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德群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宣德群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宣德群島

別名: 東側群島

所屬地區: 中國西沙群島

主要島嶼: 趙述島、東島、永興島

所屬行政單位: 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

宣德群島位於中國南海,是屬於西沙群島的一組島群,在北緯15°43′-17°00′,東經112°10′-112°54′之間的海域上。其主體為宣德環礁,古代中國海南漁民稱之為"東七島"或"上七島" 、"上峙"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為紀念明代航海家鄭和於明永樂至宣德年間七下西洋而定名為宣德群島。

宣德群島是以宣德環礁是主體和中心,包括永興島-石島、七連嶼、宣德環礁、銀礫灘及暗灘等,其中,七連嶼包括西沙洲-趙述島等等一系列島洲。 宣德群島海域遼闊,陸域低、平、小,島礁均為海洋型島嶼,由珊瑚、貝屑為主組成不同岩土的珊瑚島礁群,珊瑚礁盤大;部分海岸發育有海灘岩,地形平坦,地貌類型較簡單。宣德群島地處熱帶區域,該海域珊瑚叢生、生境獨特,魚類種類繁多、形態多樣、生態類型也較為複雜。

宣德群島主島和行政中心在永興島。[1]

歷史沿革

先秦:距今7000年前的人類"新石器時代"和"漁獵時代",居住在中國南方沿海的先民就憑藉船隻向南海索取生存資料。3000年前的殷周時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與中原地區開始往來。從那時起,中國漁民便常年不斷地在南海航行和從事捕撈作業,並最先發現了南海諸島,詳細記載在一種叫《更路簿》(或《水路簿》)的特殊手抄本中,作為航海指南世代相傳。至少在先秦時代,海南島與南海諸島已內屬中原王朝。

秦朝:始皇元年(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把全國分為36郡,其中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這三郡所轄之地,大都瀕臨今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海域,也就是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海域。

漢朝: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時曾至"千里長沙"。在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文物資料,南海海域被第一次標註在漢代地形圖上。

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派康泰、朱應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國,康、朱二使親歷南海諸島部分島嶼,並仔細觀察"珊瑚洲",所著《扶南傳》是世界上最早科學描述珊瑚島成因的文獻。

晉代:西晉時,裴淵《廣州記》記載了南海的全日潮和半日潮。東晉時,南海郡太守鮑靚定期巡視南海和南海諸島。

南朝:南朝宋國的謝靈運在《武帝誄》中記載,大約在晉義熙六年(410年和411年),宋武帝劉裕"虎騎騖隰,舟師漲海",與盧循進行了一場戰鬥,其主戰場即在其所轄的南海諸島。

隋朝:《隋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到六年(607年-610年),隋煬帝派常駿、王君政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泰國東南一帶),航程經西沙群島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島西側。

唐朝:《舊唐書·地理志》記載:振州(今海南省三亞市)的疆域"西南至大海三千里",顯然,已經包括了西沙群島。《韓昌黎集》卷21記載了唐穆宗時嶺南節度使所管轄的四至範圍,其曰:"隸府之州遠者至三千里,懸隔山海……多洲島。"表明在唐代南海諸島不僅已經成為振州行政區劃的一部分,而且嶺南節度使還對南海諸島實施行政管理。

宋朝:北宋曾公亮所著軍事制度和國防大事的《武經總要》將九乳螺洲(西沙群島)歸屬宋代海疆。南宋《宋史紀事本末》記載,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十二月丙子日,南宋端宗皇帝曾駐驛西沙群島(七洲洋)。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進行測量,元代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1311~1320年),朱思本繪、羅洪先增補的《廣輿圖》繪有千里長沙(西沙群島)、萬里石塘(南沙群島)。

明朝:明宣德五年(1430年)編繪的《鄭和航海圖》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標繪在大明版圖內。明代唐胄《正德瓊台志》"疆域"條中記載:瓊州府有"千里長沙"、"萬里石塘"。海南人王佐(1465-1505年)所著的《瓊台外紀》中記載,萬州轄有"長沙、石塘"。

清朝:如金光祖《廣東通志》、蔣廷錫《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胡端書《萬州志》、明誼《瓊州府志》等將永樂群島以山川單位置於瓊州府萬州轄下。雍正二年(1724年)印行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印行的《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印行的《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和《大清萬年一統全圖》、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印行的《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均把西沙群島標繪在中國版圖的政區之內。清朝官方地圖《清繪府州縣廳總圖》是將永樂群島列入中國版圖並設府管轄的最早的一張地圖。光緒五年(1879年)王之春繪製的《清朝預柔遠記·寰海全圖》是以中華為中心的世界地圖,詳繪有永樂群島。光緒三十年(1904年)印行的《大清天下中華各省州縣廳地理全圖》中,永樂群島用雙線方格圖例標繪,屬廣東轄區內的府級政區單位。

民國時期:辛亥革命後,廣東省政府宣布將宣德群島劃歸海南崖縣(今三亞市)管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法屬印度支那政府占據了包括永興島在內的整個西沙群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海諸島一度被日本奪得。在永興島有日本人留下的三層舊炮樓。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4日,根據《開羅宣言》,派海軍"永興"、"中建"兩艦接管了宣德群島,建立收復西沙紀念碑; 日本將包括西沙、東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一併歸還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在行政區劃上,宣德群島仍然屬於廣東省,行政關係隸屬於廣東省海南行政區;1959年3月24日,經中央和廣東省批准,設置包含宣德群島在內整個南海諸島為"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政府駐地為西沙宣德群島永興島;1969年3月4日,改稱"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不是一級政權);1974年,撤銷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實際履行對該地區的行政管轄職權。1979年,恢復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不是一級政權);1981年10月22日,恢復設立"廣東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不是一級政權);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布名稱為永樂群島。

1987年9月10日國務院批覆:1、將西沙群島依其地理分布劃分為東、西兩部分,即西為永樂群島,東為宣德群島。2、將現西沙群島中永樂群島以外的地理實體劃歸宣德群島,趙述島和西沙洲劃入七連嶼,並相應調整宣德群島的經緯度為北緯15°43′-17°00′,東經112°10′-112°54′;七連嶼的經緯度為北緯16°55′-17°00′,東經112°12′-112°21′。

1988年,海南建省後,包括宣德群島在內的整個中國南海海域的島嶼於9月19日更名為"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

2012年6月21日,國家民政部發布國務院批准三沙設市的公告,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包括宣德群島在內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風景名勝

綜述

永興島有較古老的建築-法國別墅,還有日本人留下的三層舊炮樓。離炮樓不遠處是紀念亭,亭中立着民國三十五年11月24日國民將領張君然立的"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即西沙海戰紀念碑、和1991年4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立的南海諸島紀念碑。碑上白色的大字較詳盡地敘寫了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的歷史沿革、疆域面積等,背面是一幅《中國南海諸島圖》。

西沙將軍林

永興島西部有一片被稱為"西沙將軍林"的椰林,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100多位將軍先後栽種的。

東島自然保護區

東島位於永興島東面四五十海里的地方,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1980年中國在宣德群島的東島建立了以保護紅腳鰹鳥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位置最南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屬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七連嶼海底公園

七連嶼距永興島東北方向4海里之外,有七座島礁緊密相聯,相隔很近,猶如珍珠一般串在一起。遠古來此打魚的漁民因此形象地把這七個島嶼統稱為"七連嶼"。

七連嶼諸小島上熱帶植被茂盛。七連嶼上居住着大量的海鳥,海邊珊瑚沙上有很多的海鳥蛋。

七連嶼的海水清澈透明,是世界上最適宜潛水觀光的海底公園。海底有着大片的礁盤和錯落的礁石,珊瑚、海葵遍灑其間,海星、海膽還有不知名的貝殼星羅棋布。

自然資源

漁業資源

西沙群島遠離南海北部大陸架,地處熱帶區域,該海域珊瑚叢生、生境獨特, 魚類種類繁多、形態多樣、生態類型也較為複雜。

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多數種類在宣德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鮁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槍魚、鯊魚等。

水產類還有海參、海貝、藻類等。

礦產資源

宣德群島海域的海底石油天然氣儲量巨大。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永興島上自然植被密布,野生植物有148種,占西沙野生植物總數的89%,主要樹種有草海桐(羊角樹)、麻楓桐、野枇杷、海棠樹和椰樹等;野生動物主要是鰹鳥、軍艦鳥、燕鷗等海鳥類。

石島四周海蝕現象保存清晰,岩溶地形明顯可見,地面起伏,除少數地方覆蓋麻楓桐、草海桐等植被外,大部分地方岩石裸露。

西沙洲附近海域水產資源甚豐,出產海龜、海參、硨磲、馬蹄螺等海產品,是海龜繁衍後代的基地之一,也是海南漁民到西沙捕魚的第一站。沙洲東部礁盤上有一水深3-6米的礁塘,遍布着艷麗多姿的各種鹿角珊瑚叢,頗具旅遊觀賞價值。

北島生長着以草海桐為主的灌木叢,是海鳥群棲的樂園。島西北、西南和南岸均有缺口,是海龜進入北島的通道,稱為"龜門",北島是南海海龜的主產地之一。

中島植被以草海桐為主的茂密灌木叢,海鳥群棲,鳥糞堆積,為海龜產卵之地。

東島上不同群落、不同生態的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茂密,自中部低地至四周岸堤,再到寬5~15米的白色珊瑚貝殼沙灘上,依次分布着抗風桐(即麻楓桐)、海岸桐為主的高大喬木,草海桐、銀毛樹等灌木,以及馬齒莧等矮小的草本植物,島西部還有海南漁民種植的欖仁樹和椰子樹等成片人工林,植被鬱閉度達70%以上,被稱為"海上林海"。由於林木繁茂,島上鰹鳥、軍艦鳥等海鳥終年群集,鳥糞層深厚;以鰹鳥數量最多,逾數千隻,使東島又有"鰹鳥天堂"之譽。

高尖石水下3-5米的平台上珊瑚叢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