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鎮為「城市」和「鎮」的合稱。有如下含義:規模比城市小,但比鎮大,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已發展至具有一定規模的工商業密集區;按中國規定,縣及縣以上機關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萬人以下,其中非農業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點,都是城鎮[1]

城鎮化

城鎮化(Urbanization)是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由農耕文化向工業文明轉變,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必然過程。是指第二、第三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農村擴散、城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向農村普及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我們說說的城鎮化是相對於城市化而言,是針對那些接受中心城市輻射較弱的城鎮(以縣城,中心城鎮為主),他們資源要素相對獨立,個性相對明顯,有自身發展差異化特點,但開發明顯滯後,城鎮化即對這些城鎮的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進行的合理的整合。

構成城鎮空間的載體和構成城鎮的資源是個寬泛的概念,即是自然資源,如土地、礦產、水體、動植物以及相關延伸的各類社會人文資源等,其中就涉及當地政府、政策、企業、民眾;涉及自然資源、歷史人文資源;涉及內、外部環境等等。將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其相關延伸的各類資源重新整合,使之成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具有資本性質、呈現最大效益的動態發展過程,即城鎮化的過程。

中國是世界城市發源地之一,湖南澧陽平原上距今6000年的城頭山,是中國最古老的城。由此起步,中國大地上書寫過無數城鎮的精彩,也留下太多遺憾。唐代時中國城市化水平即達百分之十,世界古代十大城市前七位都是中國都城,然而新中國成立初,城鎮化水平仍然只有10.64%。

唐宋明清的光榮輝煌、近代鄉村建設運動的興衰起落,新中國曲折的城鎮化之路……中國城鎮進化史,是見證人類文明經濟發展的歷史,更是復興中國的夢想之路。

現代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緩慢起步階段(1949年~1978年)

新中國成立初,城鎮化水平為10.64%,到1978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只提高到17.92%,設市城市由132個增至193個,僅增加61個。 這與我國選擇的重工業道路、急於求成的政策,以及城鎮化水平起點低等因素有關。

代表城市:武漢

1957年10月15日,慶祝大橋通車的武漢群眾,擠滿了大橋橋面。

1978-2000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由17.92%上升到36.22%,年均增加0.83個百分點,設市城市由193個增至663個,建制鎮由2173個增加至20312個,增加迅速。

沿海大城市成為城市建設的重點,沿海地區還同時湧現出眾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典型代表有石獅、東莞、崑山等。

代表城市:石獅

20世紀90年代石獅的九二路,那時候堵車的主角是望不到盡頭的滿載石頭的手扶拖拉機。

改革開放以來到20世紀末的加速發展階段(1978年~2000年)

21世紀以來的快速發展階段(2001~)

城鎮規模擴大,城鎮之間交往密度增加,分工協作的城鎮群逐步形成。2012年末,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52.57%。

代表城市:天津

城鎮建設重點是區位條件較好的建制鎮,大城市附近的新城區,如天津濱海新區、鄭東新區、瀋北新區等[2]

各國定義

1、單純以某級行政中心所在地以上的居民點(埃及蒙古)

2、單純以城鎮特徵(秘魯馬耳他)

3、單純以人口數量(伊朗肯尼亞愛爾蘭、澳大利亞)

4、人口數量+密度(瑞典冰島加拿大等)

5、人口數量+城鎮特徵(巴基斯坦南非)

6、從業構成+人口數量(荷蘭南斯拉夫)

7、取兩個以上指標(印度捷克)

8、其他

視頻

《我們的四十年》城鎮化:農村包圍城市的變革
航拍鄱陽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