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魚崇諒傳

宋史·魚崇諒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魚崇諒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陽人,後徙於陝。幼能屬文,弱冠,相州刺史闢為從事。會魏帥楊師厚卒,建相州為昭德軍,分魏郡州縣之半以隸之。魏人不便,裨校張彥及帳下,囚節度使歸款莊宗,崇諒奔歸陝。明宗即位,秦王從榮表為記室。從榮誅,坐除籍,流慶州。清泰初,移華州。俄以從榮許歸葬,放還陝。三年,起為陝州司馬。仕晉,奉方物入貢,宰相薦為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開運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張礪薦為翰林學士。契丹主北歸,留崇諒京師。漢祖之入,盡索崇諒所受契丹詔敕,焚於朝堂,復令知制誥。俄拜翰林學士。隱帝即位,崇諒以母老求就養,領台州刺史,食郡奉。會舉師討三叛,節度使白文珂在軍前,崇諒知後事。

凡供軍儲、備調發,皆促期而辦,近鎮賴之。崇諒親屬盡在鳳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為轉運使庇護崇諒家數十口皆無恙崇諒請告自岐迎居於陝。周祖踐柞,書詔繁委,皆崇諒為之。廣順初,加工部侍郎,充職。會兗州慕容彥超加封邑,彥超已懷反側,遣崇諒充使賜官告,仍慰撫之。時多進策人,命崇諒就樞密院引試,考定升降。崇諒以母老思鄉里,求解官歸養。詔給長告,賜其母衣服、緡錢,假滿百日,令本州月給錢、米麵。俄拜禮部侍郎,復為學士。詔令侍母歸闕,崇諒表以母老病乞終養,優詔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諒尚未至,陶谷乘間言曰:「魚崇諒逗留不來,有顧望意。」世宗頗疑之。崇諒又表陳母病,詔許歸陝州就養。訖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詔授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致仕。歲余卒。 (選自《宋史•魚崇諒傳》,有刪改)

譯文

魚崇諒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陽人,後來遷徙到陝州。魚崇諒年幼時善於寫文章,二十歲時,相州刺史徵召他為從事。適逢魏帥楊師厚去世,以相州為昭德軍,分魏郡一半的州縣隸屬於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張彥以及部下,囚禁了節度使歸順莊宗,魚崇諒逃回陝州。明宗即位,秦王從榮上表推薦魚崇諒為記室。從榮被斬殺,由於連坐魚崇諒被除去官籍,流放慶州。清泰初年,移到華州。不久因從榮被允許在家鄉安葬,於是放魚崇諒回到陝州。清泰三年,起用為陝州司馬。在後晉為官時,捧着土產進貢,宰相舉薦他為屯田員外郎、知制誥。開運末年,契丹進入汴梁,契丹宰相張礪舉薦他為翰林學士。契丹主回到北方,留魚崇諒在京師。漢祖進入京城,搜索出魚崇諒接受的契丹的全邵詔書,在朝堂焚毀,又任命他為知制誥,不久授任翰林學士。

隱帝即位,魚崇諒因為母親年老請求就近奉養,兼任台州刺史,接受州郡的俸祿。適逢率軍討伐三叛,節度使白文珂在前線,魚崇諒主持後方的事情。凡是提供軍事儲備、準備調度徵發,都能在短時間內辦理好,附近駐守的軍隊都依賴他。魚崇諒的親屬都在鳳翔城中,過了一年城池被攻破,李谷為轉運使,庇護魚崇諒一家數十口人,使他們都平安無事。魚崇諒請求休假,把家人從岐州迎接到陝州居住。周祖登基,制書詔令繁複瑣碎,都是魚崇諒起草的。廣順初年,魚崇諒加官工部侍郎,充任職官。適逢兗州慕容彥超增加封地,慕容彥超已經懷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魚崇諒擔任使者賜予他委任官職的封誥,一再安撫他。當時進獻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魚崇諒到樞密院召集考試,考定他們的升降。

魚崇諒因為母親年老思念故鄉,請求辭官回家奉養母余。詔令給他長假,賞賜他的母親衣服、緡錢,假期滿一百天,命令魚崇諒所在的州按月給錢和米麵。不久任命他為禮部侍郎,再次做學士。下詔令他侍奉母親後回到朝廷,魚崇諒再次上表因母親年老多病,請求奉養終身,詔令嘉獎但不允許。世宗征伐高平,魚崇諒還沒有來到,陶谷乘機離間說:「魚崇諒逗留家裡不來,有觀望的意圖。」世宗很懷疑。魚崇諒又上表陳述母親生病,詔令允許他回陝州就近奉養母親。到太祖朝為止不再起用他。太宗即位,下詔授給魚崇諒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後去世。[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