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華茲華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茲華斯
威廉·華茲華斯01
原圖鏈接 來自孔夫子網
華茲華斯
原文名 William Wordsworth
出生 (1770-04-07)1770年4月7日
英國
逝世 1850年4月23日(1850-04-23)(80歲)
國籍 英國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抒情歌謠集》
《丁登寺旁》
《她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
《水仙花》

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曾當上桂冠詩人。其詩歌理論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英國詩歌的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他是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其詩句「樸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為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的格言。

類別 詳細介紹
中文名稱 威廉·華茲華斯
外文名稱 William Wordsworth
國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770-04-07
職業 詩人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逝世日期 1850-04-23
代表作品 《抒情歌謠集》,《丁登寺旁》,《序曲》《她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水仙花》
主要成就 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推動了浪漫主義詩歌運動,當選桂冠詩人

詩人生平

華茲華斯[1]生於律師之家,曾就讀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畢業後到歐洲旅行,在法國親身領略了大革命的風暴。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們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蘿西(Dorothy)則由外祖父母撫養。多蘿西與他最為親近。

1787年他進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大學畢業後去法國,住在布盧瓦。他對法國革命懷有熱情,認為這場革命表現了人性的完美,將拯救帝制之下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在布盧瓦他結識了許多溫和派的吉倫特黨人。1792年華茲華斯回到倫敦,仍對革命充滿熱情。但他的舅父對他的政治活動表示不滿,不願再予接濟。正在走投無路時,一位一直同情並欽佩他的老同學去世,留給他900英鎊。於是在1795年10月,他與多蘿西一起遷居鄉間,實現接近自然並探討人生意義的宿願。多蘿西聰慧體貼,給他創造了創作的條件。後來她也成為了詩人。一直與他作伴,終身未嫁。

創作生涯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華茲華斯同多蘿西去德國小住,創作了《采乾果》、《露斯》和短詩《露西》組詩,同時開始寫作長詩《序曲》。1802年10月,華茲華斯和相識多年的瑪麗·郝金生結婚。

這段時間,華茲華斯寫了許多以自然與人生關係為主題的詩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歡樂和智慧的源。1803年華茲華斯游蘇格蘭,寫了《孤獨的收割人》。1807年他出版了兩卷本詩集,這部詩集的出版,總結了從1797至1807年他創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

華茲華斯[2]與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 Poets)。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係,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

「湖畔派」三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為華茲華斯。他於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發表了《抒情歌謠集》,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從擁護法國革命變成反對,於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尋找慰藉,後者神遊異域和古代,以夢境為歸宿。兩人的詩歌合集題名為《抒情歌謠集》,於1798年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兩年後再版時,華茲華斯加了一個長序。在這篇序中,華茲華斯詳細闡述了他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

在《決心與自立》(Resolution and Independence,1802年)一詩中,華茲華斯描寫了一位年老體衰卻要不停奔波勞作的撈水蛭人。

此後,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託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維。完成於1805年發表於1850年的長詩《序曲》則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華茲華斯創作最旺盛的時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後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時已經沒有什麼作品了。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

創作主張

華茲華斯是「湖畔詩人」的領袖,在思想上有過大起大落——初期對法國大革命的熱烈嚮往變成了後來遁跡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詩藝上則實現了劃時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稱他為第一個現代詩人。

他是詩歌方面的大理論家,雖然主要論著只是《抒情歌謠集》第二版(1800年)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卻含有能夠摧毀十八世紀古典主義的炸藥。

他說,詩必須含有強烈的情感,這就排除了一切應景、遊戲之作;詩必須用平常而生動的真實語言寫成,這就排除了「詩歌詞藻」與陳言套語;詩的作用在於使讀者獲得敏銳的判別好壞高下的能力,這樣就能把他們從「狂熱的小說、病態而愚蠢的德國式悲劇和無聊的誇張的韻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脫出來;

華茲華斯認為「所有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emotion),主張詩人「選用人們真正用的語言」來寫「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對以18世紀格雷為代表的「詩歌詞藻」。他進而論述詩和詩人的崇高地位,認為詩非等閒之物,「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護者,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

創作風格

華茲華斯的小詩清新,長詩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義平板、典雅的風格,開創了新鮮活潑的浪漫主義詩風。他的十四行詩雄奇,他的《序曲》(1805年)首創用韻文來寫自傳式的「一個詩人的心靈的成長」,無論在內容和藝術上都開了一代新風。華茲華斯關於自然的詩歌,優美動人,他的這類詩歌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種風格,是作者通過對詩歌的題材、詩歌所用的語言,以及對詩歌所用的格律、詩體和作詩歌詞彙的選擇體現出來的。

藝術成就

他不僅創立理論,而且本人也實踐理論。他與柯爾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謠集》這本小書所開始的,不止是他們兩人的文學生涯,而是整個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運動。

對於中國讀者,華茲華斯卻不是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讀英文的人當然都看過他的若干小詩,如《孤獨的割麥女》(The Solitary Reaper),但不懂英文的人卻對他的詩沒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詩不好譯——哲理詩比敘事詩難譯,而華茲華斯寫得樸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譯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國內評為「反動的浪漫主義」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讀他的作品,就已對他有了反感。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他那類寫大自然的詩在中國並不罕見,他的思想也類似老莊,因此人們對他無新奇感。但華茲華斯是值得一讀的。除了歷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許多優點,例如寫得明白如話,但是內容並不平淡,而是常有神來之筆,看似普通的道理,卻是同高度的激情結合的。法國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動了他,使他後來寫下這樣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個黎明之中,年輕人更是如進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華茲華斯的山水詩極其靈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雲。他的愛情詩,如與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關的幾首,也是極其真摯動人,無一行俗筆,用清新的文字寫出了高遠的意境。他能將複雜深奧的思想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民歌體的小詩寫得精妙,白體無韻詩的運用更在他的手裡達到了新的高峰,出現了婉轉說理的長長詩段。用這樣的詩段他寫出了長詩《丁登寺旁》,表達了大自然給他的安慰和靈感;接着他經營多年,寫出了一整本詩體自傳,題名《序曲——一個詩人心靈的成長》,開創了自傳詩的新形式。在十四行詩方面,他將彌爾頓(Milton)的豪放詩風發揚光大,用雄健的筆調寫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這樣的呼喚:

啊,回來吧,快把我們扶挽,

給我們良風,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靈魂是獨立的明星,

你的聲音如大海的波濤,

你純潔如天空,奔放,崇高……

這是過去以寫愛情為主的十四行詩中罕見之筆。總之,華茲華斯詩路廣,意境高,精闢,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於清新的文字,確是英文詩里三或四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只是後期他詩才逐漸枯竭,所作變得冗長沉悶,令人無限惋惜。

後世影響

華茲華斯的詩歌理論動搖了英國古典主義詩學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英國詩歌的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因而英美評論家將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序》稱為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


主要作品

(1) 抒情詩: 《抒情歌謠集》、《丁登寺旁》

(2) 長詩: 《序曲》、《遠遊》

(3) 自傳體敘事詩 :《革命與獨立》

(4)詩歌:《露西》、《詠水仙》、《不朽的徵兆》

作品賞析

《我好似一朵流雲獨自漫遊》

這是華茲華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寫於1804年。據說此詩是根據詩人兄妹倆一起外出遊玩時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嫵媚所吸引這一經歷寫成的,體現了詩人關於詩歌應描寫"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這一詩學主張。全詩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寫景和抒情。詩的開篇以第一人稱敘述,格調顯得低沉憂鬱。詩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憶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覺得獨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賞大自然所賦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雲,隨意飄蕩,富有想象的詩句暗示詩人有一種排遣孤獨、嚮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憶中,水仙花繽紛茂密,如繁星點點在微風中輕盈飄舞。

《序曲》

寫作時間始於1799年初,並於1805年完成。在詩中,華茲華斯敘述了自己心靈發展的各個階段的印象、感受和思想。全詩7881行,共十四卷,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八卷講述詩人的早年生活:幼年和學業時期;在劍橋大學的歲月;假期生活;書的影響;阿爾卑斯山之旅;初見倫敦及倫敦小住,由愛自然發展到愛人類。後六卷則寫他成熟時期,第一次法國之游,第二次法國留居,回返英國鄉村。詩作記述了1798年前「一位詩人的心靈的成長」,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政治、人生、藝術思想發展軌跡。在最後一卷中,華氏表達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在最小的標題上建立最大的事業。生活在日常世界不迷惑於感官印象,而是同精神世界作契合的交流。這是他一生的最後認識,他爬山、觀海、看日出,最終悟出了一種來源於大自然的輝煌的智慧。

視頻

斯賓塞. 蔡 創作的英語藝術歌曲: "彩虹"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詩作)

參考資料

  1. 華茲華斯實乃人生的贏家,百度貼吧網
  2. [威廉華茲華斯代表作華茲華斯],美文網,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