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室內裝飾設計

室內裝飾設計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室內裝飾設計是根據室內的使用性質、環境和相應的標準,運用物質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給人創造一種合理、舒適、優美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室內環境。通過設計這一手段,使室內空間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能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要通過設計表達一種文化、風格、氣氛等精神因素。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室內裝飾設計

目的:具有使用價值,滿足功能要求等

相關術語:動線、空間色彩照明、功能等

內容分類:室內裝修設計、室內物理設計等

定義: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設計內容:牆、窗戶、窗簾、門、表面處理等

深度分類:室內方案設計、室內施工圖設計等

空間性質分類:公裝、家裝等

簡介

室內裝飾設計是指為滿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們對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對它的視覺感受的要求)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對現有的建築物內部空間進行深加工的增值準備工作。目的是為了讓具體的物質材料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條件下形成能夠成為合格產品的準備工作。需要工程技術上的知識,也需要藝術上的理論和技能。室內設計是從建築設計中的裝飾部分演變出來的。他是對建築物內部環境的再創造。室內設計可以分為公共建築空間和居家兩大類別。當我們提到室內設計時,會提到的還有動線、空間、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關的重要術語。

室內裝飾設計泛指能夠實際在室內建立的任何相關物件:包括:牆、窗戶、窗簾、門、表面處理、材質、燈光、空調、水電、環境控制系統、視聽設備、家具與裝飾品的規劃。

名詞特點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係,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鑑的觀點,例如: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繫,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着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大師普拉特納(W.Platner) 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G.Adam) 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範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範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它公共設施的使用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o巴諾瑪列娃(EoPonomaleva) 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研究對象

室內設計研究的對象簡單的說就是研究建築內部空間的圍合面及內含物。以杭州清風學院為例把室內設計按以下幾種標準進行劃分:

按設計深度分:室內方案設計、室內初步設計、室內施工圖設計。

按設計內容分:室內裝修設計、室內物理設計(聲學設計、光學設計)、室內設備設計(室內給排水設計、 室內供暖、通風、空調設計、電氣、通訊設計)、室內軟裝設計(窗簾設計、飾品選配)、室內風水等。

按設計空間性質分:居住建築空間設計、公共建築空間設計、工業建築空間設計、農業建築空間設計。

最常見的分類即公裝(公共建築空間設計)、家裝(居住建築空間設計)

歷史起源

現代室內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儘管還只是近數十年的事,但是人們有意識地對自己生活、生產活動的室內進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裝飾,賦予室內環境以所祈使的氣氛,卻早巳從人類文明伊始的時期就已存在。 自建築的開始,室內的發展即同時產生,所以研究室內設計史就是研究建築史。

中國建築簡史

按梁思成《中國建築史》的觀點大致分為:上古時期,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六個時期。也有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夏、商、周),封建社會前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封建社會中期(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封建社會後期(元、明、清)五個時期。

世界建築簡史

史前建築,古代建築(古埃及建築、古希臘建築、古羅馬建築),中世紀建築(拜占庭式建築、羅曼建築、伊斯蘭建築、羅馬建築、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洛可可式建築),工業革命建築(即現代主義建築)。

研究方法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考慮他們不同的要求:空間設計;需要注意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不同的空間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加強整體環境觀

室內設計設計的立意、構思、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着眼於環境的整體、文化特徵以及建築功能特點等多方面考慮。

宏觀環境;(自然環境)太空,大氣;山川森林,平原草地;氣候地理特徵,自然景色, 當地材料。

中觀環境;(城鄉,街坊及室外環境)城鎮及鄉村環境;社區街坊建築物及室外環境; 歷史文脈,民俗風情,建築功能特點,形體,風格;

微觀環境;(室內環境)各類建築的室內環境;室內功能特點,空間組織特點,風格。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現代設計的又一個基本點,是在室內設計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藝術性及其相互之間的結合。

科學性;包括新型材料、結構構成、施工工藝,良好的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以及設計手段的變化(電腦設計)

藝術性:在重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 力的室內空間形象,具有視覺愉悅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

科學性與藝術性;遇到不同的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可能有所側重,但從宏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需二者結合。總之要達到——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綜合。

四、時代感與歷史文脈並重

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空 間組織特徵,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

五、動態和可持續性的發展觀

室內設計動態發展觀點:1),市場經濟、競爭機制。2),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3),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空調設備推出。4),防火規範,建築標準的修改。都將促使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

可持續性發展:各類人為活動應重視有利於今後在生態、環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1]

參考文獻

  1. 室內裝潢設計愛問文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