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光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光第
劉光第

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百家號


大清刑部主事
籍貫 四川富順縣
字號 字德星,號裴村、別號古愚,原名光謙,號吉六
出生 咸豐十一年(1861年)5月11日
四川富順縣
逝世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京師菜市口
配偶 聘郭氏、張氏;娶張氏
親屬 父劉宗準,母王氏;胞弟劉光華
出身
  • 廩生 民籍
  • 光緒九年壬午科本省鄉試第十六名
  • 光緒九年癸未科會試中式第二百四名
  • 保和殿覆試二等第一百一名
  • 光緒九年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出身
  • 朝考第三等第十一名
  • 欽點主事,籤分刑部廣西司
著作
  • 《介白堂詩文集》

劉光第(1861年6月18日-1898年),字德星,號裴村、別號古愚,原名光謙,號吉六,四川省敘州府富順縣南趙化鎮西街風景間處人。末維新變法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生平

劉光第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武平縣客家人,四川富順趙化鎮出生,系清初湖廣填四川客家後人第七代。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學習[1],任刑部主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入保國會。因參與維新變法,被慈禧太后處斬。《清史稿》有傳。[2]

有《介白堂詩文集》存世。多愛國傷感時事。

其他

劉光第於變法前夕從天津經水路到福建,回武平湖杭村故里拜望劉氏宗親,歷時一年左右,系四川與福建劉氏在兩百年之後互通往來第一次。其後從福建返京,參與變法,慷慨就義。京城四川父老收其屍,運回富順縣,埋葬於富順縣山中,後轉葬於富順縣烈士陵園(位於富順西湖旁五虎山上),有塑像。劉光第墓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趙化鎮現存光第中學。

人物軼事

清末京官劉光第為何辭職當老師

林則徐曾說過:「30年前的福州,讀書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進士做了京官,也寧可歸鄉,在州郡書院裡找一個教書的工作養家糊口。」他說的雖是嘉慶年間的情況,但整個清末基本如此。皓首窮經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好不容易謀了個中央政府部門「公務員」的金飯碗,為何要辭職去當老師呢?

1883年,四川富順縣人劉光第考中進士後被授刑部主事,因母喪守制回鄉不歸,在地方書院教書。浙江湖州人錢振倫,22歲考中進士,在北京十來年,於1850年丁母憂辭職回鄉教書。錢振倫弟、錢玄同父錢振常,於1871年考中進士,在北京任禮部主事,也於1882年辭職回鄉在書院任教。

主要是考中進士後做了京官,如沒有外派到地方擔任有實權的官職,在原單位又無法升遷,那麼做京官就基本無前途。仕途渺茫,也就窮困潦倒了。清制六品文官年俸銀60兩,祿米60斛(約9000斤),從雍正起,由於京官清苦,特支雙俸(祿米除外),稱恩俸,但年俸和恩俸總加起來不過120兩銀子,另外還有9000斤祿米,這就是六品京官的年收入,那麼這筆收入約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為了能與現代可比,按大家常用的米價來做衡量。清朝米價的波動比較大,按最太平盛世的清乾隆年間算,米價大約15文錢/升,一升約1.5斤,即1斤米價格為10文錢。1兩銀合1000文,可買100斤米。而現今超市的平均米價約為2元/斤,買100斤米需200元錢,那麼清乾隆的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200元。從中我們可以計算出,六品京官的年收入相當於現在4.2萬元。京官們拖家帶口,甚至僱傭家僕,既要保障全家吃穿住行醫,又有官場應酬和人情往來,而其所有的收入就這4.2萬元很窘迫。

1888年,劉光第在族叔、鹽商劉舉臣的資助下,辭去教職重返京城。更知「長安居大不易」,「留京有家眷,每年非六百金不可」,而俸銀只有五十餘金,也就是說,劉光第一家要在北京生活,年薪至少要600兩銀子(約今12萬元),可是其工資才50多兩銀子(約今1萬多元)劉光第在北京期間,在南西門外修復了一座廢圃和幾間舊舍作為寓所,一住就是10年,為了糊口,他家人常去粥廠喝粥。光緒末年,由於內外交困,京城米價騰躍,百物昂貴。加之劉光築(劉光第之弟)來京讀書,屋仄另遷,生活更窘。家中向來只有一老僕守門,凡炊事灑掃皆夫人及諸女承擔。10口之家,常以玉米、番薯貼食。

劉光第舉家生活不保,全靠劉舉臣每年200兩白銀的資助,至殉難為止。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劉光第在寓中被捕。去捉拿劉光第的緹騎見他家中家具被帳都很破舊,夫人張雲仙如傭婦,皆驚嘆!他家除了筆墨書卷,別無值錢的財物。其境遇窮困,為人所不堪入目。就義後,弔唁者看到他家十分窮困,紛紛捐款贈物,其中有個不知名的弔唁者,留下銀子百兩後流淚離去。

《中國紳士》作者張仲禮綜合劉伯驥的《廣東書院沿革》一書及其他資料,推斷清代書院山長(校長)年平均收入為350兩(約今7萬元)。而根據柳治徽的考訂,個別大的書院的收入更高,如錢振倫曾主持的揚州安定、梅花書院,光緒年間山長的收入高達700兩(約今14萬元)。這筆收入與掌握實權,同時有各種灰色收入的各級官僚相比不算高,但與年收入才4萬多的窮京官相比,已經在經濟上打了翻身仗。[3]

參考文獻

  1.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三):光緒九年癸未五月。庚辰朔……呂炎律、劉尚倫、陳鴻綬、饒昌麟、蔡卿雲、王永年、朱紫佐、陳咸慶、盧聿炳、陳阜嘉、李春元、黃傳禮、張銘坤、方鑄、陶福祖、孫傳奭、胡治銓、陳日新、於耿光、徐定超、承蔭、裕連、朱占科、張琯生、劉光第、謝化南、王金鎔、徐謙、錫恩、劉子煥、來維禮、陳毓光、汪景星、左盛均、楊傳書、尤蘭芳、孫崇墉、顧厚焜、張嘉猷、汪如練、武朝勛、彭琨生、丁壽鶴、江昌燕、葉大烜、齊學瀛、劉家模、陳增玉、曹步雲、汪汝綸、鄧福初、李世祥、王荃、戚善勖、李浚、何息深、歐陽鈞、楊履晉、雷祖迪、張九章、定成、陳槐林、任宗泰、賴清鍵、李瀛瑞、郝耀昂、章法護、謝輔濂、繆介臣、殷瑞生、程景明、竇渥之、張荀鶴、李秉瑞、梁莘、余連萼、劉保厚、李揚宗、李經野、周安、包宗經、孫宗緯、趙湘洲、聶興圻、黎大鈞、葉士荃、俱著以主事分部學習。
  2. 《清史稿·卷四六四》:劉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順人。光緒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治事精嚴,因讞獄忤長官,遂退而閉戶勤學,絕跡不詣署。家素貧,而性廉介,非舊交,雖禮饋弗受。獨與楊銳善。通周官、禮及大小戴禮記。其應召也,亦以陳寶箴薦,然非其素志,將具疏辭,川人官京朝者力勸之。一日,召見,力陳時危民困,外患日迫,亟宜虛懷圖治,上稱善。惟時言路宏啟,臣民奏事日數百計,光第竟日批答,簽識可否,以待上裁。退語所親曰:「吾終不任此,行當亟假歸矣!」未一月而禍作,光第自投獄。臨刑,協辦大學士剛毅監斬,光第詫曰:「未訊而誅,何哉?」令跪聽旨,光第不可,曰:「祖制,雖盜賊,臨刑呼冤,當復訊。吾輩縱不足惜,如國體何!」 剛毅默不應,再詢之,曰:「吾奉命監刑耳,他何知?」獄卒強之跪,光第崛立自如。楊銳呼曰:「裴村,跪!跪!遵旨而已。」乃跪就戮。著有介白堂詩文集。
  3. 清末京官劉光第為何辭職當老師, 百家號, 2018-09-12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