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可見光輻射

可見光輻射又稱光合有效輻射,是太陽輻射光譜中0.40~0.70微米波譜段的輻射,由紫、藍、青、綠、黃、橙、紅等7色光組成,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須的和有效的太陽輻射能。到達地表面上的可見光輻射隨大氣渾濁度、太陽高度、雲量和天氣狀況而變化,約占總輻射的45%~50%。

目錄

簡介

在整個電磁波譜中,能引起人眼視覺的只是一部分。刺激人眼能引起視覺的光輻射成為可見光輻射,簡稱可見光。可見光輻射(VIS)是太陽輻射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大氣頂和地面總輻射的比例分別為39%、50%左右。同時,VIS是光化輻射的組成之一,也是作物生長及其光合過程、植物揮發性有機物(VOC)排放的主要控制因子,因此,VIS是農業、林業、大氣物理、大氣化學與光化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參數之一。

評價

根據對華北地區2年觀測資料的分析以及實際天氣條件下紫外輻射(UV)和可見光輻射(VIS)的經驗模式,研究了UV、VIS在大氣中的傳輸,得到了大氣中物質成分與不同波段太陽輻射相互作用的不同特徵和規律.結果表明,對於UV傳輸,水汽因子的重要性遠大於散射因子;對於VIS傳輸,散射因子的重要性大於水汽因子.受水汽和散射因子衰減的影響,到達地面的UV、VIS表現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華北地區到達地面的UV、VIS均以散射因子的貢獻為主,在紫外、可見光波段,散射因子的貢獻分別為62.55%、95.76%.經水汽因子衰減到達地面的UV大於VIS,經散射因子衰減到達地面的VIS遠遠大於UV.整體上,華北地區SD/SQ(散射輻射/總輻射)年均值由南到北逐漸降低,地面UV、VIS由南到北逐漸增加。僅受水汽因子影響,華北地區損失於大氣中的UV、VIS能量分別為19.30、16.54W·m-2;僅受散射因子影響,華北地區損失於大氣中的UV、VIS能量分別為35.31、311.07W·m-2.華北地區UV和VIS的能量損失季節變化明顯,並表現出由南到北減小的趨勢.UV、VIS在大氣中傳輸時,一部分能量被大氣中的物質成分在化學和光化學反應中吸收和利用,這一能量影響到大氣中的各種基本過程,在未來研究中應予以高度重視.利用能量方法並結合對測量數據的分析來研究大氣中物質與輻射能量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能量在大氣中的利用、分配、時空變化等是一種有效、客觀的方法.UV對水汽的敏感性遠大於VIS對水汽的敏感性,UV和VIS對SD/SQ的敏感性大於對水汽的敏感性。[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