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剝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剝削
圖片來自thestandnews

剝削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術語。用最簡單的話來表述,「甲剝削乙」即是說甲不公平地占了乙的便宜。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中的僱傭勞動不是用工資購買勞動力的公平交易,而是一種建立在工人和僱主之間財產、權力不對等基礎上的剝削關係,僱主通過占有全部勞動產品、進而占有剩餘價值以實現剝削。剝削往往被打上「不公平」的標籤,是因為被剝削一方的劣勢地位給予了剝削方權力。

zh-cn:斯坦福; zh-sg:斯坦福; zh-tw:史丹佛; zh-hk:史丹福; zh-mo:史丹福;哲學百科全書》將卡爾·馬克思針對資本主義僱傭勞動所提出的剝削理論視為最具影響力的剝削理論。

詞源

漢語中,「剝削」一詞可以追溯到唐朝,表示對人的壓榨、搜刮。[1]法語/英語中,「exploitation」的本義是對土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或工商業的開發。這一用法延續至今,並無負面色彩。至於「exploitation」表示對人的剝削的用法,直到19世紀才開始出現在英語中。在德語中,「Ausbeutung」特指不公平地利用,有別於較為中立、表示一般性利用或使用的「Ausnutzung」。分析馬克思主義約恩·埃爾斯特Jon Elster認為,馬克思選擇使用帶有貶損意味的「Ausbeutung」,是有意強調剝削行為的不正義。

概念

馬克思之前

在西方哲學史上,亞里士多德托馬斯·阿奎那約翰·洛克等人都曾針對市場交易中的不當得利,即「公平/不公平價格」問題進行過討論。

參考文獻

  1. 剝削.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第五版. 中華民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