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始太古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始太古代是指太古宙從老到新進一步細分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界線以 War ra woo na群的出現( 3500M a)為標誌、古太古代—中太古代的界線( 3100M a)和中太古代—新太古代的界線(~2850M a)則以重要的不整合面為標誌。元古宙自老至新劃分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界線以~1800M a的地質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大陸的形成為標誌,而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的界線則以~1267M a的北美 Mackenziea巨型放射狀岩牆群的產生為標誌。

簡介

始太古代(Eoarchean Era)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所屬國際地層委員會,在前寒武紀地層分會中將地質時期中距今約38億年前——距今約36億年前的,這一時段劃歸始太古代(Eoarchean Era)[1]

始太古代期間形成的地層稱始太古界(Eoarchaean Erathem)。

一般認為最原始的地殼形成於距今46億年左右,從45億年開始,在地球的原始地殼上開始逐步形成水,到40億年左右原始的水圈可能已具雛形,同時出現了最早的沉積,逐步形成地殼的沉積圈。但如今保留下來的始太古代沉積物僅在少數古陸核有發現,如西格陵蘭阿米索克片麻岩和依蘇亞沉積變質表殼岩,它們記錄了始太古代的沉積作用、岩漿活動和構造運動及變質作用等重大地質事件發生、發展過程。

另外還有加拿大艾伯塔省西部的阿卡斯塔英雲閃長質片麻岩和南非巴布頓綠岩基底的安得森片麻岩。中國華北地台區鞍山附近白家墳38億年的花崗質糜棱岩和冀東黃柏峪的曹莊岩組鉻雲母石英岩(其中的殘餘鋯石年齡為38億年)為其代表。

生物進化

始太古代中的原核生物——細菌與古菌,進一步進化,為生物的下一步進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在太古宙的下一個時期——古太古代中進化出現了藍綠藻。

岩層研究

早前寒武紀變質岩區的填圖和研究方面

從一般的按地層層序對比研究進入到對前寒武紀地質構造及其演化和變形變質與地質事件相關的整體研究階段。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採用「構造—岩石—事件法」開展變質岩區的填圖和研究,辨認和圈定出由於遭受多次變質—變形作用改造,原始侵入體岩貌與組構特徵已基本消失的一批古老變質侵入體,同時辨認和確立了多條韌性剪切帶,進而建立起由老到新的4套變質岩石地層,它們是:①形成於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變質火山—沉積岩系(表殼岩)——密雲岩群;②於中太古代出現一期廣泛而規模巨大的構造重熔事件,由此而形成區域性原地—半原地面型英雲閃長質岩漿重熔體(沙廠英雲閃長質片麻岩),以及在該期岩漿活動晚期表現為小規模岩漿侵入而形成的古老變質侵入體——基性—中性葦子峪片麻岩套;③新太古代前期的岩漿事件,發育形成了一套TTG型高位岩漿侵入岩——花崗閃長質—奧長花崗質的葦子峪片麻岩套;④在太古宙晚期出現一期局部淺源熔融形成的花崗岩漿侵位活動,形成鉀質系列的旗杆頂花崗質片麻岩。總計統一划分建立10個變質岩石地層單位(廣義)。同時從構造分析入手,以構造事件序列為格架,建立起包括原岩建造、變質作用及岩漿侵入定位等事件在內的區域性地質事件演化序列表。初步闡明了多種地質事件的相互關係及其演化過程,使本區早前寒武紀地質研究認識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

時代背景

太古宙:地球上繼「冥古宙」後又一個以「宙」為單位的地質時期,開始於距今38億年前,結束於距今25億年前。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衍化的初級階段。

在這一時期,地質環境和天文環境逐漸穩定,地球上出現了數量較多的原核生物。火山活動使地球表面充斥着一個由水蒸氣、二氧化碳、硫化氫、氯化氫、氟化氫、氨、甲烷等氣體組成的高密度大氣層。隨着時間的推移,其透光性逐漸增強,為海洋微生物光合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被逐漸消耗,氧含量逐漸增多。同時,大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洋中以碳酸鹽的形式附着着微生物沉積下來,形成了這一時期特有的古生物化石。

太古宙時期,是地球上大量形成岩石的時期,地表火山、岩漿活動仍然劇烈而頻繁,岩石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結構重組、重結晶,變質為新岩石,新礦物,因此太古宙是地球歷史上最重要的成礦期。

視頻

始太古代 相關視頻

科學家發現五眼大蝦:長於5億多年前寒武紀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地球演化歷程-前寒武紀和古生代

參考文獻

  1. 太古代 ,個人圖書館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