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僑

來自   青田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華僑

外文名稱: Overseas Chinese

別名: 海外華僑

基本解釋: 中國人僑居外國者

民族: 中華民族

華僑是指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華僑不包括出國旅行、訪問人員,政府派往他國協助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派駐外國的公務人員和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對於具有中國血統,但已經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也不能視為華僑。

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統計,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已有6000多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1]

歷史淵源

稱謂演變

中國公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隋書·食貨志》載:"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並謂之僑人"。

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載:"唐人者,諸番呼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後來他們也自稱"唐人"。

明清時期,仍多稱"唐人",也有的稱為"華人","中華人"等。到清末以後,又有了"華民"、"華工"、"華商"、"華人"等稱謂。

詞語由來

"華僑"一詞的由來

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華"與"僑",就其中一詞的含義來說是明確的。"華"是中國的古稱,"僑"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人稱為"僑人"和"僑士"。隨着移居國外人數的激增,"華""僑"二字就被聯繫在一起,用來稱呼在國外寄居、客居的華人。

1878年,清駐美使臣陳蘭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國寓居國外的人稱為"僑民"。"僑民"便成為一種專稱。1883年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章中使用了"華僑"一詞。1904年,清政府外務部又在一份奏請在海外設置領事館的摺子里提到"在海外設領,經費支出無多,而華僑受益甚大。"從此以後,"華僑"一詞普遍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一種專稱了。

法規定義

華僑、歸僑是指哪些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定:"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

為了適應工作中的需要,國務院僑辦等有關部門對上述概念做出了具體解釋:

一、華僑

是指旅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

(一)"旅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二)尚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中國公民,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視為華僑。

(三)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二、外籍華人

是指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原中國公民及其外國籍後裔;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後裔。

三、歸僑

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

(一)"回國定居"是指華僑放棄原住在國長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權並依法辦理回國落戶手續。

(二)外籍華人經批准恢復或取得中國國籍並依法辦理來中國落戶手續的,視為歸僑。

四、僑眷

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

僑眷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撫養關係的其他親屬。

分布範圍

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占78%;美洲890萬人,占15%;歐洲170萬人,占5%;大洋洲100萬人,占1.7%;非洲10萬人,占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73%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2000萬) 、泰國(850萬)、馬來西亞(640萬)三國,占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新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居住華僑華人1-10萬人的有文萊、老撾、朝鮮、韓國、尼泊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比利時、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危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圭亞那、蘇里南、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廣東省政府網數據,廣東有2000多萬海外僑胞,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歐美的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南美洲的秘魯、巴拿馬、巴西、委內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非洲的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國家和地區。省內約有10.3萬歸僑、2000多萬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區。廣府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約有800萬人,潮汕語系地區歸僑僑眷約有1000多萬人 ,客家語系地區的歸僑僑眷約有700萬人。

另有福建數據,福州籍華人華僑有300多萬,閩籍客家華僑近300萬。故各省客家華僑共約1200多萬 。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 閩南籍的陳嘉庚、李清泉、鄭周敏、黃奕住、李光前等,廣府籍的駱家輝、容閎、陳宜禧、陳啟沅、陳芳等,福州籍的黃乃裳、林文鏡、曹德旺,陳清泉等,客家籍的鐘亞瑟、李光耀、李顯龍、他信、英拉、欽紐、吳奈溫、索安、陳亞先、鍾萬學、吳黎耀華、胡文虎、張弼士、張榕軒、張耀軒、鄭景貴、葉亞來、羅芳伯、吳元盛、葉來、謝樞泗、姚德勝、伍淼源、羅新權、李萊生、黃馨祥、曾立強、葉煥榮、葉謀迪、溫惠仁、曾憲建、侯沐凱等 ,潮汕籍的陳慈黌等,廣西籍封奕敏等,他們都是華人華僑中的傑出代表。體現了海外華人華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愛國的精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