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失題二首(李流謙)

失題二首(李流謙)

作品名稱:失題二首(李流謙)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李流謙

失題二首(李流謙)是宋朝詩人李流謙的作品之一。

李流謙,漢州德陽人。以文學知名。著有澹齊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傳於世。

目錄

正文

學者一大事,最重出與處。 用行舍之藏,孔顏獨相許。 參賜地位高,窺牖不得睹。 而況未見聖,一曲株守兔。 入林恐不密,狷者或拒戶。 如蝸護一殼,槁死竟何補。 營營誇毗子,意常在腐鼠。 鐘鳴尚遲回,顛沛慚末路。 細評誰失得,未易較吳楚。 聖賢具成體,以道為鉦鼓。 適時不俟駕,枉已一揖去。 而我本來心,湛如太空故。 先生平生學,此理超聖處, 浮沉四十年,夷險隨其遇。 初無周南恨,內樂侈圭組。 名高天不掩,舜聰徹幽阻。 門前裹輪車,急急戒徒御。 企首洙泗上,進退綽有裕。 富貴調兒童,嗔喜狙賦芧。 此同伐國問,何乃至君子。 願出有用學,不朽在斯舉。

身長七尺面一尺,眼若電光鬢若棘。 腰間大羽不妄發,長空弦落鳥隨踣。 漢家夫子方少年,東平月窟西酒泉。 不須武陽兵十萬,不用都尉卒五千。 願得君王一寸鐵,斷取樓蘭獻北闕。 笑提金印歸去來,五湖茫茫波浸月。[1]

簡介

李流謙,1123—1176,宋漢州綿竹人,或雲德陽人,字無變,號澹齋。李良臣子。以蔭補將仕郎。歷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撫全蜀,召置幕下,頗有贊畫。官終潼川府通判。以文學知名。有《澹齋集》。[2]

李流謙,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以文學知名。蔭補將仕郎,授成都府靈泉縣尉。秩滿,調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撫全蜀,置之冪下,多所贊畫。尋以薦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力乞補外改奉議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謙著有澹齊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傳於世。[3]

主要作品

著有《澹齋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