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平街道位於潮州市區中心,東臨韓江橋東街道辦事處隔江相望,西至環城西路上段,與西新街道辦事處為鄰,南至韓江大橋頭,與南春街道辦事處接壤,北以下水門、開元路為線,與湘橋街道辦事處為界,西北面以下西平路和開元路西段中心為界,與西湖街道辦事處相連。

太平街道區域面積約0.75平方公里,設置6個社區居委會,共有居民住戶7493戶,人口16970人(2010年)。[1]

2020年11月,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中文名: 太平街道

外文名: Taiping Stree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

面 積: 約 0.75 km²

人口數量: 16970人(2010年)

目錄

歷史沿革

該街道行政體制幾經變革,清末稱「里正」,1912年(民國六年)以後叫「地保」,1927年(民國十六年)分置仁賢、長養、生融、聚英四坊,並開始推行保甲制度,後幾經分合,至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合稱長仁鎮,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又分屬潮安縣在城鎮第十九保至第二十九保。

1949年10月23日潮安縣城解放,次年7月潮安縣在城鎮人民政府在本轄區設立太平路辦事處,後隨着體制改革,先後稱潮州鎮人民公社太平管理區、潮州鎮人民公社太平分社、潮州鎮第四街道辦事處、潮州市第四街道辦事處、潮州市太平街道辦事處,1992年隨着我市升格擴大區域,更名為潮州市湘橋區太平街道辦事處,沿用至今。

名勝古蹟

本街道歷史悠久,特別是南宋以來,隨着政治中心南移,商業市區不斷擴展,本街道遂成仕宦之家、豪商巨賈定居之地,至今仍保持不少明清建築,包括黃宅庭園、吳家宅院、城南書院、叩齒庵等14處文化底蘊較為深厚的園林名勝、歷史遺蹟。隨着市政府旅遊旺市戰略的實施,轄區內重新修復了甲第巷的古民居,新增了濱江長廊等旅遊景點。

教育資源

太平街道是科教興旺、人傑地靈之地,轄區內共有7所學校(中學3所、小學2所及區啟智學校),其中有省一級學校城南小學,省一級學校城南中學。著名的實業家和知名人士有莊靜庵、蔡儒添、劉貴海、黃景雲、饒宗頤等。

經濟發展

近幾年,太平街道針對地處老城區的實際,調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採取積極措施,開拓創新,突出抓好引導扶持、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等三項重點工作,圍繞做好「三個引導」和「一個加強」這條主線,即:引導企業走內涵式增長的發展道路、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引導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和加強招商引資和扶優扶強力度,做活「總部經濟」,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綜合實力,促進街道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全年完成工業產值13297萬元。外貿出口是首個突破一千萬美元的老市區街道。街道現有8家規模上企業分別是:潮州市向明鞋業有限公司、潮州市華玉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丞鴻塑膠有限公司、潮州市新之星工藝繡品有限公司、潮州市瑞樺工藝品有限公司、潮州市鑫泓塑膠有限公司、潮州市新恆安有限公司、潮州市寶濤製衣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塑料、服裝、陶瓷」為三大支柱的街道經濟。其中,潮州市華玉陶瓷有限公司已成功獲得「廣東省著名商標」和「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精神文明建設

自2002年以來,太平街道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徑,把社區黨建工作融合滲透到社區建設中,由街道黨工委牽頭,駐轄區19個黨組織 ,15個成員單位參加的社區黨建聯席會制度,並緊緊結合太平的實際,堅持以社區黨建理事會為載體,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以服務群眾為重點,共建單位雙向互動,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共同構築安定、團結、詳和、文明的和諧社區新局面。

與此同時,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以社區管理服務中心作為社區建設的載體,開展中介代理事務,如家政、文化、法律、計生、企業勞動等方面的服務,以便民利民作為宗旨,構建扶濟網絡,發動轄區內的僑戶、庵寺和社區單位開展切實有效的扶貧幫困活動。構建社區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設立施醫贈藥慈善機構,解決貧困戶看病難的問題。構建再就業服務網絡,街道居委會與社區單位、社會團體,建立了社區再就業信息服務網絡,為下崗人員尋找就業崗位。竭盡全力為居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開展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雙百」方針,投資30多萬元建設好省「三級文化站」和太平文化走廊,不斷配套完善「太平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轄區6個社區居委會的「星光老年之家」和義興、南門二個社區殘疾人活動室,並以此為依託開展各類喜聞樂見的活動,努力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義興、南門二個社區居委會被省評為「六好」社區。僑務工作緊緊圍繞「凝聚僑心,集聚僑意,發揮僑力,建設家鄉」這一思路開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區僑務部門的肯定和表揚,2007年全市僑捐項目監管現場會在太平街道召開,街道作了經驗介紹。與此同時,還接受省僑務局領導對街道僑務工作的調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