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李谷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李谷,字惟珍,潁州汝陰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少勇力善射,以任俠為事,頗為鄉人所困,發憤從學,年二十七,舉進士,連辟華、泰二州從事。

開運二年秋,出為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契丹入汴,少帝蒙塵而北,舊臣無敢候謁者,谷獨拜迎於路,君臣相對泣下。谷曰:「臣無狀,負陛下。」因傾囊以獻。會契丹主發使至州,谷禽斬之,密送款於漢祖,潛遣河朔酋豪梁暉入據安陽,契丹主患之,即議北旋。會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還攻安陽,陷其城。谷自郡候契丹,遂見獲。契丹主先設刑具,謂之曰:「爾何背我歸太原?」谷曰:「無之。」契丹主因引手車中,似取所獲文字,而谷知其詐,因請曰:「如實有此事,乞顯示之。」契丹國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自後凡詰谷者六次,谷詞不屈。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時,人云爾謂我必不得北還,爾何術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則致爾富責。」谷曰:「實無術,蓋為人所陷耳。」谷氣色不撓,卒寬之。

入拜左散騎常侍,俄權判開封府。時京畿多盜,中牟尤甚,谷誘邑人發其巢穴。有劉德輿者,梁時屢攝畿佐,居中牟,素有乾材,谷即署攝本邑主簿。浹旬谷請侍衛兵數千佐德奧悉禽賊黨其魁一即縣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財貨甚眾自是行者無患俄遷工部侍郎。

顯德初,從世宗征太原,遇賊於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輿,世宗慰撫之。是歲,河大決齊、鄆,發十數州丁壯塞之,命谷領護,刻期就功。顯德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賜谷錢百萬、米麥五百斛、芻粟薪炭等。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侍中。 (選自《宋史·李谷傳》)

譯文

李谷,字惟珍,是潁州汝陰人。身高八尺,容貌魁梧偉岸。青少年時勇猛有力擅長射箭,常扶弱懲強,但被鄉里人不理解,於是發奮學習,二十七歲時,考取了進士,接連被徵召擔任華、泰兩州的從事。

開運二年秋天,李谷出朝擔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契丹進入汴京,少帝被俘押往契丹,舊臣沒有人敢來迎接拜見的,李谷卻在路上跪拜迎接,君臣相對流淚。李谷說:「我沒有臉面見人,辜負了陛下。」於是把全部財物進獻。恰逄契丹主派使者來到夲州,李谷把他擒住斬首,秘密向漢祖投誠,暗中派遣河朔大豪梁暉占領安陽,契丹主憂慮這件事,就商議返回北方。恰好有人把城中兵力虛弱的情況報告給契丹,契丹回師攻打安陽攻下這座城。李谷從州城來偵察契丹,於是被擒獲。契丹主先擺出刑具,對他說:「你為什麼背叛我歸附太原?」李谷說:「沒有此事。」契丹主就把手伸到車中,似乎去取得到的書信,然而李谷知道他是假裝的,因而請求說:「如果真有此事,請求公開展示。」契丹的制度,沒有認罪的人不馬上處死。從此以後共追問了李谷六次,李谷言詞不變。契丹主患病,又說:「我南行時,有人說你說我必定不能返回,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現在我病得很重,如果能救我,就讓你富貴。」李谷說:「實際沒有什麼手段,是被人誣陷罷了。」李谷面色不改,最終寬恕了他。

入朝擔任左散騎常侍,不久任職開封府。當時京城地區盜匪很多,中年尤其嚴重,李谷誘導本縣人告發他們的巢穴。有叫劉德輿的,後梁時多次任京畿僚佐,住在中年,素有才幹,李谷任命他代理本縣主簿。十天後,李谷請求侍衛兵數千人輔助劉德輿,全部擒獲盜賊,魁首之一就是縣佐史,另一人是御史台官吏。搜查他們的家,得到金玉財物很多,從此行路的人沒有禍患。隨即升為工部侍郎。

顯德初年,隨從世宗征伐太原,在高平與賊相遇,隱藏在山谷中,兩天後出來,追上皇帝,世宗慰問安撫他,這一年,黃河在齊、鄆一帶大決口,調派十幾個州的青壯年來填塞決口,命令李谷兼管,按期完成。顯德五年夏天,世宗平定淮南後回到朝廷,賞賜李谷一百萬錢、五百斛米麥、草料糧食柴炭等。建隆元年,李谷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太祖聽到這個消息震驚哀悼,贈官侍中。[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