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因素分析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總變動中各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能夠把反映事物性質、狀態、特點等各個因素變量的作用分別羅列分析,比如某工業品的總產值由產量和價格兩個因素決定,分析總產值變化中有多少是因為產量變化帶來的、有多少是由於價格漲跌帶來的,這就是因素分析法的運用。

因素分析法最早由薩德勒提出,經過康德爾、漢斯與施奈德等的繼承與發展,成為20世紀上半葉比較教育研究中的一種主要方法,後經發揚光大,成為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分支,是現代統計學中一種重要而實用的方法。現廣泛應用於商品供求關係分析、預測期貨價格變化等領域。

因素分析法主要作用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使複雜的研究大為簡化,並保持基本的信息量。如上述工業品總產值的增加,既可以分析價格對總產值增加的影響,也可以分析產量對總產值增加的影響,同時兩種因素對總產值增加的綜合影響也可計算得出,分析更加簡便、直觀。

因素分析法的具體計算

因素分析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和差額計算法,二者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雖然差額計算法是連環替代法的改進,但常用連環替代法,因為連環替代法較差額計算法更直觀。連環替代法是在比較分析所確定的差異的基礎上,先確定影響某一經濟指標的諸因素,並加以排列;假定一個因素變動,其他因素不變,順序連環地進行因素替代,據此從量上測定各因素對該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這種方法是經濟活動分析或財務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連環替代法亦稱「連鎖替代法」。連鎖置換法。經濟活動分析中,確定引起某個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

差額計算法是根據各項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數的差額來計算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方法,是連環替換分析法的一種簡化的的計算方法。

關於連環替代法具體計算:

(1)明確關鍵指標F,計算:實際金額F1-標準金額F0

(2)找到F的驅動因素a、b、c,建立函數關係F=a×b×c

(3)確定替代順序為a、b、c,則:

標準金額F0=a0×b0×c0

第一次替代Fa=a1×b0×c0,則Fa-F0為a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第二次替代Fab=a1×b1×c0,則Fab-Fa為b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第三次替代Fabc=a1×b1×c1,則Fabc-Fab為c因素變動對F指標的影響

關於差額分析法具體計算:

a因素的影響:(a1-a0)×b0×c0

b因素的影響:a1×(b1-b0)×c0

c因素的影響:a1×b1×(c1-c0)

因素分析法運用的注意事項

運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為,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係、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幾個原則:

一是指標分解的各個因素經濟意義明確,與分析指標之間要具有相關性,必須能夠說明分析指標產生差異的內在原因,如上述將總產值分解為價格和產量的乘積就符合指標的相關性要求。

二是分析某一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時必須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只有這樣才能準確計算單一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如上述例子中,在測算產量變動的影響時,保持價格因素不變,將其固定在基期;而計算價格變動的影響時,保持產量不變,將其固定在報告期。因基期和報告期各指標均在變化,各個因素影響程度與分解順序有關。

三是嚴格按照科學合理的順序進行因素分析。一般而言,將因素區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如果同時出現多個數量指標或質量指標,則先替換實物量指標,後替換價值量指標。比如,上面舉例中,先計算產量影響,再計算價格影響。

四是在進行因素分析時,計算每一個因素變動時,都是在前一次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保證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之和等於分析指標自身的變動程度。當出現超過兩個因素時,要進行連環替代,也就是分析第N個因素時,前面N-1個因素均使用報告期數據替換基期數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