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21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21線

圖片來自chinatimes

臺21線,是臺灣的一條省道,起點為臺中市東勢區天冷,終點南投縣信義鄉塔塔加,與臺18線相連接,全長共144.385公里。其中天冷經國姓鄉至埔里為豐埔公路原經東勢至里),埔里日月潭段為中潭公路(臺至日月)之一段、水裡塔塔加段為新中橫公路水裡玉山線[1]

介紹

臺21線由北向南共經過臺中市、南投縣,另有一條支線臺21甲線。臺21線是台灣西部最靠近玉山山脈之縱貫公路,全線可通行。

2014年7月16日起,臺21線調整路線,北段天冷至塔塔加不變,里程調整為145.035公里;原計劃的塔塔加至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路段解編不再開闢;南段達卡努瓦至高雄市林園區路段改編為臺29線,路線名稱為「達卡努瓦-林園」,里程為112.310公里。

支線

臺21甲線(日月潭-頭社)為日月潭環湖公路(東岸),於1995年9月完工通車,總長約21.031公里。原於起點處有一收費站,但已於2011年11月25日拆除。

歷史

清領及日治時期

台21線最早開發的路段為埔里水裡康熙年間,漢人自斗六濁水溪而上,經集集水裡日月潭一帶開墾,形成埔裏社集集道路,也是史上首條進入埔里地區的道路。其次是水裡同富路段,沈葆楨治台時期開闢「中路」,即林杞埔(南投縣竹山鎮)璞石閣(花蓮縣玉里鎮)道路,為前山連通後山之要徑,台21線水裡同富段即由此路發展而來。日治時期,甲仙旗山路段被列為指定道路「旗山甲仙道」,全長35.036公里。此外,由於東西橫貫交通、中央山脈撫番需要以及東埔溫泉的開發,日本政府對水裡同富段有一定程度之重視。

1962年臺灣公路第一次整編

公路法實施後,公路主管機關依法將全台各等級公路賦予編號。當時並未有省道台21線之編號。其中自南投縣國姓鄉葉厝至埔里路段屬於縣道131線北段,埔里水裡路段為台16線一部份;水裡至同富路段屬於縣道131線南段(當時的縣道131線中段即為今日的縣道131線路線。)。而甲仙至大寮路段為縣道179線。那瑪夏(三民)至甲仙尚有產業道路,其餘路段均無路可通。

1978年臺灣公路第二次整編

省道台21線路線於1978年公佈,起自台中縣東勢鎮天冷,迄於高雄縣大寮鄉磚仔窯(高屏大橋西端),為台灣西部最靠近中央山脈之縱貫公路,亦有山嶽縱貫公路之名。其中天冷至葉厝段與同富至那瑪夏段為新闢,其餘路段為既有道路改善或升格。天冷葉厝段於1985年闢建完成。同富至塔塔加路段納入新中部橫貫公路計畫,為新中橫水裡玉山線,於1980年7月1日開工,1991年1月1日通車。塔塔加至那瑪夏路段直到2014年解編為止,一直處於計畫中(未闢建)狀態。此次整編並納入當時僅開闢至玄光寺之日月潭環潭公路,編號為台21甲線。

省道台21線在水裡至塔塔加之路段為新中橫公路計畫興建一部分,隸屬於水裡玉山線,又稱為水裡玉山段,北起於水裡頂崁,南迄於東埔山埡口,全長71公里。全線位於南投縣境內,行經水裡、信義兩鄉。自頂崁至神木村是利用既有道路改善而成,此路段計長34.3公里;由神木村至東埔山埡口之路段為新闢,此路段計長36.7公里。在和社以北之路段,水裡玉山線大致是沿陳有蘭溪畔而建,直到陳有蘭溪於龍神橋附近與濁水溪匯流後,便沿濁水溪畔而行。由北向南,水裡玉山線途經頂崁、新山、郡坑上安、信義、豐丘等聚落。由東岸橫跨陳有蘭溪之後,水裡玉山線改行西岸,繼續向南,經過和社後,便沿和社溪西岸而行。跨越和社溪之後,路線急遽改向,高度逐漸攀升,以東埔山塊為分水嶺,由和社溪東岸行至沙里仙溪西岸,之後的路段多以迴頭彎方式攀升,經同富山後,水裡玉山線大致與東埔山稜線的走向近乎平行,直到終點東埔山埡口。現今,水裡玉山線在省道系統中,被台灣省公路局編入台21線的一段。

1993年臺灣公路第三次整編

台21線終點由高雄縣大寮鄉磚仔窯延伸至林園鄉汕尾銜接台17線雙園大橋西端(將縣道179號剩餘路段完全納入,自此縣道179號成為空號)。1995年,日月潭環湖公路玄光寺至頭社段貫通,納入台21甲線,自此日月潭環湖公路全線通車。

2014年行政院公告

臺21線,路線名稱調整為天冷-塔塔加(原路線名稱為天冷-林園),里程調整為145.035公里(原里程為310.317公里),未開闢的塔塔加至達卡努瓦路段由於通過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為保護環境生態考量而解編;原達卡努瓦至林園路段改編為臺29線,路線名稱為達卡努瓦-林園,里程為112.310公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