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曹翰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曹翰,大名人。少為郡小吏,好使氣陵人,不為鄉里所譽。乾祐初,周太祖鎮鄴,與語,奇之,以隸世宗帳下。世宗鎮澶淵,署為牙校,入尹開封,留翰在鎮。會太祖寢疾,翰不俟召,歸見世宗,密謂曰:「主上不豫,王為冢嗣,不侍醫藥而決事於外廷,失天下望。」世宗悟,即入侍,以府事屬翰總決。及世宗即位,補供奉官,從征高平,參豫謀畫。尋遷樞密承旨,護塞決河。世宗征淮南,留鎧甲千數在正陽,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歸京師。時翰適從京師來詣,過正陽十數里許遇之,慮劫兵器為叛,矯殺之。及見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悅。

翰曰:「賊以困歸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盡在正陽,苟為所劫,是復生一淮南矣。」因不之罪。乾德二年,太祖親征西蜀,澗谷深險,翰令鑿石通道,師旋以濟;詔兼西南諸州轉運使,自石門徑趨歸州,餉運不乏,由夔、萬入會王全斌軍,成都以平。時全師雄擁眾十萬餘據郫縣叛,謀窺成都,翰率兵討平之。未幾,軍校呂翰殺武懷節,據嘉州以叛,翰及諸將奪其城。諜知賊約三鼓復來攻,翰戒知更使緩,向晨猶二鼓,賊眾不集而潰,因而破之,劍南遂平。師還,遷蔡州團練使。開寶二年,從征太原。又從征幽州,率所部攻城東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獻。翰謂諸將曰蟹水物而陸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將至不可進拔之象況蟹者解也其班師乎已而果驗翰在郡歲久,征斂苛酷,政因以弛。上以其有功,每優容之。會汝陰令孫崇望詣闕,訴翰私市兵器,所為多不法。詔遣御史滕中正乘傳鞫之,獄具,當棄市,上貸其罪,削官爵,流錮登州。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尉。 (選自《宋史·曹翰傳》,有刪節)

譯文

曹翰,大名人。年輕時任郡小史,喜歡盛氣凌人,不被鄉里人讚譽。乾佑初年,後周太祖鎮守鄴地,與他談話後,認為他是個奇才,讓他隸屬養子後周世宗軍中。世宗鎮守澶淵時,署任曹翰為牙校,入京任開封府尹時,留曹翰在澶淵節度府衙。適逢太祖臥病不起,曹翰不等到召見,就回京來見世宗,秘密地對他說:「皇上身體不適,您作為儲君,不在宮中以醫藥侍奉皇上而在外廷處理政事,失去天下人的希望」。柴榮醒悟,立即入宮侍奉太祖,把府事託付給曹翰總體處理。等到世宗即帝位後,補任他為供奉官。曹翰隨世宗參與高平之戰,參與謀劃軍務。不久升任樞密承旨,負責堵塞黃河決口。世宗攻打淮南,留有一千多副鎧甲在正陽,不久俘得降卒八百人,集中送回京師。當時曹翰正好從京師來朝見,經過正陽十幾里處遇到他們,考慮到降卒會搶劫,兵器叛亂,就假稱詔令殺掉他們。等見到世宗時,曹翰把事情詳細匯報,世宗不高興。

曹翰說:「敵人因受困才歸降我軍,並不是心服,我軍所得兵器都在正陽,如果被他們劫走,這樣就又生出一個淮南來。」因此,世宗沒有怪他。乾德二年,太祖(趙匡胤)親自征伐西蜀,澗谷深險,曹翰下令開鑿山石通道,部隊不久得以經過;詔令曹翰兼任西南諸州轉運使,從石門直接到歸州,糧草運轉不絕,由變、萬前進與王全斌會師,成都得以攻克。當時全師雄擁聚十萬兵馬占據郫縣叛亂,打算窺伺成都,曹翰率兵討伐平定了他們。不久,軍校呂翰殺死武懷節,占據嘉州振亂,曹翰及諸將攻奪了嘉州。

偵察得知叛軍大約三鼓時回來攻城,曹翰誡令知更慢些報更,到天明時還是二鼓,敵軍還未聚集就散,趁機打敗叛軍,劍南於是被平定。部隊回師後,升任曹翰為蔡州團練使。開寶二年,跟從皇上征討太原。又跟從皇上征討幽州,率領所部兵馬進攻城東南角,士兵們挖地時挖到一隻蟹獻給他。曹翰對諸將說:「蟹本是水中物卻住在陸地上,這是失去了它本來的生存處所。而且蟹多腳,敵人的援兵將到,此城不可進占的徵兆,況且蟹者解也,難道要我們班師回朝嗎?」後來果然應驗。曹翰在地方任官時間長,橫徵暴斂,政事因此廢弛。趙光義因為他有功於國家,每次都寬容了他。正趕上汝陰縣令孫崇望到朝廷,告發曹翰私賣兵器,所作所為大多違法。詔令派遣御史滕中正乘驛馬前去審問,案結後,判決殺頭,趙光義寬宥他的罪過,只削去他的官爵,把他流放禁錮在登州。淳化三年,曹翰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追封為太尉。[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