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托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托一世
原文名 Otto I
出生 912 年 11 月 23 日
德國
逝世 973 年 5 月 7 日
國籍 德意志
民族 德意志人
職業 皇帝
信仰 天主教

奧托一世(Otto der Große,公元 912 年 11 月 23 日~973 年 5 月 7 日),又譯鄂圖一世,德意志國王(936~973 年在位),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962 年加冕)。

德意志國王亨利一世之子,母為林爾海姆的瑪蒂爾達。先當選為薩克森公爵,936 年由德意志部落公爵選為國王。936 年 7 月 31 日,美因茨大主教希爾德貝特在亞琛為奧托一世加冕。

德意志境內薩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國王,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其父亨利一世,原為薩克森公爵,於公元 919年被諸侯選立為王。奧托於公元 936 年即位後不停地進行東征西討,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維護王室的中央集權,並且長期採取對外擴張政策,終於成為當時歐洲大陸最有實力的君王。

基本概述

公元 10 世紀,正當德意志國家形成的關鍵時期,一位偉大的人物應運而生,[1] 奧托一世936 年即位後,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抵禦馬扎爾人入侵,維護中央集權。

  • 937 年平定巴伐利亞公爵叛亂後,變公爵世襲制為國王任命制,剝奪公爵的宗教權,並以征討、聯姻等手段,至 949 年完全控制士瓦本法蘭克尼亞洛林巴伐利亞薩克森五大公爵領地,建立起強大的王權。他利用基督教對易北河以東實行殖民統治,殘害西斯拉夫人。
  • 951 年入侵意大利,娶意王遺孀為妻,在帕維亞加冕為意大利國王(或稱倫巴底王)。
  • 955 年在奧格斯堡之戰中徹底粉碎匈牙利人的入侵。
  • 961 年應教皇約翰十二世請求再次進軍意大利,平息當地叛亂。

次年 2 月在羅馬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

  • 963 年,奧托廢黜約翰十二世,立利奧八世為教皇。這也開了由皇帝決定教皇人選的先例,[2]
  • 966 年出兵南意大利,受到拜占庭帝國抵制,被迫議和。

他長期奉行對外擴張政策,不僅給被侵略地區人民帶來苦難,也影響了德意志的統一。 奧托一世在位期間,藉助宗教勢力加強統治,不斷擴張,曾給被侵略地區人民帶來苦難。由他開始的「羅馬帝國」稱號一直傳接下來,到公元 1157 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代國王腓特烈一世(紅鬍子)為了顯揚他的國威和武功戰績,竟在「羅馬帝國」之前增加「神聖」二字,從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3]

父母

其父亨利一世傳其得知當選公爵時正在捕鳥,故得外號「捕鳥者」。亨利在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做東法蘭克國王時經常發動叛亂。915 年,亨利曾擊敗康拉德一世。然而康拉德一世卻寬容地推薦亨利為王位繼承者。作為妥協,亨利一世在成為國王后允許康拉德的弟弟、法蘭克尼亞公爵埃貝哈德完全自治,以換取他不對王位做任何要求。 亨利一世在加冕時拒絕舉行塗油禮以及諸如此類的任何宗教儀式。因而在宗教意義上,亨利不是一位合法的國王。所以亨利一世的另一個外號叫「無柄之劍」。 亨利一世當政時期的特點是,一些部落公國的勢力上升,它們以承認亨利一世為條件獲得了種種特權,尤其是巴伐利亞和士瓦本公國。亨利一世主要依靠自己的領地進行統治。為抵禦馬扎爾人的入侵,亨利在薩克森東部興建了許多城堡,組建騎兵。但亨利一世與馬扎兒人的戰鬥並非總能取得勝利,就在 924 年他還不得不向馬扎兒人求和並繳納貢金。 925 年,亨利把洛林併入東部王國。 亨利一世為最早侵襲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他於 928 年渡過易北河,攻占了斯拉夫人的要塞勃蘭尼貝爾。此地後來發展為勃蘭登堡。 母親聖婦瑪蒂爾達[4]

人物生平

歷史背景

10 世紀之初,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王國)已形成若干大公國,包括薩克森法蘭克尼亞巴伐利亞士瓦本洛林圖林根等,其中以薩克森公國最大,919 年,奧托的父親、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一世被選為德意志國王,他一生致力於維持德意志各公國間的同盟,抵禦東歐馬扎爾人的入侵,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的努力,為一個偉大時代的來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936 年,「捕鳥者」去世,奧托繼其父為薩克森公爵,並於同年被選為德意志國王。他一生的功業融匯在他一次次南征北戰之中。他的武功可分成三大部分:平定德意志內部各公國的叛亂,鞏固了德意志國家;打敗東歐馬扎爾人的入侵,並使帝國向東擴張;入侵意大利,操縱教皇,並加冕為皇帝。 933 年,亨利一世在圖林根的里阿德附近擊敗了馬扎爾人,打破了馬扎爾人不可戰勝的神話,並暫時阻止了他們對東部王國的侵襲。 955 年,德意志王國薩克森王朝軍隊在萊西河畔奧格斯堡附近抗擊馬扎爾人入侵的一次決戰,亦稱萊西費爾德之戰。862 年馬扎爾人出現於巴伐利亞東部邊境後,經常劫掠德意志各地。955 年,馬扎爾騎兵萬餘人侵入巴伐利亞和士瓦本,包圍奧格斯堡。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率王室、巴伐利亞、捷克等八支部隊會同從奧格斯堡突圍的騎兵,於 8 月 10 日同馬扎爾人交戰,獲勝。為切斷馬扎爾人退路,奧托一世把部隊部署在距奧格斯堡約 6 公里的萊西河上游右岸,次日粉碎馬扎爾人渡河的企圖,並擊退馬扎爾人的迂迴部隊,隨後率軍發起進攻,經激戰於第三天將馬扎爾人徹底擊潰。此戰徹底阻止了馬扎爾人西進,捍衛了德意志王國的獨立。

初登王位

當奧托初登王位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個危險的敵人的包圍圈中。937 年,他的異母兄弟唐克馬爾領着一班薩克森貴族首先向他發難,接着法蘭克巴伐利亞洛林等公爵紛紛響應,企圖從叛亂中分得一杯羹。此時,初登大寶的奧托絲毫不顯得稚嫩,他不慌不忙,利用中等貴族來反對大貴族,很快瓦解了反國王聯盟。唐克馬爾在部眾向奧托投降後自殺,法蘭克公爵被迫求和,奧托從容收拾巴伐利亞,趕走了阿諾爾夫公爵,任命其弟貝特霍爾特既位,但同時收回了巴伐利亞公爵相當一部分權力,944 年貝特霍爾特死後,奧托任命自己的弟弟亨利為巴伐利亞公爵。

鞏固德意志國家

德意志對東歐的擴張在奧托時期獲得了突破,950 年波希米亞公爵對奧托稱臣納貢。但奧托在東歐面臨着一個長期困擾德意志人的心腹大患—兇悍的蠻族馬扎爾人,954 年,馬扎爾人入侵,955 年的萊西費爾德戰役中,奧托率領德意志和波希米亞聯軍,幾乎完全殲滅了馬扎爾騎兵,從此解除了馬扎爾人的威脅。在冷兵器時代,任何已進入文明社會的軍隊能夠打敗蠻族的軍隊都是了不起的大事,奧托一生的威望最主要來自於這次勝利,被尊稱為「偉大的奧托」、「祖國之父」。

平定叛亂

939 年,法蘭克公爵和洛林公爵聯手發動反國王的戰爭,奧托在士瓦本公爵的支持下打敗了他們。奧托將法蘭克領地和洛林領地的大部分置於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任命他的女婿為洛林公爵。士瓦本公爵去世後又任命他自己的兒子魯道夫既位士瓦本公爵。這樣,奧托即位沒幾年,便控制了德意志的大部分:薩克森和法蘭克尼亞歸國王自己統治,巴伐利亞、士瓦本、洛林分別歸國王的弟弟、兒子、女婿統治。 953 年,奧托的兒子和女婿因意大利的權利分配問題對奧托不滿,與美因茨大主教聯手起來反對國王。奧托利用德意志貴族對馬扎爾人入侵的恐懼,使他們聯合在自己的旗下,很快就打敗了叛亂者,954 年召開帝國會議重新分配土地,將各公國都置於自己信得過的人的控制之下,從此,奧托的威權在德意志境內再也沒有受到過挑戰。

進軍意大利

奧托另一項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行動是他對意大利的進攻,從此開創了一個傳統:每個有作為的德意志國王都要進軍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加冕為皇帝。奧托的意大利政策更多來源於他對權力、名譽和財富的渴求。 961 年為擺脫意大利城市貴族的控制,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向奧托求援,奧托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很快敉平了羅馬的叛亂,吞併倫巴底國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962 年 2 月 2 日,教皇約翰十二世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奧托加冕,奧托從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加冕為帝的11天後廢除了教皇約翰十二世改立立奧八世為教皇,並與教皇簽訂《奧托特權協定》確定了教皇絕對效忠皇帝教皇,教會繼承人選由皇帝決定(後世該協定內容逐漸無效)君權和神權緊密靠攏其中,皇帝的權利極高於神權,這協定也開創了由君主確立教皇繼承人選的先例,為維持他對教皇的控制,他又兩度進軍羅馬。奧托還進軍意大利南部,挑戰拜占庭雖然沒有成功,但獲得了拜占庭對他的地位的承認。 當時不少人認為意大利屬於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德意志國王所應得的一部分財產有關。

內政績效

奧托在內政方面影響最大的舉措是明令主教教區為采邑,主教享有領主的一切世俗權利,這使得主教們成為托起奧托龐大帝國的堅實支柱。在帝國東擴的過程中,教會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活動也貢獻重大,為維持對新征服的斯拉夫人聚居區的長久統治,奧托在這些地區新建立了馬格德堡大主教區、奎德林堡、梅澤堡、邁森等主教轄區,在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過程中,這個時期意義重大。

社會評價

意大利地處東西貿易的要衝,其城市如威尼斯、熱那亞、米蘭、佛羅倫薩等富稱歐洲,德國封建主早就垂涎三尺。意大利政局的混亂給侵略者以可乘之機:北部諸侯如艾夫里阿、斯波列托等為爭奪王冠互相傾軋,南部則是拜占廷和阿拉伯人的勢力範圍。羅馬教皇十分腐敗。羅馬貴族西奧費萊克特及其妻女操縱教皇廢立達半世紀之久,引起各階層廣泛不滿。955 年,教皇約翰十二(955~964年)即位。他生活放蕩、窮奢極欲、公然作孽,羅馬教廷里部分官員決心搞掉他,把權力交給薩克森國王。他們派使節去見奧托,請他來意大利和羅馬。961 年,奧托帶領大批人馬進軍意大利,並於次年 2 月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加冕為奧古斯都。這樣,在西羅馬帝國滅亡近 500 年之後又冒出來一個「羅馬帝國」,後來甚至稱「神聖羅馬帝國」,意思是它有權統轄一切基督教王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古代羅馬帝國的真正繼承者。從此,每位德國國王上台後都想重演一遍去羅馬的加冕禮,以此為無尚光榮。 奧托在位的最後十幾年,集中精力進攻意大利,一再操縱教皇的廢立,並企圖染指南意大利,從而與盤踞那裡的拜占廷和阿拉伯勢力發生衝突。970 年,奧托與拜占廷議和,被迫放棄對南意大利的野心,並讓他的兒子即後來的奧托二世與拜占廷先帝羅慕努斯二世女兒提奧菲諾結為夫婦。奧托二世(973~983 年在位)繼承乃父遺志,一度攻占那不勒斯和塔蘭托,但 982 年被阿拉伯人擊敗。983 年,他預立 3 歲太子(由祖母、母后攝政),決心破釜沉舟進軍意大利,未獲成功,本人死於羅馬,奧托三世(983~1002 年在位)數次遠征意大利,也喪命羅馬;其遺體運至維羅納北時,遭到當地居民的襲擊。 奧托一世及其繼承者對意大利的征服,不僅給意大利人民帶來痛苦和災難,而且也給德意志民族帶來不幸。他們把有生力量都消耗在戰爭上,往往顧此失彼,疲於奔命。這樣,終於使已經在望的國家統一事業化為泡影。恩格斯說:「德國內部雖然缺乏經濟聯繫,但本來還是會實現而且甚至還可能更早實現(例如,在奧托王朝時期)中央集權的」,但是「羅馬皇帝的稱號和由此而來的稱霸歐洲的野心使得民族國家不可能組成,並且使得力量在歷次征服意大利的征戰中消耗盡了。」[5]

文獻參考

  1.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奧托一世。
  2. 成為歷史上皇帝與教皇長期鬥爭的序幕。
  3. 並使帝國的勢力和版圖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4. 是撒克遜著名英雄維杜根的後裔。
  5. 奧托大帝百科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