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夜》

作品名稱:《夜》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夜》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抒寫了詩人抱病江峽而心繫故鄉的情感。首聯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境;頷聯描寫客船漁舟好砧杵之聲,描繪了優美的畫面;頸聯由寫景轉到抒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病臥山城無限悲悽的處境和心情;最後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的思念。這首詩寫景如畫而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思念,體現了杜詩精警凝練、清麗含蓄的風格。

目錄

原文

譯文

白露降,天高遠,秋天的江水無比清澈;

空山靜,夜客居,孤獨的內心充滿淒涼。

幾點稀疏的漁火,映照着我靠岸停宿的孤舟;

一彎高懸的新月,聆聽着搗衣女杵砧的鳴唱。

第二次與南方的秋菊相逢,可我早已重病纏身;

無情的鴻雁沒有送來北方的書信,叫我白白牽掛着家鄉。

拄着拐杖,我在屋檐下痴望着鬥牛二星;

銀河定在遙遠處與京城相接吧?你看它正流向長安的方向。 [2]

賞析

開頭兩句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境。第一句點明季節、景物,第二句寫出時間、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淒清,氣氛的幽靜。夜色漸濃,露水在漸漸凝結、垂落,樓下的江水,在靜靜地不斷流淌。周圍的山峰,像巨人一樣屹立。夜風輕拂,一切都是那樣柔和、安詳。然而這寂靜幽美的境界,卻觸撥了遊子的心弦,引動了他的萬千愁緒。

三、四兩句進一步描寫夜景:遠處長江水面上,零星地閃爍着幾點燈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漁舟,新月高懸,萬籟俱寂,這時從城中傳來一陣陣搗衣的砧杵之聲,迴蕩在夜空之中。兩句寫景和上聯結合,增加了畫面的優美。在這幅畫面中,高天是深藍的,疏燈是飄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漁火、山峰,相互輝映,在這優美的畫面之外,又傳來斷斷續續的搗衣聲,這豈能不觸動詩人異鄉作客的無限愁腸呢?

五、六兩句由寫景轉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詩人從成都東下至今已近兩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從成都攜家東下的,但秋天到達雲安之後,因肺病、風痹等病復發,只得留下養病,次年夏初才抵達夔州。秋天,又從山腰客堂遷居西閣,因此說「南菊再逢」。此時詩人除了肺病和風濕痹症以外,還患有糖尿病,所以說「人臥病」。「南菊再逢人臥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病臥山城無限悲悽的處境和心情。因為時局動亂,戰爭不斷,詩人已經很久沒有接到故鄉親人的來信了。夔州在長安和洛陽的南面,所以稱故鄉的來信為「北書」。「北書不至」,自然是有具體原因的,這裡卻說是「雁無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無盡的藝術效果。

最後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的思念。上句寫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寫由銀河想到長安,表明思念故鄉的心情。「步檐」與西閣照應,「倚杖」與「人臥病」照應。由「牛斗」而到「銀漢」,由「銀漢」而到「鳳城」,一層一層地表現出了詩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國的過程。詩人對故國長安的無限思念就蘊含在這佇立步檐倚杖遠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仇兆鰲曾經指出,這首詩在內容上和《秋興八首》相似,可以說是八首詩的一個總括。但這首詩和《秋興八首》在藝術上又各具特色。《秋興八首》寫景壯麗,氣魄雄偉,表達詩人對人生執着的追求和對祖國命運強烈的關心,風格更為撫郁悲壯,傾吐的愛國熱忱更為深沉浩瀚。這首詩雖然寫景如畫而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思念,體現了杜詩精警凝練、清麗含蓄的風格。把這首詩與《秋興八首》加以比較,可進一步了解杜詩同中見異的創作風格,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因在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從八品小官)。入蜀後曾在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大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亂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陽,泊方田驛。秋,舟下荊楚,竟以寓卒,旅殯岳陽。[3]


參考資料

  1. 《夜》(杜甫)翻譯, 個人圖書館網,2017-11-27
  2. 《夜》(杜甫)翻譯, 新浪網, 2017-11-03
  3. 杜甫簡介與生平, 華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