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外陰乳頭狀瘤

外陰乳頭狀瘤
外陰乳頭狀瘤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papillary epithelioma of vulvar

就診科室 :婦產科

多發群體 :中老年婦女

發病部位 :大陰唇或陰蒂處多見

常見病因 :局部炎性刺激

常見症狀 :無症狀或可有外陰瘙癢

外陰乳頭狀瘤為上皮來源的腫瘤。病變多發生在大陰唇,也可見於陰阜、陰蒂和肛門周圍。外陰乳頭狀瘤分為兩類,即乳頭狀瘤與疣狀乳頭狀瘤。此外還有一種以上皮增生為主的纖維乳頭狀瘤,可視為外陰乳頭狀瘤的一種亞型。該病比較少見。腫瘤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在40~70歲。外陰纖維乳頭狀瘤也比較少見。病變生長緩慢,可無症狀,但也可有外陰瘙癢及局部炎症病史。 [1]


目錄

病因

外陰乳頭狀瘤是由局部炎性刺激外陰皮膚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長形成的乳頭狀突起的腫塊,是以上皮增生為主的病變。 [2]


臨床表現

外陰乳頭狀瘤多發生於老年婦女,發病年齡大多在40~70歲。病變生長緩慢,可無症狀,但也可有外陰瘙癢及局部炎症病史。病變多見於大陰唇、陰阜、陰蒂或肛門周圍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病變一般不大,偶有大至4~5cm。腫瘤可帶蒂,呈葡萄狀或者菜花狀。如腫瘤較大,因反覆摩擦,表面可潰破、出血和感染。婦科檢查時發現外陰部有乳頭狀腫塊,可單發或多發,質略硬。 [3]


檢查

 
外陰乳頭狀瘤原圖鏈接
  • 1.分泌物塗片檢查分泌物塗片行微生物學檢查、宮頸刮片,必要時作分段診刮,排除生殖道惡性腫瘤。
  • 3.其他輔助檢查活組織行病理學檢查。

[4]

診斷

 
外陰乳頭狀瘤病因
原圖鏈接

外陰乳頭狀瘤診斷一般不困難,根據臨床表現,可做出初步的診斷,確診應根據活檢後病理學結果。 [5]

鑑別診斷

 
外陰乳頭狀瘤
原圖鏈接

典型的乳頭狀瘤尖銳濕疣在臨床上有時難以區別。尚應與外陰扁平濕疣、早期外陰癌進行鑑別。

外陰扁平濕疣

外陰扁平濕疣為二期梅毒疹,發生於生殖器和肛門等處。一般有三種,即單純性、潰瘍性和肥大性。起初損害為集簇性紅色柔軟、扁平的丘疹。由於某些刺激後,扁平丘疹可呈灰褐色,呈丘疹或結節狀,多發生於陰唇和會陰,容易破潰。分泌物可找到蒼白密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陽性。

早期外陰癌

外陰癌是外陰的惡性腫瘤,發生率約為全身惡性腫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5%。其中以原發性鱗狀上皮癌為主,繼發性惡性腫瘤少見。常發生在大陰唇,其次是小陰唇、陰道前庭及陰蒂等處。首先出現局部結節或腫塊,並逐漸增大、壞死、破潰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癢疼痛感。腫物可呈乳頭狀或菜花樣,有疼痛、瘙癢症狀,易形成潰瘍,生長迅速。並可迅速擴大,累及肛門、直腸和膀胱等。病理檢查可確診,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 [6]

治療

 
外陰乳頭狀瘤
原圖鏈接

手術治療

以局部切除為主,但範圍稍廣,在病灶外0.5~1cm。切除不乾淨,手術後可復發。手術時作冰凍切片檢查,若證實有惡變,應作較廣泛的外陰切除。

激光治療

 
外陰乳頭狀瘤治療
原圖鏈接

對有蒂乳頭狀瘤用皮膚鉗夾住突起較大瘤體,CO2激光聚焦沿基底切割,對廣基較大乳頭狀瘤,激光刀頭與外陰皮膚平行輸出激光沿基底切割。對較小乳頭狀瘤直接激光汽化。 [7]

預後

典型的乳頭狀瘤惡變率低,為2%~3%。纖維乳頭狀瘤一般不惡變。


參考來源

  • 索玉平,王淑媛,李合欣.   過敏性哮喘合併巨大外陰乳頭狀瘤一例. 《 中國藥物與臨床 》 , 2011  
  • 樊尚榮,董悅.   外陰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病毒檢測與臨床病理研究. 《 vip 》 , 1993  
  • 李春華,王景俊.   外陰真性乳頭狀瘤惡變2例. 《 實用婦產科雜誌 》 , 2005  
  • 陳海顏,王之珺,王小蘭等.   女性外陰尖銳濕疣患者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類型與復發的臨床分析. 《 vip 》 , 2016  
  • 孔令非,銀平章.   人乳頭狀瘤病毒6B/11—DNA探針原位雜交在外陰疣狀贅生物診斷上…. 《 vip 》 , 1996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