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金融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國金;英文: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縮寫:IFC)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港景街1號及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1]。由港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恒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香港屬下的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由美國建築師西薩·佩里擔任設計建築師及由著名香港建築師嚴迅奇擔任項目建築師,其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恒基兆業地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部的所在地。現時為全港香港第二高的建築物及香港島最高的大廈,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於2003年落成時,成為當時全球第五高、大中華地區第二高及香港第一高的建築物(現為全球第26高),後來位於香港西九龍高484米的環球貿易廣場於2011年建成,以72米之差取代其香港第一高的地位。

歷史

1990年代,香港政府宣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計劃包括興建機場快線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與中環,並在港島中環對開的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以興建地鐵香港站。香港站上蓋則計劃興建多座商業大廈、酒店及商場,即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把部分原有設施,如卜公碼頭及統一碼頭拆卸,並興建了多條新道路連接新建築物。發展商為計劃的設計舉行建築設計比賽,由美國籍建築師César Pelli勝出。

香港站上蓋發展計劃共分四期,第一期為國際金融中心一期,第二期設約588,900方呎商場及為一幢88層高的摩天寫字大廈,樓面面積約195萬1,600方呎,至於第四期為酒店項目,樓面約110萬方呎,約提供1,200間客房。

香港站上蓋發展計劃於1996年3月進行招標,其中2至4期的項目最終由新鴻基地產[2]恒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中銀香港新中地產及地鐵合作發展,並組成了Central Waterfont Property Development Ltd 的公司以300億元奪得項目的發展權,成為香港史上單一項發展成本最高的物業。其建築費達每平方呎2,000元,較一般商廈的建築成本高出兩至三成。

由於發展規模龐大,當初地鐵招標時要求將整個項目分為四期,並分期磋商補地價,較早前地政總署便批出第二期的補地價為26億,平均每呎5,100元﹐雖然對1998年前批出的金額大幅下降四成,相以當時市道而言,補地價金額仍然偏高。

到1999年12月,因地產商提出香港站二至四期的公共樓面補地價過多的上訴理據合理,上訴得值,地政總署決定將原本63億的補地價降低至55億元﹐每呎樓面補地價亦由1,800元調低至1,571元,減幅一成三。當時地政總署署長布培指出,地鐵公司於1999年12月9日與政府達成削減香港站三期補地價協議,主要由於地鐵提出上蓋項目涉及的公共樓面太多的理由合理,果亦獲政府調減金額至55億元,他表示,有關金額反映樓市前景依然樂觀正面,但發展商在傾談補地價的過程中,態度仍然保守。

視頻

國際金融中心 相關視頻

IFC國際金融中心
綠地金茂國際金融中心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維多利亞港簡介,欣欣旅遊網
  2. 公司簡介,新鴻基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