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爾多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出生 1954年2月26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國籍 土耳其
別名 Recep Tayyip Erdogan
職業 土耳其總統,正義與發展黨主席
知名於 土耳其現代史上第12位總統、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土耳其第59和60屆總理,國內人均收入翻了三倍
信仰 伊斯蘭教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1954年2月26日-- ),1954年2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出身於貧寒穆斯林家庭,早年是職業足球隊員,後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經貿學院。土耳其現代史上第12位總統、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土耳其第59和60屆總理。

1994年3月當選伊斯坦布爾市市長。1998年因當眾頌揚宗教詩篇被判刑入獄10個月,2001年,埃爾多安創建了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並任主席。2003年3月,他出任土耳其政府總理。此後,執政的正發黨又贏得2007年和2011年大選,埃爾多安連任總理。2017年5月21日,埃爾多安重新當選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2018年6月24日,埃爾多安在總統選舉中獲勝。

2011年,當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目錄

1個人經歷

2政治外交

3人物事件

4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 1954年2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 在馬爾馬拉大學經貿大學讀書時,埃爾多安加入主張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榮黨。
  • 1994年3月當選伊斯坦布爾市市長。
  • 1998年1月,繁榮黨被土耳其憲法法院取締,埃爾多安就和其他成員一起轉入土耳其美德黨,並任伊斯坦布爾黨部主席。
  • 1998年4月,他被土耳其國家安全法院以"發表煽動宗教仇恨言論"為由,判處了10個月監禁,5年內不許從政。
  • 2001年8月,美德黨也被憲法法院取締。埃爾多安與美德黨主張革新的少壯派共同創建正義與發展黨並任主席。
  • 2002年11月,正義與發展黨贏得議會選舉,隨即着手修改憲法條款,推翻了限制埃爾多安從政的判決。正義與發展黨副主席阿卜杜拉·居爾出任總理。其後國會對相應憲法條款進行修改,從而恢復了埃爾多安的從政資格。
  • 2003年3月9日,埃爾多安參加補選並當選議員,11日,原總理阿卜杜拉·居爾辭職,之後總統阿赫邁特·內吉代特·塞澤爾任命埃爾多安為總理並授權組閣。
  • 2007年7月22日土耳其舉行大國民議會選舉,正義與發展黨勝利,埃爾多安成功連任,第二次擔任總理。
  • 2007年10月21日,土耳其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 ,將議會選舉總統制改為全民直選;總統任期2014年起由7年降至5年,可以連任一屆。埃爾多安計劃參選首屆民選總統。
  • 2001年,創建正義與發展黨並任主席。
  • 2012年4月8至11日,埃爾多安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這是土耳其總理27年來首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 2014年8月10日,埃爾多安在土耳其首次總統直選中,以51.79%的得票率遠超另兩名候選人,當選土耳其第12屆總統。按照當時憲法規定的政黨中立原則退出正義與發展黨。
  • 2015年11月28日,蘇-24事件後或將離職[1]

  • 2017年5月4月土耳其修憲公投獲得通過,政黨中立原則被取消,允許總統兼任政黨職務。5月2日,埃爾多安重新加入正義與發展黨[6]。21日,埃爾多安重新當選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主席。
  • 2018年6月24日,土耳其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在總統選舉中獲勝。[2]


政治外交

埃爾多安在政治領域的改革更為大膽。軍方干政在土耳其歷史上屢見不鮮,過去40多年裡,軍方曾經四次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埃爾多安執政後,卻對給予軍方太多權力的法律進行了修改,引起軍方的不滿,他還依靠強大的民意,數次大規模清洗軍隊高級將領 。

2003年,埃爾多安堅決拒絕美國越境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他對境內的庫爾德人進行了強硬的鎮壓,同伊朗的態度曖昧不明;作為北約中的軍事強國,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亞和突尼斯問題上常常不顧北約和美國單獨行動;最重要的是,埃爾多安對以色列態度強硬,而這一點,儘管讓美國非常不滿 意,卻讓他贏得了眾多阿拉伯國家的尊敬。

2006年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失望。雖然為了滿足歐盟提出的入盟條件,土耳其一直在進行改革,但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方面,埃爾多安表示,讓步是有限度的。

2010年。美國馬里蘭大學出資在伊斯蘭國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題目是:誰是你們最尊敬的伊斯蘭國家領導人。結果埃爾多安以絕對優勢當選。在埃及、突尼斯等國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開始遊行前,他們在Facebook上留言說,希望本國也能誕生埃爾多安這樣的領導人。

人物事件

反以事件

2009年1月29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因加沙問題發生激烈爭辯,埃爾多安更因憤怒中途退場。

對於這位政治人物的舉動,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為之歡呼,並高度讚揚其"勇敢的站出來"的壯舉。哈馬斯的發言人巴爾胡姆說,埃爾多安"捍衛了那些在加沙被罪惡的猶太復國運動分子戕害的受害者","我們認為他的離席而去是對猶太復國運動者所進行的大屠殺的受害者的支持"。

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中東為數不多的盟友,但是埃爾多安卻猛烈批評了以色列對加沙城發起的為期22天的軍事行動,這次的軍事行動導致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卡拉巴赫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於2009年12月表示,安卡拉在結束卡拉巴赫衝突前不會通過該文件。2010年4月,薩爾基相簽署暫停文件批准過程。薩爾基相表示,土耳其不準備繼續已開始的進程。該文件在土耳其議會同樣處於"冷凍"狀態。[3]


擊落俄戰機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被擊落的俄羅斯戰機是蘇-24戰機,稱俄羅斯戰機不理會多次警告。[4]

應對軍事政變

2016年7月15日,土武裝部隊部分軍官企圖發動軍事政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返回伊斯坦布爾。

埃爾多安指責流亡美國的神職人員費圖拉·居倫領導的「居倫運動」主導此次政變。 土耳其政府一直指責「居倫運動」企圖推翻土耳其現政權。[5]

人物評價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評價埃爾多安:他表面上是個世俗派,骨子裡是個伊斯蘭保守派。他總是西裝革履,也主張婦女在公共場合不要蒙面紗,但他的妻子不論什麼時候都會用頭巾嚴嚴實實地裹住自己的頭髮。在反對派眼中,埃爾多安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主義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