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客觀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Objectivism)是美國哲學家和作家安蘭德提出的哲學系統,包含形而上學、知識論、政治和美學等方面的立場。簡而言之,客觀主義哲學相信有獨立於精神的現實存在,個人藉知覺的感覺能力與這種現實聯繫,他們利用理性或非矛盾識別(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處理所感覺的資訊,以此獲得知識,而一個人生命中適當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自身的幸福或曰合理的自利。

與該道德觀吻合的社會系統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

內容簡介

蘭德描繪客觀主義是一種「在世上生活」的哲學,這種哲學根基於現實,並以取得有關自然世界與和諧、人類之間互利交往的知識為目的。

蘭德這樣描述它:「在本質上,我的哲學觀念認為人類是英雄般有自我意志的存在,以幸福作為生命中道德的目的,以建設性的成就為高尚的行為方式,以理性為原則。

客觀主義一詞來自於它強調知識以及價值標準的觀念並稱之為客觀,而不是本質或是主觀。外部現實的本質、以及僅僅是主觀上的東西都不能稱的上是觀念和價值標準(是反覆無常的或是由一個人的感覺、欲望、直覺或幻想所創造的)。而可靠的觀念和價值標準則是由自然的現實所決定,但由人的心靈去加以探索。一個人不能只靠着心靈的期望就改變它,人必須面對現實後才能了解它,依據這種限制,由一個人以他合理的欲望來改變物質世界的狀況,而和這種客觀產生互動。

「客觀主義」一詞其實只是蘭德心目中位居第二的稱呼,她說「存在主義」是比較適當的稱呼,因為她的哲學也承認存在的形而上學以及在道德目標上維持一個人的存在。不過,讓-保羅·薩特和其他存在主義哲學家已經先取得了這種稱呼而且發展出相當不同的觀點,因此蘭德選擇了客觀主義一詞。

蘭德在她個人的新聞通訊以及她早期編輯的報刊雜誌里發布了她大多數的非小說類的論文,她只在這些認同她客觀主義哲學的刊物里刊登,但她從沒有在傳統的學術雜誌上發表過。因此許多非小說的客觀主義文集只剩下錄音版本可以找到了。(來源: 南豐公益書院 )

個人權利和市場經濟體制

將客觀主義的倫理學轉化為在政治上的客觀主義學說是從權利的觀念開始。權利是道德的原則,定義並批准了人類在社會上的行為自由。客觀主義主張只有個人擁有權利;那就是,沒有集體的權利能夠不減少到個人權利的。而且,客觀主義對於「個人權利」的認知非常的特殊,也因此客觀主義所名列的個人權利與大多數政府所採納的相當的不同。

雖然客觀主義者並不使用自然權利一詞,他們所認同的權利直接根基於他們在知識論和倫理學上有關人類自然狀態的論點。由於人類必須在求生存的過程中做出許多選擇,因此人類生命的準則便是以他個人合理的判斷,根據着他個人的私利,自由行事的自由。

因此,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便是生存的權利。這裡意味着人有着以行動促進他的生命的權利—而不是要求其他人類非自願的來保護他生命的權利,或是由其他人來獲得生存下去的保證。確實,生命的權利的推論之一便是財產權的權利,那代表了一個人靠着自己努力所得的產物;一個人生存的權利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包含了處置他人財產的權利。一個人有權利轉移另一個人的財產給任何一個人、出自任何原因,但這種轉移只有在自由貿易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才符合倫理學,在沒有任何形式的強迫下,雙方都期待着交易會對他們產生有利結果。只要人們覺得合適,他們有權利去以任何手段操作自然狀態,只要在他們不侵犯到他人權利的情況下,從這裡,所有權的觀念便浮現了。

因此客觀主義政治的哲學便支持市場經濟體制為人類社會的理念。客觀主義保留了「市場經濟」一詞,為的是徹底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換言之也就是一個徹底尊重個人權利的社會,而這個社會的所有財產也會因此都是私人所有。任何缺乏了這些要素的制度都會被客觀主義視做混合經濟制度—溷雜了一部分的私有因素和它的對立面(通常稱為國家干預或中央集權),以及/或是純粹的國家權力暴政。

與許多社會組織視市場經濟體制為優勝劣汰之無情世界的觀點完全不同的是,客觀主義將其視為是最具開創性而有益的制度,市場經濟體制的創造性得以在造福社會上所有人的同時,卻又不會造成任何人的損失。確實,客觀主義的價值標準便是基於由個人的創造性來達成他的目標,而市場經濟體制便是能讓個人繁榮發展的社會。

客觀主義對一個社會的標準是,一種能讓個人自由發展以追求他們目標的道德觀。這種自由要求人類在任何形式的人際關係都必須出自自願(也就是不可以使用傷害的暴力),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便是自由社會的一種定義。也因此政府組織所該扮演的角色便是限制這種暴力的使用,只能用在報復那些先行使用了這種暴力的暴徒上—那就是,對抗犯罪行為以及他國的侵略。在經濟上,只要人們覺得合適,他們着有完全的生產與貿易的自由。同時政府與經濟間必須完全分離,政教分離亦然。

美學:浪漫現實主義

客觀主義在藝術上的觀點直接的與他們的知識論有關,也就是所謂的「心理分析-知識論」(psycho-epistemology, 客觀主義者對於人類認知研究的稱呼,因為它牽扯了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互相影響)。依據客觀主義者說法,藝術是人類認知的上的需求之一:它讓人類可以理解到他們認知上的觀念。

客觀主義定義藝術為依據藝術家抽象的價值觀判斷,有選擇性的對於現實的一種重新創造—那就是,依據藝術家所認知的在現實上和在人性上最終所代表的重要性與真實性。從這個觀點,客觀主義將藝術視為一種經由類似發明的外觀、將抽象具體化的途徑。

而人類之所以需要藝術,從這個觀點來看,便是為了以最簡單的方法滿足對認知的需要。一種觀念的本身便已經是對於大量具體化形象的速記之一了,它讓一個人的心靈可以間接的或暗示性的對這些大量的具體化形象加以思考。但一個人不能無限期地在心靈里保留那麼多觀念,所以依據客觀主義的看法,需要一個廣泛的概念架構來提供生命的引導。

藝術則提供了一種感知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困境,輕易的掌握了在交流與思考時的廣泛抽象過程。它的功能也因此和語言類似—語言是以具體的詞彙來表達觀念。

客觀主義將藝術視為在道德或倫理學的想法交流上唯一真正有效的方法。不過,客觀主義並不將藝術看作一種宣傳的模式:雖然藝術牽扯到了道德價值和觀念,但它卻不具有教育的功能,而只是一種表現或突出。

除此之外,藝術不應該是、而且通常也不是,一種成熟發展後的結果。通常藝術源自於藝術家對於生命的感覺(通常是先見為主和感情上的),而且通常也傳達了類似的感覺給觀看者和聆聽者。

通常客觀主義會支持美學上的浪漫寫實主義(Romantic Realism),因為客觀主義認為它在藝術上定義出了人類意志存在的真實和重要。從這個感覺上,對客觀主義而言,浪漫寫實主義是一種認真看待了價值觀念的藝術流派,重視了人類理性的功效,並將人類所突出的目標看作是可以被實現的。客觀主義會將浪漫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Naturalism)相比,自然主義所表現出的便是一種看輕人類意志和目標價值的藝術流派。

不過,浪漫主義一詞通常與感情主義(Emotionalism)有着密切關係,而那正是客觀主義所完全反對的(雖然與大多數藝術形式相比,客觀主義所抱持的浪漫主義「在僅僅和情感有關的部分上」似乎更加偏向於感情上。但這卻不是所謂的感情主義「emotionalism」—也就是將情感用於決策)。許多浪漫主義藝術家在事實上是主觀主義(subjectivism)而且往往是社會主義者。而那些客觀主義的藝術家於是自稱為浪漫寫實主義,以此表示和艾茵·蘭德及其學說的關係。

客觀主義者有時候也用拜倫式一詞來形容那些他們所反對的浪漫主義形式。[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