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山(王安石)

北山(王安石)

作品名稱: 北山(王安石)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王安石

北山(王安石)是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作的一首詩詞。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1]

目錄

正文

刳木為舟數丈余,臥看風月映芙蕖。

清香一陣渾無暑,時有驚榔躍出魚。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作品賞析

王安石的絕句,最喜歡將自然界景物擬人化,讓萬物都賦有生機活力,帶有感情色彩,這首作於晚年寫鐘山的詩前兩句也是如此。詩中的北山本是無情之物,但春天到來,萬物萌生,山上一片濃綠,映現在滿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綠色,似乎是山主動地把自己的綠色輸送給水塘,又隨着春水上漲,仿佛要把綠色滿溢出來;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迴彎曲,以種種秀姿,帶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綠色。這聯詩,把綠色寫活,特別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長寫綠,除「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闥送青來」這類膾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也狀出顏色的流動,與此詩創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詩人面對着這誘人的山水,留連忘返。因為心情悠閒,坐了很久,以至於仔細地觀察着花朵飄落,默數着一朵,二朵······坐夠了,回途饒有興趣地尋覓着芳草,滯留了多時,回家已經很晚。這兩句,通過數花、尋草兩個動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閒的心理。

詩前兩句純是景語,寫得細膩工巧;後兩句純是情語,寫得紆徐平緩。寫景時,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靜態寫得仿佛飛動起來;寫情時,通過客觀敘述,刻畫主觀情緒,境界全出,把動態寫得平靜之至。詩全首用對,在整齊中同時富於變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寫結果,後寫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閒適,所以數起了落花;對句先寫因後寫果,因為尋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內容與藝術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詩便以其鮮明的特色為廣大詩家所喜愛。「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這兩句歷來被評家關注,宋吳開在《優古堂詩話》中認為徐俯詩「細數李花那可數,偶行芳草步因遲」有竊取王安石詩的嫌疑。[2]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諡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延壽鄉(今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善於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著名散文《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出身於臨江軍(今江西樟樹),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而且他從小隨父宦遊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會閱歷,開闊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艱辛,對宋王朝「積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青年時期便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在他進入仕途地方官吏時,能夠關心民生疾苦,多次上書建議興利除弊,減輕人民負擔。由於較長時期接觸了解社會現實,對北宋中期隱伏的社會危機有所認識,「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慶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進士,授淮南節度判官。之後調任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為人正直,執法嚴明,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組織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農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黃不接時,將官庫中的儲糧低息貸給農戶,解決百姓度荒困難。1058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法度必須改革,以求其能「合於當世之變」,要求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併和特權,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王安石認為變法的先決條件是培養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舉制度,改革取士。廢明經,設明法科。進士科不考詩賦考時務策,整頓太學,唯才是舉,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簽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知縣。舒州(今安徽安慶)通判、江南東路(在今江浙一帶)刑獄。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3]

參考資料

  1. 王安石 古詩文網
  2. 王安石的詩詞全集 北山(王安石) 古詩詞名句網
  3. 王安石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