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包家金礦遺址

包家金礦遺址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茶亭鎮包家村,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入圍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包家金礦遺址分布範圍達25平方公里,是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金礦遺址,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持續開採1100年以上。 目前已發現老礦井1200餘個,露天採礦遺蹟有300多處[1],地下礦坑遺址2000餘處。此外還發現了6處摩崖石刻,最早一處為唐乾元二年(759年)。

目錄

簡要介紹

2009年9月14日上午,江西省考古專家在江西省上饒縣茶亭鎮包家金礦遺址發掘中有了新突破,發現了一個宋代金礦淘洗池。據考古專家介紹,該淘洗池邊長2.25米,高約40厘米。是目前國內出土保存最完整的古金礦淘洗池。

文化價值

江西省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劉詩中介紹,經過專家組的集體認證,上饒包家金礦是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金礦遺址,歷經唐宋元明清5個朝代,持續開採1100年以上,歷時之久,規模之大,世界罕見。

所獲榮譽

2010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上饒縣茶亭包家金礦遺址入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包家金礦遺址還入圍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

未來規劃

包家金礦遺址是上饒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的一項重要成果。經江西省博物館和北京科技大學專家組成的考察組考察,並徵詢中科院冶金史專家的意見,確定包家金礦是迄今所見國內歷史最早、規模最大、持續開採時間最長的礦點,礦山選礦、冶煉技術均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目前,上饒縣已擬在遺址上規劃建設國家金礦遺址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屆時將向世人開放。

上饒當地考古人員發現了這處金礦遺址,初步估計其為中國最早的金礦遺址。八月六日至十一日,由江西省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劉詩中、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博士謝乾豐、江西省礦冶考古學者王嵐組成的專家組,對包家金礦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十七日,劉詩中正式向記者確認了此前的估計:上饒包家金礦是迄今所見中國最早的金礦遺址。

參與此次考察的上饒縣文廣局副局長林上強介紹,包家金礦遺址分布範圍達二十五平方公里,初步發現礦洞一千兩百處以上,另有大規模露天開採遺蹟。此外還有大批相關遺蹟和實物發現。

考察發現,當年運輸黃金的通道由石階路和石板路組成,石階路有的長達十餘華里,利用天然基岩開鑿而成,寬達一點二米,此等規格就連省際古道也少見,可見當年金礦業之繁榮。

考古人員發現,各處礦洞又深又大,地下采場縱深達百餘米,距地表深達三四十米,採用豎井、平巷、斜井聯合開拓,在地下構築宏大複雜的采場,同時還建立了通風、提升、運輸、排水等完備設施[2],令人驚嘆。

同時,現場還採集到當年礦工的生活用瓷碎片,以及收取金山稅和金錠交易的砝碼。宋代史料記載,包家金場年歲課便達千兩,足見其產金量遠高於這一數目。

面對這一重大發現,上饒方面已開始準備,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為日後申報國家地質公園,乃至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作好基礎資料工作。

視頻

包家金礦遺址 相關視頻

「上饒發現唐代金礦遺址」後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