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哭子,《哭子十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本詩講述了詩人再次喪子後,子母的痛苦,也說出了元稹自身對喪子的悲痛之情,也反映了"[1]"的悲苦[2]

哭子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哭子十首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3]

作者 元稹

作品出處 《全唐詩》

詩詞原文

哭子十首

維鵜受刺因吾過,得馬生災念爾冤。

獨在中庭倚閑樹,亂蟬嘶噪欲黃昏。

才能辨別東西位,未解分明管帶身。

自食自眠猶未得,九重泉路托何人。

爾母溺情連夜哭,我身因事有時悲。

鐘聲欲絕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時。

蓮花上品生真界,兜率天中離世途。

彼此業緣多障礙,不知還得見兒無。

節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詩書望早成。

鞭撲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

深嗟爾更無兄弟,自嘆予應絕子孫。

寂寞講堂基址在,何人車馬入高門。

往年鬢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鄧攸。

煩惱數中除一事,自茲無復子孫憂。

長年苦境知何限,豈得因兒獨喪明。

消遣又來緣爾母,夜深和淚有經聲。

烏生八子今無七,猿叫三聲月正孤。

寂寞空堂天欲曙,拂簾雙燕引新雛。

頻頻子落長江水,夜夜巢邊舊處棲。

若是愁腸終不斷,一年添得一聲啼。

簡介:全詩最後的"若是愁腸終不斷,一年添得一聲啼",也點出了作者的接連喪子,和對未來的悲痛之情。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為監察御史。長慶元年(821年)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年)為尚書左丞。

元稹與白居易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 卷。

《祭侄文稿》與《哭子詩冊》這兩幅作品,有什麼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傅山的《哭子詩冊》的不同之處,可以讓我們快速讀懂這幅作品,同時也希望會你有幫助,可以讓你受益匪淺的同時在了解這作品!

首先是作家人生際遇之比較。傅山與顏真卿不同的是:傅山是一個在野的隱士、移民、高士。而顏真卿是在朝的大臣。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明末,身份不同,人生際遇不同,但是二者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即捍衛中國傳統人文精神。是什麼讓截然不同的兩種身份的兩個人,在相隔近千年後做出相同的選擇呢?是文化,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園,這種東西不因為身份的高低而發生轉移變化,不因為歷史的推進而發生變色。

再次是兩件作品的體裁形式之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採用的是典型的駢文形式,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碑窆銘文體,起頭交代時間,自己的身份官職,然後對死者進行悼念,悼念形式以四言句書寫,即四字一句,八字一讀,嚴整合范,不逾規矩。而傅山的《哭子詩冊》是一組詩歌,多為五言,長短不同,全詩分為十四首,即《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文》《哭賦》《哭詩》《哭書》《哭字》《哭畫》《哭經濟》《哭膽識》《哭力干》及《無題》。抒寫了傅眉一生在不同方面留給傅山的感動和難以磨滅的印象,記述了傅眉對家庭,對傅氏一門做出的貢獻、犧牲,同時也是傅山對兒子一生的追懷。

最後是兩件作品的內容之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內容以歌頌和讚美顏季明的品德、功業,以及他殉國的意義為主,文采燦然,表達了顏真卿高超的文學素養,今天的人總是以書法家來看待顏真卿,殊不知顏真卿也是一名著名的詩人、古文家。然而傅山《哭子詩冊》的內容是一種對生活真實的書寫,一種溫情的回憶,一種深摯的悼念,全詩並沒有激昂的、驚心動魄的場景,他所記述的正是父子間最細瑣的、最普通的、最平凡的,但是最感人的東西。

在感情的抒發方面,顏真卿對顏季明的感情抒發更多的是代表朝廷,代表傳統文化對顏季明的一生做出肯定和讚譽。而傅山的詩裡邊更多的是闡述一種無法替代的、無法撫慰的,以及無法癒合的,一個老人、一個父親對失去兒子的悲痛,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比讀知道,使我們更加了解顏真卿與傅山,以及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心靈世界,更加深刻地體味《祭侄文稿》《哭子詩冊》與中國古代其他書法藝術品的內在精神和內在思想,更能讓我們深刻地理解、領悟中華文化的那種不屈不撓、薪火相承、永不磨滅的核心價值所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