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趙密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趙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試崇政殿,授河北隊將,戍燕。高宗以大元帥開府,檄統先鋒援京師。

建炎元年,從張俊討任城寇李昱,俊輕騎先行,遇伏,密奔射斃數人,乃脫。擢閣門祗侯。俊置靖勝軍,以密統之。平賦董青、趙萬、徐明等,累功轉武節郎、左軍統領。金兵陷揚州,士民隨乘輿渡江,眾數萬,密露立水濱,麾舟濟之。苗傅之變,破赤心軍於臨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揚沂中與殊死戰,敗之,進武功大夫,升統制。 紹興元年,李成、馬進擾江、淮,俊復遣密大破之,成、進皆北遁。賜金帶,轉親衛大夫、康州刺史,總管涇原馬步軍.平張莽蕩,尋詔入衛。十年,金犯亳、宿,從俊營合肥,出西路,時水潦暴漲,涉六晝夜始達宿,與敵遇,敗之。

明年,敵分兵犯滁、濠,密進擊之,且命張守忠以五百騎出全椒縣,伏篁竹聞,敵疑,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斷其歸路,又敗之。進中衛、協忠大夫,和州團練、防禦使。尋拜宣州觀察使,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步軍。

海寇朱明暴橫,密授張守忠方略曰:「海與陸異,窮之則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計,明降。進定江軍承宣使、崇信軍節度使,以年老轉太尉,拜開府儀同三司。明年,領殿前都指揮使,獻本軍酒方六十六所,積錢十萬緡,銀五萬兩助軍用,詔獎之。上疏告老,以萬壽現使奉朝請。

隆興二年,進少保致仕.俄報金復犯准,詔密再為殿前都指揮使。初,敵聲言航海,朝論選從官視舟師,撤禁旅防守,密不為動,迄如所料。和議成,罷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贈少傅。

譯文

趙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因為有才能而且勇武被推舉在崇政殿參與考核,表現優異被授予河北隊將一職,駐守在燕京一帶。宋高宗因為大元帥擅自開府,於是將討伐檄文詔告天下,並命令趙密率領先鋒軍隊馳援京師。

建炎元年,趙密追隨着張俊討伐任城的賊寇李昱,張俊率領着騎兵走在最前面,可是遇到了賊寇的伏擊,趙密邊跑邊射箭射殺了很多敵人,才使得他們脫離了敵人的包圍。擢升為閣門祗候。張俊設置靖勝軍,讓趙密來統帥。後來,趙密先後掃平了叛亂的董青、越萬、徐明等人,因為功勳卓著而轉任為武節郎、左軍統領。金兵攻陷揚州,於是軍民乘船渡江的,有好幾萬人,趙密赤膊站在水岸邊,指揮船隻來送軍民渡過江水。苗傅起兵造反,趙密率軍在臨平大敗苗傅的赤心軍。金人進犯明州,張俊派遣趙密和楊沂中與金人殊死戰鬥,趙密打敗了進犯的金人,皇帝提拔趙密為武功大夫,提升為統制。

紹興元年,李成、馳進等人侵犯江、淮地區,張俊又派遣趙密打敗了他們,李成、弛進都向北逃亡了。皇帝嘉獎趙密,賜給他金帶,轉任為親衛大夫、康州刺史,統帥涇原地區的馬步軍。趙密平定了張莽蕩之後,不久皇帝親自下詔書,調入衛大夫一任。紹興十年,金兵進犯亳州、宿州,趙密跟隨着張俊駐紮在合肥,於是趙密率眾從西路迎擊敵軍。由於當時天降大雨,河水暴漲,趙密率軍渡河急行軍六天六夜才到達宿州,剛好就和敵人相遇,打敗了敵軍。

第二年,敵軍分兵兩路進犯滁州、濠州,趙密奉命前往迎擊敵軍,趙密就命令張守忠用五百騎兵從全椒縣出發,埋伏在竹林間,引起了敵軍懷疑,敵軍乘着夜色想要逃走。趙密就率領軍隊從六丈河殺出來,斷絕了敵軍的退路,再次打敗了進犯的敵軍。後來晉升為中衛、協忠大夫,和州團練、防禦使。不久又被授予宣州觀察使一職,成為了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步軍。

海盜朱明殘暴橫行,朝廷命趙密剿滅他們。趙密教給張守忠打這場仗的訣竅,說: 「海戰與陸地上打仗不一樣,要是想要徹底消滅他們那麼就會曠日持久,這不是好的辦法,要訣是要通過安撫招降來平定他們。「張守忠使用了趙密的計策,降服了朱明。趙密被提拔為定江軍承宣使、崇信軍節度使,因為年事已高轉任太尉,皇帝給了開府儀同三司的權利。第二年,被授予殿前都指揮使一職,拿出本軍的酒坊十六座,積攢的錢幣十萬串、銀子五萬兩資助軍用,皇帝下詔褒獎他。後來上疏告老還鄉,皇帝授予他萬壽觀使的職務,並特許他奉朝請的資格。

隆興二年,在太子少保的職務上退休。不久得到報告說金人再次進犯淮州,皇帝下詔任命趙密再次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一職。剛開始,敵人聲稱要從水路進兵,朝堂之上大臣紛紛討論選從官監督統領水軍,調集禁軍嚴加防範,只有趙密不為所動,最終果然如趙密所料。宋與金達成了和解,之後趙密被貶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退休。很快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去世後被追封為少傅。[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