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君士坦丁·杜卡斯

君士坦丁·杜卡斯(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ούκας,拉丁化:Kōnstantinos Doukas;1074年晚期—約1095年)自1074年至1078年、1081年至1087年為拜占庭帝國共治皇帝

拜占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1]的帝制國家。核心地區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2]。是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目錄

簡介

君士坦丁生於1074年晚期,由羅馬人的皇帝米哈伊爾七世與其妻阿蘭尼亞的瑪利亞所生,他出生在父親在位時期,因而是生於紫室者。1074年,米哈伊爾七世晉升君士坦丁為共治皇帝。君士坦丁出生後不久,即1074年8月,便與諾曼人西西里公爵狡詐者羅貝爾之女奧林匹亞斯訂婚。1078年,米哈伊爾退位,這一婚約取消,瑪麗亞和君士坦丁退職至佩特里昂修道院。米哈伊爾退位後,尼基弗魯斯三世·博坦內亞特斯在米哈伊爾的叔父約翰·杜卡斯敦促下掌權,瑪利亞與尼基弗魯斯三世成婚,但未能說服他把君士坦丁晉升為共治皇帝,從而打破了君士坦丁與奧林匹亞斯的婚約。因此,狡詐者羅貝爾以婚約破裂為藉口,入侵羅馬帝國。

為抵抗入侵,阿萊克修斯一世·科穆寧被派往擊退由狡詐者率領的諾曼軍隊。約翰·杜卡斯此前曾敦促尼基弗魯斯奪權,此時卻密謀反對尼基弗魯斯,企圖推翻他,以阿萊克修斯取而代之。尼基弗魯斯無法與塞爾柱人或尼基弗魯斯·梅里森努斯結盟,被迫於1081年遜位與阿萊克修斯。1081年,阿萊克修斯登上皇位,晉升君士坦丁為共治皇帝,1083年,他的女兒安娜·科穆寧娜出生後不久便與君士坦丁訂婚。然而,1087年,在阿萊克修斯與伊琳娜·杜卡伊娜生下約翰·科穆寧後不久,約翰便取代君士坦丁成為共治皇帝和皇位繼承人。君士坦丁約在1095年去世。

畫像

人們認為君士坦丁·杜卡斯被雕刻在匈牙利聖冠上,這頂王冠由君士坦丁的父親米哈伊爾七世送給匈牙利國王蓋薩一世,君士坦丁的畫像雕刻在國王蓋薩一世和米哈伊爾七世的畫像旁邊;儘管這副畫像可能描繪的是君士坦提烏斯·杜卡斯。

視頻

阿萊克修斯四世·安吉洛斯 相關視頻

唐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教堂,稱東羅馬帝國為「大秦」
詳解拜占庭帝國的十字軍東征河流湖泊中沖洗亞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