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子山種花五首

和子山種花五首

作品名稱:和子山種花五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文同

和子山種花五首是宋朝著名畫家、詩人文同作品之一。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1]

目錄

正文

1、風流從事季長家,繞遍官居種盡花。 應為清才無比敵,擬將文彩競春華。

2、碾薄{左禾右弋}圓粉色勻,一枝寒艷惱青春。 曉來帶雨四廂下,恰似蓬萊見太真。

3、曾宴瓊林爛熳紅,寶津樓下看春風。 今朝忽向君家見,猶憶當年醉眼中。

4、幾樹山櫻曲檻前,花開如火葉如煙。 待將短句夸形似,已被休文道欲燃。

5、新自涇州趁雨移,便開繁萼擁芳枝。 紅霞照地清香起,似到玄都觀里時。[2]

作者生平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佑元年(1049)進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1055)調靜難國節度判官,嘉佑四年(1059)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1070)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1078)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於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3]

主要作品

後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誌及家誠之所撰年譜。《宋史》卷四四三有傳。文同詩二十卷,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曆三十八年吳一標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曆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凡淵集》(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於卷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