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李邴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李邴,字漢老,濟州任城縣人。中崇寧五年進士第,累官為起居舍人,試中書舍人。北方用兵,酬功第賞,日數十百,邴辭命無留難。除給事中,遷翰林學士。嘗與禁中曲宴,徽宗命賦詩,高麗使入貢,邴為館伴,徽宗遣中使持示,使者請傳錄以歸。未幾,坐言者罷,提舉南京鴻慶宮。欽宗即位,知越州。久之,再落職,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高宗即位,復徽猷閣待制。逾歲,召為兵部侍郎。苗傅、劉正彥迫上遜位,上顧邴草詔,邴請得御札而後敢作。朱勝非請降詔赦,邴就都堂草之。除翰林學士。初,邴見苗傅,面諭以逆順禍福之理,且密勸殿帥王元俾以禁旅擊賊。元唯唯不能用,即詣政事堂白朱勝非,適正彥及其黨王世修在焉,又以大義責之,人為之危,邴不顧也。

時御史中丞鄭瑴又抗疏言睿聖皇帝不當改號,於是邴、瑴為端明殿學士。邴與張守分草百官章奏,三奏三答,及太后手詔與復辟赦文,一日而具。四月,拜尚書右丞。上巡江寧,太后六宮往豫章,命邴為資政殿學士。以與呂頤浩論不合,乞罷,遂以本職提舉杭州洞霄宮。未閱月,起知平江府。會兄鄴失守越州,坐累落職。明年,即引赦復之,又升資政殿學士。紹興五年,詔問宰執方略,邴條上綏懷之略有五,大略謂:「山東大姓結為山砦以自保,今雖累年,勢必有未下者。願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詔諭。內有才智可用之人隨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凡諸將行師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其有善良之人皆從寬貸使之有更生之望。」不報。邴閒居十有七年,薨於泉州,年六十二,諡文敏。有《草堂集》一百卷。 (選自於《宋史•李邴傳》)

譯文

李邴,字漢老,濟州任域縣人。崇寧五年(l106)考中進士,逐漸升任為起居舍人,試 任中書舍人。當時正值北方正發生戰爭,獎賞有功勞的人、評定案賞等級,每天有幾十上百 件,李邴擬制詔令沒有滯留困難。任給事中,遷任翰林學士。曾參如宮中宴會,徽宗令他賦 詩,高麗派使節入朝進貢,李邴作為陪伴,徽宗派宦官李邴所做的詩詞交給高麗使者觀看, 高麗使者請求記錄下來拿回去。不久,被言官抽彈劾罷免,提舉由京鴻慶宮。欽宗即位,李 邴授任越州知州。過了很久,再次被罷免,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高宗即位,復任徽猷閣待 制。過了一年,召任兵部侍郎。苗傅、劉正彥逼迫皇上讓位,皇上想讓李邴草擬詔令,李邴 請求得到皇帝的親筆書信後才敢做。朱勝非請降詔故免,李邴在都堂起草,授任翰林學士。 當初,李邴見到苗傅,當面用叛逆順服、吉凶禍福的道理告知,並秘密勸說殿帥王元率領禁 軍攻擊叛賊。

王元應諾卻不敢採納,李邴即到政事堂向朱勝非報告,正好劉正彥及其黨羽王 世修在那裡,李邴又用大義責備他,人人都為李邴的安危擔心,李邴義無返顧。當時御史中 選丞鄭瑴又上疏直言睿聖皇帝不應當改年號,於是李邴、鄭瑴被任端明殿學士。李邴和張守 分別草擬百官拿章奏,三奏三答,以及太后手詔和高宗復位赦文,一天之內全部辦理完畢。 四月,任尚書右丞。皇上前往江寧,太后六宮前往豫章,命令李邴任資政殿學士。由於同呂 頤浩意見不合,請本免職,於是以本職提舉杭州洞霄宮。不滿一月,起用復任為平江府知府。 恰趕上哥哥李鄴失守越州,受牽連被罷官。次年,即引用大赦例復積,又升為資政殿學士。

紹興五年(11),皇上下詔徵詢治國方略,李邴進呈綏懷的方略五種,大概意思是說:「山東 世家大族結居山寨以求自保,現在雖然過了不少年,必定有未被敵軍攻占的地方。希望召募 有心計才幹的人,秘密前往詔諭。其中有才智可以任用的人,隨其才能任用,不要只是給予 爵位俸祿就算了,凡是各將用兵入境,有敢於抗拒的,固然應當殺戮。但其中善良的人,都 應從寬發落赦免,讓他們有獲得新生的希望。」朝廷沒有應允。李邴閒居十七年,在泉州去 世,享年六十二歲,諡號「文敏」。著有《草堂集》一百卷。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