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呂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呂蒙
南郡太守孱陵
前任:糜芳
繼任:諸葛瑾
呂蒙
清朝《三國演義》中呂蒙的畫像
南郡太守、虎威將軍
國家 東吳
時代 東漢
主君 孫策孫權
子明
籍貫 汝南富陂
別名 吳下阿蒙、呂虎威
出生 178年
逝世 220年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東漢末年名將。由於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1]呂蒙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孫策部下。呂蒙後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後來呂蒙更繼任魯肅成為南郡太守,為孫吳勢力擔任前線軍督。其最重大的功績是以「白衣渡江」的計策偷襲荊州,因偷襲關羽而留名青史。

生平

輕果妄斷

呂蒙少年從家鄉南渡,往江南依附姊夫鄧當。鄧當是孫策部下,曾數次討伐山越。呂蒙時年十六歲,常偷偷跟隨鄧當出征討伐賊眾。鄧當發現時吃了一驚,但無論鄧當如何苛責,也阻止不了呂蒙。鄧當將此事告訴呂蒙母親,蒙母大怒,要將呂蒙處罰,呂蒙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上進脫貧,才敢於冒險[2][3],蒙母被其言所感動,因而不忍處罰呂蒙。其時鄧當手下一名吏員認為呂蒙年紀幼小,因而十分輕視他[4],後來又出言羞辱他。呂蒙大怒,拔刀殺了這名吏員,避罪出走,潛逃到同縣的鄭長家裡。後來呂蒙往校尉袁雄處自首,袁雄代其向上級求情;孫策便召見呂蒙,對其稱奇不已,於是赦免其罪,並將呂蒙安排為左右隨從。幾年後,鄧當逝世,張昭舉薦呂蒙代領鄧當職務,於是呂蒙被拜為別部司馬。[5]

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得年26歲。其弟孫權接掌大權,想要重新編排軍隊,將小部隊裁併到其他部隊之中,矛頭指向那些統兵較少、地位低微的年輕將領。呂蒙自知如果自己的部隊遭到兼併的話,自己將來更難取得成就,於是想辦法賒貸籌集物資,讓士兵穿上深紅色制服與綁腿布,並加緊操練士兵。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孫權見後,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削減其部隊,反而為呂蒙增加兵員。[6]

衝鋒陷陣

204年,孫權討伐江夏太守黃祖,擊破黃祖水軍,但因中途獲悉丹陽、豫章、廬陵三郡的山越少數民族作亂,因此收兵班師,呂蒙亦隨軍中。到達豫章(今江西南昌 ) ,孫權命征虜將軍呂範平定鄱陽(今江西鄱陽東北),蕩寇將軍程普進擊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建昌都尉太史慈撫治海昏(今江西永修東),同時,令呂蒙與別部司馬黃蓋韓當周泰等率兵鎮守險要,擔任山越最為活躍地區的縣令或縣長。呂蒙與諸將遵照孫權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於各地起事的山越族人。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長。

208年,孫權採納將軍甘寧建議,再次發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呂蒙隨軍出征。黃祖下令用艨艟戰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用大繩繫著巨石為錐以固定艦隻,艦上更有千餘人用弓弩射向孫權軍,封鎖孫軍的前進路線,令孫權軍進攻受阻。孫權命偏將軍董襲、司馬凌統各率百人敢死隊,身穿重鎧,乘大船突進到艨艟艦旁,董襲揮刀砍斷大繩,黃祖軍戰艦順水飄流,孫權軍便溯流進兵。黃祖見孫權兵來,急派水軍都督陳就率兵反擊,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陳就。孫軍乘勝水陸並進,包圍夏口城。孫權督軍猛攻,攻克其城。黃祖隻身逃竄,被孫權軍中的騎兵馮則所斬殺。此戰,孫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宿敵黃祖,佔領江夏地區。戰後論功,孫權認為戰事能取得勝利,關鍵是因為呂蒙能斬殺敵軍都督陳就[7],因此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8],並賜錢千萬。

見狀明判

同年,呂蒙還跟隨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軍北歸,留曹仁等駐守江陵(今湖北江陵)。孫權命周瑜程普統兵數萬,與曹仁隔江相持。時益州將領襲肅率軍投誠,周瑜上表,請孫權把襲肅所部撥給呂蒙管轄。呂蒙卻有不同的見解。他從全域考慮,認為周瑜的意見欠妥。他極力稱揚襲肅有膽識,有才能,並說襲肅嚮慕教化遠道前來投誠,只該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該褫奪他的兵權。[9]孫權覺得呂蒙說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歸還了襲肅的部隊。不久,周瑜欲奪取江陵,先派甘寧襲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對江陵形成側背威脅。曹仁便分兵圍攻甘寧,欲奪回夷陵,甘寧被圍攻,唯有向周瑜求援。諸將擔心目前軍中兵少,如救援夷陵,則造成江陵空虛。呂蒙向周瑜舉薦以凌統暫攝主軍,自己陪同周瑜往救甘寧。[10]接著又獻策,勸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來險峻的山路截斷,當敵人逃跑時,遇障難行只能棄馬逃命,我方就可獲得他們的馬匹。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親率主力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所殺過半。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無奈之下騎馬者皆棄馬步行。周瑜、呂蒙驅兵追趕截擊,獲得戰馬300匹,軍威大振。隨即回師渡江,進軍北岸,構築營壘,向江陵發起進攻。此時,孫權為策應周瑜攻勢,派兵包圍合肥(今安徽合肥)。曹仁由於孤軍無援,在近一年的交戰中屢戰失利,損失嚴重,遂被迫放棄江陵城,退往荊州(今湖北襄樊)。周瑜佔領江陵,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11]

後發制人

後來曹操廬江謝奇任蔪春典農,駐扎在皖城的田鄉,屢次侵擾邊境。呂蒙派人誘使投降,謝奇不從,呂蒙就尋其破綻發動襲擊,謝奇退縮,部下扶老攜幼,紛紛投降。213年,曹操親率10萬大軍進攻孫權,進至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攻破孫權軍江西營寨,俘虜都督公孫陽。呂蒙隨孫權統領7萬部眾抗禦曹操,期間呂蒙多次獻奇計,均有效驗,還勸孫權在夾水口建立船塢。此役中,呂蒙致力於防範敵兵,精到細密。後來曹操遙望孫權的軍隊,見其陣容威嚴,布防嚴密,於是不敢輕易冒進。適值長江春汛將至,孫權寫信勸曹操儘速撤兵,曹操也審時度勢,主動撤軍而回。[12]

智屈奇謀

214年,曹操臨退軍時,任命朱光廬江太守,屯軍皖城,大開稻田,又令人招誘鄱陽地方的賊帥,讓他們充當內應。呂蒙認為:「皖城的田地肥沃,如若敵人收割,附和他們的人必定會增加,這樣重複數年,就會看到曹操的勢頭壯大,亦當及早消除[13]。」孫權採納呂蒙意見。於是孫權親征皖城,並在引見諸將求問計策。諸將皆勸孫權堆造土山,添製攻城械具,呂蒙則認為:如果製造攻城器具及堆起土山,必然需要數日時間才能建成;這樣的話敵人的城池就會有時間充分修補,敵人的外援也會必然來到,等到那時候就不能圖取了。而且我們是趁着雨水漲水而來到這裡,如果我們在這裡多留,水漲必然下降,到時候我們歸途就險難起來,我認為這樣會很危險。今日觀察此城,無法防守,我們以三軍氣勢的銳氣,四面一起齊攻,不用多時就可以拔城;到時候我會也可能趁着漲水回歸,這樣就是全勝之道「[14]。」孫權決定採用,呂蒙舉薦甘寧為升城督,在前線督軍進攻,呂蒙則以精銳軍隊為後繼。吳軍在黎明時分進攻,呂蒙手執鼓槌擂鼓,士兵都乘着鼓聲雀躍奮進,於早飯的時段便攻破敵城。從合肥出發的張遼援軍兵至夾石,知道皖城陷落,唯有退軍返還。孫權嘉獎呂蒙的功勳,並認為此戰中呂蒙的功勞最大,甘寧為其次[15],於是拜呂蒙為廬江太守,將此戰所得的人馬盡分與呂蒙,又另賜尋陽屯田軍六百人,官屬三十人。

呂蒙獲賞賜後,返回尋陽。此時廬陵一帶有賊兵作亂,留守諸將數次進擊都不能擒賊。孫權便說:「兇猛的鷙鳥縱使有百隻,也不如一隻大鵰。」(同語亦見於孔融〈薦禰衡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16]於是命令呂蒙討伐賊兵。呂蒙兵至廬陵,擒殺首惡,餘下的全部釋放,讓他們當平民。

計擒郝普

214年,劉備任命關羽鎮守荊州全土,孫權便派遣呂蒙都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二萬兵西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17]呂蒙向三郡致書勸降,長沙、桂陽二郡望風歸服,惟獨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肯降。呂蒙安頓好長沙的防務後前往零陵,經過酃縣時遇到南陽人鄧玄之。鄧玄之是郝普的舊識,呂蒙便打算透過鄧玄之勸誘郝普

此時,劉備得知孫權有意奪取荊南之地,便親自來到公安,命關羽帶領三萬兵至益陽爭奪三郡。孫權當時正在陸口,節度眾軍,他一方面使魯肅帶領萬人屯於巴丘,以拒關羽;另一方面發書傳召呂蒙,令呂蒙捨棄收取零陵,迅速回軍協助魯肅對付關羽。[18]

呂蒙收到孫權要他勒兵回益陽的指示時,刻意將信件藏起,隱瞞此事,並於當夜召集諸將,教授他們方法。翌晨,呂蒙一方面指示軍隊直接攻城,另一方面著鄧玄之進城游說郝普,並向他傳送虛假軍情,指劉備受困、關羽戰敗,外無援軍,零陵孤城難守。鄧玄之將呂蒙的說話具體告訴郝普,郝普果然被呂蒙所誤導,答應投降。鄧玄之先出城向呂蒙報訊,呂蒙預先敕令四個將軍,各選百人,待郝普出城,便進城守住城門。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親自迎接他,並握著他的手,和他一起下船。寒暄幾句後,呂蒙拿出孫權的書信給郝普看,更拊手大笑起來;郝普細閱書信內容,方知劉備已在公安,而關羽則近在益陽,對自己受呂蒙用心計所騙不戰而投降感到羞慚怨恨,無地自容。

呂蒙盡得三郡後,便留孫河守城(一說是留守者孫皎,但《吳主傳》中孫皎卻跟隨呂蒙兵援魯肅[19],故留守者應為孫河,但孫河早已在204年與孫翊遭殺害)。自己即引軍開赴益陽,與孫皎潘璋及魯肅兵並進,對付關羽。劉備因為曹操征服漢中了,感受到對自己的領地巴蜀有危機,劉備遣使向孫權重新劃分荊州,孫權遣歸郝普等人,以湘水為界割還零陵,另一方面賜尋陽、陽新為呂蒙之食邑。[20]

濡須口之戰

215年同年,益陽戰後,孫權軍隊還師,出征合肥。但是孫軍進攻不利,撤兵時更為曹軍將領張遼等所追襲。吳軍勢急,呂蒙與凌統以死捍衛孫權,力保不失。217年,曹操治兵完畢,再次興師伐吳,進軍至居巢(今安徽巢縣東北)。孫權便以呂蒙為都督,據守早前建成的城塢,並設置萬張強弓硬弩,以拒曹操。結果曹軍前鋒尚未安然立屯,便被呂蒙攻破了,曹操迫不得已只好退兵。呂蒙累計大功,封為左護軍、虎威將軍。[21]

心攻止戰

217年冬,魯肅病故,呂蒙繼其任,西屯陸口,接收魯肅軍萬餘人馬,又拜為漢昌太守。呂蒙與關羽分土接境,心知關羽驍雄難敵,又常有兼併之心,而且位居長江上流,恐怕目前互相拒守的形勢難以久持。之前益陽之戰,魯肅向關羽代孫權索討荊州不果。呂蒙則向孫權密陳計策,游說孫權下決心襲擊荊州。[22]孫權聽過分析,深深認同呂蒙之策,然而又向呂蒙表示有取徐州之意,呂蒙分析徐州雖然易取但不易守禦,應該先取荊州,完全佔領長江南岸,才能爭取與曹操對峙的最大優勢。孫權聽罷,亦覺呂蒙的說話恰當。呂蒙正式代替魯肅時,一到陸口,便對關羽加倍殷勤,廣施恩義,和關羽結下友好關係,為將來的軍事行動作出準備。[23]

219年,關羽攻討樊城曹仁,留兵將守備公安、南郡。呂蒙向孫權獻策,對外宣稱自己病危,在孫權的允許下還都休養,再以「意思深長,才堪負重」、「未有遠名」的偏將軍右部督陸遜代替呂蒙的位置,讓關羽的後防鬆懈。[24]呂蒙回建業後,關羽果然相信呂蒙病重,撤去後方的守兵,專心攻打樊城。當時,魏國任命左將軍于禁引軍救援曹仁,于禁軍隊卻敗於關羽之手,被俘人馬達數萬之多。關羽託名糧米不足,擅自拿取湘關的米糧為軍用。孫權聞此消息,便令呂蒙為大督,征虜將軍孫皎為後繼,進軍南郡

白衣渡江

219年,呂蒙軍隊前赴尋陽,將精兵埋伏於小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喬裝成商人,晝夜兼行,直至江邊,將關羽所設置的守兵盡數制伏,因此身在樊城戰線的關羽對呂蒙的行動毫不知情。呂蒙成功襲取南郡後,遣虞翻說降士仁麋芳。呂蒙入據城中,擒得關羽及其軍隊將士的家屬,並採取懷柔策略,撫慰各軍家屬,又嚴令約束孫軍士卒不得干犯城中百姓,更不能豪取強奪。其時呂蒙麾下一位軍吏,是汝南人(與呂蒙同鄉),因天雨牽連而擅取鄉民的一個斗笠來保護官家鎧甲。當時官鎧是屬於配給物資,士卒有責任保護獲分配的物件不被損壞,呂蒙明白此人是為了維護鎧甲,但卻因此竊盜冒犯新訂立的軍令,亦自覺不能因為同鄉的緣故便徇私枉法,於是垂淚下令處決此人。自此軍中綱紀嚴謹,士卒都能做到路不拾遺。

呂蒙每天令人存恤老人,問他們有何不足,患病者贈給醫藥,飢寒者賜予衣糧。關羽家中府藏的財寶,呂蒙皆令先行保存,待孫權到再講。關羽引軍欲回後方期間,在道路上數次派人與呂蒙相通消息,呂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讓他週遊於城中,向前線士卒的家屬致問或投送家書。使者回到關羽軍隊後,士卒紛紛向使者詢問家中狀況,當他們得知家門無恙,所受的招待良好的時候,變得全無鬥心。孫權抵南郡後,關羽自知形勢孤窮,於是退走麥城,西至漳鄉,其屬下部眾都投降吳軍。取孫權便命朱然潘璋在關羽的退走路徑上埋伏,結果於220年1至2月間,終於捉獲關羽父子,重奪荊州[25]

臣死君憂

呂蒙奪取荊州後,孫權於公安大會上宣告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賜錢一億[26],黃金五百斤。呂蒙以身體虛弱多病請辭,孫權不許,更笑曰:「擒捉關羽成功,全賴子明設謀,如今大功已經成就,未受賞賜,何必多慮?」於是特別派遣軍隊鼓吹慶賀,為呂蒙挑選虎威將軍轄下的官屬,與及作為南郡廬江二郡太守的威儀器物。拜封完畢呂蒙返回軍營,兵馬前後相從,軍樂沿路鼓吹,光耀萬分。

可惜的是,還未正式封爵位,呂蒙卻突然病發,孫權當時仍在公安,特地將呂蒙置於內殿,千方百計為他醫治,又以千金懸賞,招募能治癒呂蒙疾病的人。孫權為此情緒低落,想隨時留意呂蒙的病況,但又恐怕阻礙他歇息,於是在別室的牆壁上鑿了個小洞,以便觀察呂蒙。每當看見呂蒙稍能進食,孫權便為之大喜,言笑歡暢;當呂蒙病況轉重,孫權便會心煩失眠。某次,呂蒙之病曾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孫權更為此下達赦令,聚集群臣一起慶賀。

然而不久後呂蒙病況急轉直下,孫權親自探望,命道士為呂蒙求命祈福。呂蒙臨終前向孫權交代後事,將重任交予朱然陸遜,便於內殿病卒,得年四十二歲。孫權極其哀痛,因而憔悴。呂蒙未死之時,其畢生所得的金寶享賜盡付於府藏,令家人在他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要簡約。孫權聞知此事,悲痛更甚。[27][28]

呂蒙兒子呂霸承襲其爵位,又得守墓者三百家,復田五十。呂霸死後,其兄呂琮承襲侯位。呂琮死後,其弟呂睦嗣任。《三國志》記載孫權與呂蒙親厚的君臣關係,如《朱然傳》中有「權意之所鍾,呂蒙、凌統最重」之語[29];《朱據傳》又有「權咨嗟將卒,發憤歎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朱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之語。[30]

家庭

兄弟姊妹

  • 呂氏,呂蒙的姊姊,鄧當的妻子。
  • 鄧當,呂蒙的姊夫,孫策的部將。

  • 呂琮,呂霸之兄,在呂霸死亡後繼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 呂霸,呂蒙之子,在呂蒙死亡後繼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 呂睦,呂琮之弟,在呂琮死亡後繼承了孱陵侯的爵位。

後人

評價

時人評價

  • 呂蒙的軍事才能備受三國時人的認同。陳壽在《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末評曰:「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31]
  • 魯肅曾讚揚呂蒙勤學有進境:「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32]裴注引《江表傳》亦載魯肅語:「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33]
  • 孫權鼓勵呂蒙讀書,事後亦欣賞其成果,他曾說:「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34]
  • 當廬陵賊寇肆虐,諸將討伐不果時,孫權認為呂蒙有足夠的才能處理此事,因此他說:「鷙鳥累百,不如一鶚。」[35]以表示他對呂蒙能力有充份信心。
  • 孫權某次跟陸遜談論到周瑜、魯肅及呂蒙時,形容呂蒙:「子明(呂蒙字)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周瑜字),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魯肅字)。」[36]

後世評價

  • 後世文獻中,亦十分欣賞呂蒙能靠自身努力而在軍事上有所表現,與及他跟孫權所秉持的那份君臣情誼。《晉書》載陸機語:「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37]
  • 《晉書》載鄧騫甘卓語:「武昌既定,據其軍實,鎮撫二州,施惠士卒,使還者如歸,此呂蒙所以克敵也。」[38]
  • 《晉書》載張駿遣參軍麴護上疏時提到:「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勳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39]
  • 《晉書》載慕容廆致書陶侃時提到:「不知今之江表為賢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將呂蒙、淩統高蹤曠世哉?」[40]
  • 王嘉:「呂蒙讀書,開西館以延傑髦,共相扢揚,識見日進。」(《拾遺記·卷七》)
  • 舊唐書》載魏元忠語:「若陳湯、呂蒙、馬隆孟觀,並出自貧賤,勳濟甚高,未聞其家代為將帥。」[41]
  • 孫元晏:「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吳十七首)
  • 《宋史·列傳第九十三》論曰:「昔孫權勸呂蒙學,文武豈二致哉!」[42]
  •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容齋隨筆》)
  • 程公許:「蜀將如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滄洲塵缶編·卷十四》)
  • 《宋史·陳亮傳》:「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43]「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
  • 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後集·卷四》有贊語頌呂蒙:「烈烈子明,乘時奮武。志在取鱗,心期探虎。智屈曹人,力擒關羽。遂使孫吳,鼎分中土。」
  • 郝經:「雲長萬人之敵而呂蒙襲取,昭烈一世之雄而陸遜摧破,漢之義師不復東征。祗保梁益吳,遂蹈跨荊揚,操不可圗丕乃禪代,曺氏遂有中國,而天下三分殆。非人謀亦天意也。蒙好謀能斷軍旅之間,折節問學,終於文武備,足有國士之風。遜一旦為大帥,能昭果毅使諸將聽服,獨當一面遂成雋功。非有過人之材能若是乎?」「子明識斷,駸駸遒敏學。問畧竒足繼公瑾。伯言靜鷙,卻敵安疆,虎臥國門,威深大江。」(《續後漢書》)
  • 胡三省:「呂蒙所以禽關羽者,摧之而已。」(《三國志集解》)
  • 高啟:「何處吹愁角一聲,大江東岸呂蒙營。天隨流水茫茫去,月共長庚耿耿明。敵意有圖秋暫息,客魂無定夜還驚。欲陪釃酒樓船座,借問風潮早晚平。」
  • 羅貫中:「養子當如孫仲謀,呂蒙談笑便封侯。 白衣搖擼真奇計,一舉荊襄取次休。」「一笠覆官鎧,猶然遭重刑。荊州萬民心,從此俱安寧。」「勢去人離奈若何?休言百萬甲兵多。呂蒙預定招降計,絕勝張良散楚歌。」(《三國演義》)
  • 李贄:「呂蒙、陸遜妖魔耳!縱然奸計得行,亦一時勝負,何足夸戰?汝不見蒙與遜與當年草木同朽腐矣!」(《三國演義》)
  • 李安溪:「人之識見意計不同如此,若專為割據竊號謀者,則蒙為忠矣。」(《三國志集解》)
  • 曾國藩:「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仆。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曾胡治兵語錄》)
  • 蔡東藩:「關公之敗,失之過剛,呂蒙雖勝,不能無罪;親漢賊而仇漢裔,蒙亦何心?此後人之所以深嫉呂,而不能忘懷於魯子敬也。」(《後漢演義》)
  • 1958年9月,毛澤東到安徽視察工作,同張治中羅瑞卿說:「呂蒙從小參軍,雖然驍勇有膽略,但沒有文化,當了帶兵官後稟報軍情時只能心記口述,很感不便。孫權勸他讀書,他說軍務倥傯沒時間。孫權便以自己為例,說明只要有決心,時間不是主要的問題。呂蒙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刻苦自學,數年之後,判若兩人。後來,呂蒙當了東吳的統帥,打了許多勝仗,還使關羽敗走麥城。我們現在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以後才受到教育的,他們不可不看《呂蒙傳》。關羽攻曹軍手上的樊城,呂蒙用計騙關羽把全軍開到前方,然後輕騎疾趨南郡江陵),南郡太守麋芳投降。關羽將士家眷留在南郡,呂蒙進城辦法很好,對他們不但不加損害,還特加照顧,對年老的慰問,對患有疾病的給醫藥,對饑寒的給衣服糧食,對關羽的財產絲毫不動。對關羽派來的人很優待,使他和將士家屬相會,結果起了很大的作用。關羽的將士知道了,軍心渙散,士無鬥志,使得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毛澤東要求羅瑞卿和公安戰線上的幹部讀《呂蒙傳》說:「公安幹警應成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要求。」
  •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在關於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一次談話中說:「三國吳國張昭,是一個經學家,在吳國是一個讀書多、有學問的人,可是在曹操打到面前的時候,就動搖,就主和,周瑜讀書比他少,呂蒙是老粗,這些人就主戰。魯肅是個讀書人,當時也主戰。可見,光是從讀書不讀書、有沒有文化來判斷問題,是不行的。」他又曾讚揚:「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44]

逸聞

中年勤學

呂蒙一開始知識程度低,少時不讀書,不通文墨,每要上陳大事,都要靠別人代寫或用口述去交代。一天,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能不學習!」[45]呂蒙用軍務繁忙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學,學著當博士官嗎?只是粗略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能比得上我事情多嗎?我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46]呂蒙於是開始讀書學習,天份極好,豁然開通,讀的書越來越多,甚至超越資深的儒者,自此今非昔比。[47]

210年,魯肅代周瑜之職,前往陸口鎮守。魯肅是一名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而輕視他。在他前往陸口期間,經過呂蒙屯軍處,有人向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顯,不能以昔日眼光看待,先生應與他洽談一下。」[48]魯肅聽從其建議,決定造訪呂蒙。呂蒙置酒接待,酒酣之時,呂蒙問魯肅:「先生受主公重任,現要與關羽鄰接,你將有甚麼計略,以備不測?」魯肅隨意應說:「隨機應變。」呂蒙便說:「如今東西雖共為一家,但關羽終歸乃熊虎之士,計略又豈能不事先預定?」又說:「兄長如今代公瑾之任,既有相當難度,又與關羽此等人物為鄰。關羽此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時,皆琅琅上口,朗讀時聲線梗亮而有雄氣;可是其性格頗為自負,喜歡凌駕於人上。如今與其為對手,實該有方略去應付他。」然後,呂蒙便向魯肅籌畫五條祕策(或說呂蒙只陳三策),魯肅大為驚佩,秘受呂蒙所贊畫的策略,更越席走到呂蒙身邊,以手拊其背說:「我昔日以為大弟只懂得武略,但以今日的情況而言,大弟學識英博,已非當日的吳下阿蒙了。」呂蒙便回答:「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9]後世遂有成語「非復吳下阿蒙」和「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二人一時知心,魯肅拜候過呂蒙母親後,兩人互結友誼。

善處人事

呂蒙年輕時曾經因為姐夫鄧當一名部屬的侮辱而拔刀將其殺害,而他與吳將甘寧之間也曾經發生衝突。甘寧為人「麤暴好殺,不如人意」,他的廚下兒(負責烹食的僕役)曾犯下過失,為了避罪而投靠呂蒙。呂蒙恐怕甘寧會殺掉他,所以不願立即將廚下兒交還。後來甘寧帶著禮物拜候呂蒙母親,呂蒙便交出廚下兒還給甘寧,甘寧亦向呂蒙許諾不會殺掉他。但甘寧回船後不久,就將廚下兒縛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殺。事後,甘寧命人縛穩船纜,便在船中解衣躺臥。呂蒙知道此事,大怒不已,便擊鼓集兵,想上船攻擊甘寧。甘寧聽說,竟仍臥著不起來。當時呂蒙母親尚未穿好鞋子,便匆匆趕出來勸諫呂蒙:「至尊(指孫權)待你如骨肉,將大事託付於你,怎可因為私怨就想攻殺甘寧?甘寧死了的話,就算至尊不追究此事,你身為臣下卻已違犯臣下之道了。」呂蒙素來至孝,聽到母親此言,便放下殺心,親自上甘寧的船,笑道:「興霸,家母正要招待你一起用膳,快些上來吧!」甘寧十分慚愧,泣說:「是我有負於你啊。」於是與呂蒙一起歡宴全日。[50]然而甘寧除了曾與呂蒙有過衝突外,又時常有違孫權將令。孫權曾經因而大怒,全賴呂蒙每次陳情道:「如今天下未定,如甘寧這般的鬥將實在難得,應宜加以容忍。」孫權於是厚待甘寧,終於得其所用。[51]

呂蒙關心同僚,能急人難,會存恤孤苦。有一段時期,呂蒙與吳將成當宋定徐顧的屯所為鄰近,三將死後,他們的子弟年紀尚幼,孫權便以三將之兵盡數撥給呂蒙。呂蒙不肯接受,向孫權說徐顧等三人生前皆為國事辛勞,他們的子弟雖小,但不可就此廢了他們的掌兵權。呂蒙為表達這訊息,連連上書三次,孫權才聽取他的意見。呂蒙大喜,又為三將子弟擇聘老師,輔導他們。他經常為同僚操心,很多時候都會做到這種程度。[52]虞翻曾因向孫權犯顏強諫而被徙至丹楊涇縣,後來呂蒙為暗襲荊州稱病回到建業時,特意向孫權要求讓頗知醫術的虞翻跟隨自己,亦是為了讓虞翻獲釋。[53]吳將凌統常怨甘寧殺害其父凌操,二人關係相當惡劣,據韋昭《吳書》記載,某次呂蒙在家中設宴,酒酣之間,凌統忽然於筵前作劍舞,甘寧知道他不懷好意,於是也以雙戟起舞。呂蒙見狀情知不妙,便舞起刀盾,將二人分在兩邊,才避免了一場衝突。[54]可見呂蒙此人善於處理同僚之間的矛盾。

呂蒙少時不讀書傳,每要向上級陳述軍務,往往不用筆墨起草,就隨便以口述方式取代書信。所以在領部曲事時,常被江夏太守蔡遺所輕蔑。但呂蒙始終沒有怨恨過蔡遺。及至豫章太守顧邵身故,孫權問呂蒙該用誰人替任,呂蒙便推薦蔡遺,指他是一名盡忠職守的良吏,可以接任。孫權笑道:「你想做祁奚春秋國大夫,在他告老還家時,晉侯問誰可繼任其職,祁奚不以私仇為忌,推舉其仇家解狐出任)嗎?」於是便從其言任用蔡遺[55]

樊城之戰時,魏國任命左將軍于禁引軍救援曹仁,于禁軍隊卻敗於關羽之手,被俘人馬達數萬之多。關羽託名糧米不足,竟然擅自拿取湘關的米糧為軍用。孫權聞此消息,便令征虜將軍孫皎與呂蒙為左右部大督,先行進軍南郡。呂蒙認為不妥,向孫權說道:「若然至尊(指孫權)認為征虜(指孫皎)有能力,便應該專用他為大督;若認為我有能力,便應該專用我。當年周瑜程普共為左右部督,一起攻打江陵,大事雖然決於周瑜,但程普自恃是舊將,而大家又同是部督身分,一直不願聽命於周瑜,幾乎誤了國家大事。此事實在是前車可鑒啊。」孫權方才大悟,向呂蒙道:「那麼便以你為大督,任命孫皎為後繼就可以了。」[56]

後世地位

呂蒙與周瑜魯肅陸遜,被後世三國迷視為「東吳四大都督」。事實上,陸遜在史書上有擔任過大都督的職銜[57],而呂蒙與周瑜僅當過「大督」[58],雖然是軍隊指揮的領導職位,不過只屬於臨時部督性質,而不是恆常職級。

另外,三國以後歷朝中均視呂蒙為三國時代名將之一。宋代歐陽修宋祁等撰寫的《新唐書·禮樂志》中提到,唐代禮儀使顏真卿曾經向皇室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包括「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鄧艾關羽張飛周瑜陸遜陸抗而已。;[59]元代脫脫等撰寫的《宋史·禮志》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時,皇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呂蒙。[60]

其他記載

《全唐詩·卷七百六十七》中載孫元晏有一首寫呂蒙的詩:「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志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敘寫呂蒙少年時的凌雲大志。《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宗關於呂蒙的玄幻故事。孫權勸呂蒙多學習經典,於是呂蒙便潛心博覽群書,而以《易經》為主要學習對象。呂蒙經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孫策的舊座位上,有時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將《易經》誦讀了一遍,然後驚醒。眾人問他驚醒的原因,他便說:「我剛才夢見伏羲周文王周公,與我談論世代治亂興衰之事,與及日月宇宙變化之理,無一不是精妙之極;他們不是只談空話,純粹誦讀文章而已。」於是大家都知道呂蒙曾經在睡夢中誦讀《易經》之事。[61]元代俞希魯纂修之《至順鎮江誌》提到丹陽縣有「呂城」,是呂蒙所築的。[62]中國成語「吳下阿蒙」及「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均與呂蒙有關,典出於晉代虞溥所著《江表傳》。

後世創作

《三國演義》

小說三國演義中呂蒙初登場於第三十八回《戰長江孫氏報讎》,因孫權招賢而與陸遜徐盛等人相繼投至其麾下,並於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死亡。呂蒙在小說中的形象只是稍微與史實相近,但《演義》因為尊崇關羽的關係而將呂蒙的一部分軍事才能抹煞。呂蒙於第三十八回時擔任平北都尉,為孫權引見來投的甘寧,並隨孫權攻打江夏黃祖,於陣前親斬敵軍前鋒陳就。後來呂蒙亦參與赤壁之戰,與太史慈同屬前線第四隊部隊,又奉命引三千兵去烏林接應甘寧部隊,然後追擊曹操,逼得曹操要留下張遼斷後。在周瑜攻打曹仁[63],與及孫權戰濡須、合肥之時[64],都有呂蒙獻計的情節。不過,小說中未有提及呂蒙年青時奮進與及其由武轉文的學習經歷。

當呂蒙接任周瑜、魯肅之位後,開始與蜀國等人為敵。後來呂蒙打算攻取荊州,更向孫權誇下海口能夠奪下荊州,但他看到烽火台之後並沒有任何良策,只有裝病躲避孫權。陸遜知道呂蒙為什麼裝病,所以到呂蒙處提出白衣渡江的計劃,呂蒙同意他的計劃,便復出作戰,整個行動都是陸遜策劃,而呂蒙只是實行者而已;但卻因為成為了謀殺蜀漢大將關羽的元兇,而在小說作者「擁劉抑曹」的思想籠罩下被編造了一個「因關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場。不過呂蒙征服荊州,以懷柔手段令關羽攻魏前線部隊士氣崩潰的策略,受到後世軍事家的認同,並視為典範。小說後期,魏軍都督司馬懿在對蜀戰爭時以懷柔手段軟化蜀軍的仇愾心,表示是師法於呂蒙襲荊州之故事。[65]毌丘儉淮南壽春反魏,司馬師準備討伐他時,太尉王肅曾獻計先行安撫淮南將士留在中原的家屬,以釋其戰意,同樣提到呂蒙襲荊州一事。[66]京劇劇目《走麥城》中有呂蒙一角,其臉譜勾藍花三塊瓦臉。

動漫遊戲作品

日本的三國主題動漫作品中,都有以呂蒙為創作原型的角色。

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1. 裴松之注《三國志·呂蒙傳》引《吳書》載虞翻游說士仁的書信中提到:「將軍不先見時,時至又不應之,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滅祀,為天下譏笑。呂虎威欲徑到南郡,斷絕陸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將軍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則失義,竊為將軍不安,幸熟思焉。」
  2. 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3. 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一·驍勇一》引李冘獨異志》載:「呂蒙隨姊夫鄧當擊賊,年十六,呵叱而前。當不能禁止。歸言於母曰:『貧賤難可居,設有功,富貴可致。』又曰:『不探虎穴,焉得虎子。』遂成大名。」
  4. 三國志·呂蒙傳》:「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餧虎耳。」
  5.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六十三》引《續漢志》:「大將軍營五部,部各有校尉一人,軍司馬一人,其別營領屬為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
  6. 三國志·呂蒙傳》:「權統事,料諸小將兵少而用薄者,欲併合之。蒙陰賒貰,為兵作絳衣行滕,及簡日,陳列赫然,兵人練習,權見之大悅,增其兵。」
  7. 三國志·呂蒙傳》:「孫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
  8.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六十五》:「橫野,本將軍號,以資序未至,故為中郎將。」
  9. 三國志·呂蒙傳》:「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
  10. 三國志·呂蒙傳》:「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
  11. 三國志·呂蒙傳》:「遂據南郡,撫定荊州。還,拜偏將軍,領尋陽令。」
  12. 三國志·呂蒙傳》:「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田鄉,數為邊寇。蒙使人誘之,不從,則伺隙襲擊,奇遂縮退,其部伍孫子才、宋豪等,皆攜負老弱,詣蒙降。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近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13. 三國志·呂蒙傳》:「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早除之。」
  14.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治攻具及土山,必歷日乃成;城備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並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
  15. 三國志·甘寧傳》:「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朱光。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衝將軍。」
  16. 見《昭明文選·卷三十七·表上》載孔融《薦禰衡表》。
  17. 三國志·吳主傳》:「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
  18. 三國志·呂蒙傳》:「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備自蜀親至公安,遣羽爭三郡。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捨零陵,急還助肅。」
  19. 三國志·吳主傳》:「(呂)蒙使人誘(郝)普,普降,盡得三郡將守。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關)羽於益陽。」
  20. 三國志·呂蒙傳》:「初,蒙既定長沙,當之零陵,過酃,載南陽鄧玄之,玄之者郝普之舊也,欲令誘普。及被書當還,蒙秘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晨當攻城。顧謂玄之曰:『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而不知時也。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為孫規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親見也。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餘力復營此哉?今吾士卒精銳,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繼於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歸者,可也。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後,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豈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問,謂援可恃,故至於此耳。君可見之,為陳禍福。』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須臾普出,蒙迎執其手,與俱下船。語畢,出書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見書,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蒙留(孫河),委以後事,即日引軍赴益陽。劉備請盟,權乃歸普等。割湘水,以零陵還之。以尋陽、陽新為蒙奉邑。」
  21. 三國志·呂蒙傳》:「師還,遂征合肥,既撤兵,為張遼等所襲,蒙與淩統以死扦衛。後曹公又大出濡須,權以蒙為督,據前所立塢,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鋒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護軍、虎威將軍。」
  22. 三國志·呂蒙傳》:「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餘盡以屬蒙。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昌、州陵。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並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今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日僵僕,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23. 三國志·呂蒙傳》:「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24. 三國志·陸遜傳》載呂蒙分析:「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復是過。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呂蒙傳》載:「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25. 三國志·呂蒙傳》:「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於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舳艫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26. 這一億錢最後沒有賜予呂蒙,反而鑄成了器物。《晉書·食貨志》記載:「故呂蒙定荊州,孫權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人間患之。權聞百姓不以為便,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復出也。」
  27. 三國志·呂蒙傳》:「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戚,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悲感。」
  28. 三國志·朱然傳》:「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29. 三國志·朱然傳》:「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鐘,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
  30. 三國志·朱據傳》:「權咨嗟將率,發憤歎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自是拜建義校尉,領兵屯湖孰。」
  31.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32. 三國志·呂蒙傳》:「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33. 三國志·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鄉之。」
  34. 三國志·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祕而不宣。權常歎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35. 三國志·呂蒙傳》:「蒙還尋陽,未期而盧陵賊起,諸將討擊不能禽,權曰:『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復令蒙討之。蒙至,誅其首惡,余皆釋放,復為平民。」
  36. 三國志·呂蒙傳》:「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37. 見《晉書·陸機傳》。
  38. 見《晉書·甘卓傳》。
  39. 見《晉書·張載傳》。
  40. 見《晉書·慕容廆傳記》。
  41. 見《舊唐書·魏元忠傳》。
  42. 《宋史·列傳第九十三》:「神宗撫承平之運,銳焉有為,積財練兵,誌在刷恥,故一時材智之士,各得暴其所長,以興立事功,若熊本、蕭注、陶弼、林廣實然。本、注起身科第,弼能詩好士,廣學通《左氏春秋》。昔孫權勸呂蒙學,文武豈二致哉!本上書以媚時相,廣之徵蠻,發塚殺降,君子疵之。」
  43. 見《宋史·陳亮傳》。
  44. 《毛澤東妙評三國:書生陸遜善打仗 武將當學呂蒙》. 鳳凰網. [2007年11月7日] (中文(簡體)‎). 
  45. 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46. 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47. 《三國志·呂蒙傳》裴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鄉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祕而不宣。權常歎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48. 三國志·呂蒙傳》:「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
  49.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
  50. 三國志·甘寧傳》:「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臥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玫寧。寧聞之,故臥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歔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51. 三國志·呂蒙傳》:「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權遂厚寧,卒得其用。」
  52. 三國志·呂蒙傳》:「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
  53. 三國志·虞翻傳》:「翻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呂蒙圖取關羽,稱疾還建業,以翻兼知醫術,請以自隨,亦欲因此令翻得釋也。」
  54. 《三國志·甘寧傳》裴注引《吳書》載:「凌統怨寧殺其父操,寧常備統,不與相見。權亦命統不得讎之。嘗於呂蒙舍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寧能雙戟舞。』蒙曰:『寧雖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後權知統意,因令寧將兵,遂徙屯於半州。」
  55. 三國志·呂蒙傳》:「蒙少不修書傳,每陳大事,常口占為箋疏。常以部曲事為江夏太守蔡遺所白,蒙無恨意。及豫章太守顧邵卒,權問所用,蒙因薦遺奉職佳吏,權笑曰:『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
  56. 三國志·孫皎傳》:「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匯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
  57. 《三國志·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
  58. 《三國志·周瑜傳》:「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資治通鑑·卷六十八》:「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可也。』」
  59.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相國范蠡孫臏信平君廉頗王翦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甯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塚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其中載呂蒙名位時提到「武威將軍」,疑為近音訛誤,應為「虎威將軍」。
  60. 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禮八·吉禮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除本傳已有封爵者,其未經封爵之人,齊相管仲擬封涿水侯,大司馬田穰苴橫山侯,吳大將軍孫武滬瀆侯,越相范蠡遂武侯,燕將樂毅平虜侯,蜀丞相諸葛亮順興侯,魏西河守吳起封廣宗伯,齊將孫臏武清伯,田單昌平伯,趙將廉頗臨城伯,秦將王翦鎮山伯,漢前將軍李廣懷柔伯,吳將軍周瑜平虜伯。』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並東向。凡七十二將雲。」
  61. 李昉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七十六》引王嘉拾遺記》載:「呂蒙入吳,王勸其學。乃博覽群籍,以《易》為宗。常在孫策坐酣醉,忽於眠中,誦《易》一部,俄而起驚。眾人皆問之。蒙云:『向夢見伏羲、文王、周公,與我言論世祚興亡之事,日月廣明之道,莫不窮精極妙;未該玄言,政空誦其文耳。』眾坐皆知蒙囈誦文也。」
  62. 至順鎮江誌·卷一·地理》:「呂城,在丹陽縣東五十四裏。吳呂蒙所築,遺址尚存。」
  63. 即《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內文為:「(周)瑜曰:『此地正當衝要之處,若分兵去救,倘曹仁引兵來襲,奈何?』呂蒙曰:『甘興霸乃江東大將,豈可不救?』瑜曰:『吾欲自往救之;但留何人在此,代當吾任?』蒙曰:『留凌公績當之。蒙為前驅,都督斷後;不須十日,必奏凱歌。』」與及:「蒙謂瑜曰:『彝陵南僻小路,取南郡極便。可差五百軍去砍倒樹木,以斷其路。彼軍若敗,必走此路;馬不能行,必棄馬而走,吾可得其馬也。』瑜從之,差軍去訖。」
  64. 即《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呂蒙進曰:『曹操兵來,可於濡須水口築塢以拒之。』諸將皆曰:『上岸擊賊,跣足入船,何用築城?』蒙曰:『兵有利鈍,戰無必勝。如猝然遇敵,步騎相促,人尚不暇及水,何能入船乎?』(孫)權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明之見甚遠。』」與及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不一日,呂蒙、甘寧先到。蒙獻策曰:『現今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於皖城,大開稻田,納谷於合淝,以充軍實。今可先取皖城,然後攻合淝。』權曰:『此計甚合吾意。』」和「呂蒙曰:『此法皆費日月而成,合淝救軍一至,不可圖矣。今我軍初到,士氣方銳,正可乘此銳氣,奮力攻擊。來日平明進兵,午未時便當破城。』權從之。」
  65.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懿即將蜀兵盡皆放回。夏侯和曰:『何不殺之?』懿曰:『量此小卒,殺之無益。放歸本寨,令說魏將寬厚仁慈,釋彼戰心;此呂蒙取荊州之計也。』遂傳令今後凡有擒到蜀兵,俱當善遣之,仍重賞有功將吏。」
  66.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肅曰:『昔關雲長威震華夏,孫權令呂蒙襲取荊州,撫恤將士家屬,因此關公軍勢瓦解。今淮南將士家屬,皆在中原,可急撫恤,更以兵斷其歸路,必有土崩之勢矣。』」
  67. 三國傳日文官方網頁:呂蒙ディジェ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9-10.
  68. 三國傳中文官方網頁:呂蒙迪謝·甘寧京寶梵. [2012-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1). 
  69. 真·三國無雙2中的呂蒙造型
  70. 真·三國無雙3中的呂蒙造型
  71. 真·三國無雙4中的呂蒙造型
  72. 三國志12中的呂蒙造型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