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文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文燧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呂文燧(1317年-1370年),字用明,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婺州路永康縣(今浙江省永康市)人。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末期間,曾經招募三千義士,抵擋盜患。朱元璋平定婺州時,召為營田司經歷,升為廬州知府,後改為嘉興知府。守衛松江民亂,堅持到李文忠援兵到。後將領欲屠城,呂文燧力勸,百姓免難。三年後,奉旨出使闍婆國,後因病而亡。

基本信息

本 名:呂文燧

字:用明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金華府永康縣(今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出生日期:1317年

逝世日期: 1370年

官 職: 嘉興知府

古文

呂文燧,字用明,永康人。元末盜起,文燧散家財,募壯士得三千人,與盜連戰,破走之。三授以官,皆不受。太祖定婺,置永康翼,以文燧為左副元帥兼知縣事。尋召為營田司經歷,擢知廬州府。浙西平,徙知嘉興。松江民作亂,寇嘉興,文燧柵內署,帥壯士拒守。李文忠援至,賊就擒,諸將因欲屠城。文燧曰:「作亂者賊也,民何罪?」力止之。滿三載,入朝。奉詔持節諭闍婆國,次興化,疾卒。明年,嘉興佐貳以下坐鹽法死者數十人,有司以文燧嘗署名公牘,請籍其家。帝曰:「文燧誠信,必不為奸利,且沒於使事,可念也,勿籍。」

時代背景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元代農民進行的反抗並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鬥爭。朱元璋趁元軍疲於對付北方紅巾軍,無暇南顧之機,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採取先西後東,先強後弱的戰略,在具體作戰中,穩步推進,集中優勢兵力,先剪枝葉,然後動搖其根本,從而削平群雄統一了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相關新聞

元代,宗族的政治地位明顯降低,但社會作用反而增強。漢族士大夫由於仕途不暢,經濟實力大增,把較多精力投入宗族建設。如永康人呂文燧及其祖父設立義田,供給族人伙食,興辦義塾,教育族中子弟。有些宗族還被官府表彰為義門,浙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浦江鄭宅的鄭氏家族。這一時期浙中宗祠建造事件並不多,僅11例,這可能與元代新興的家庭不多有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