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富春山居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用墨秀潤淡雅,但氣度不凡、極富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獲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註 1]之一。總長約690公分,畫作非一氣呵成,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7年一直畫到至正10年,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反覆畫了好幾年,使「富春山居圖」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

山居圖輾轉史

富春山居圖全圖明末原為董其昌收藏,之後董其昌轉賣給吳之矩,騎縫印是吳之矩蓋的,清初順治年間畫傳給兒子吳問卿。吳問卿過世前,決定把智永的「千字文」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藏品當作陪葬,這些畫丟到火爐時,姪子吳貞度從火堆搶救「富春山居圖」,但畫卷已經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原卷首小段經過修補後稱為「剩山圖」,橫51.4公分,高31.8公分,佔原畫1/14,後段畫幅較長,稱為「無用師卷」,橫636.9公分,高33公分,佔原畫12/14。

無用師卷與剩山圖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浙江省博物館藏《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無用師卷」名稱原由是因為題跋說明畫給「無用師」,無用師本姓鄭,號無用,是個道士,是黃公望師弟。1746年收藏家安儀周死後家道中落,「無用師卷」變賣後由清宮收藏。

乾隆皇帝認定1745年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為真,在「子明卷」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55處並加蓋玉璽,在他出巡時常比對真實風景與畫中風景。「無用師卷」則因不獲視為真跡而沒有他的題字,僅有「大臣梁詩正奉勅敬書乾隆御識」文字,但也使黃公望在畫中的留白空間得以保留。

「剩山圖」有1669年王廷賓的題跋,說明1650年吳洪裕火燒「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民國初年曾流落民間,後來被上海吳湖帆收藏,並用篆字提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之前韓葑題「富春一角」,意指現存者只是殘留的一小部分。

合璧展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10年發表談話,以希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暗喻海峽兩岸分合使此作聲名大噪。2010年4月中國大陸並發行合體郵票,但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並未受予「無用師卷」之版權。

本圖前後兩段分隔361年之後,「剩山圖」與「無用師卷」於2011年6月2日在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展出,但合璧亮相的兩幅富春山居圖真跡並不是連接在一起,而是同陳列在長16公尺的櫃子內,右段先擺「剩山圖」,中間是題跋,左段再擺上「無用師卷」,對側則展出臨仿本「子明卷」,為滿足民眾想像,故宮特別將兩幅複製畫連在一起,立於櫃上。在開幕式中,中華文化總會劉兆玄、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廣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百里,及中共浙江省省委書記趙洪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等出席。特展分為兩期,第一期2011年6月2日到7月31日,展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並規畫「黃公望的書畫珍蹟」、「富春山居圖臨仿本」、「黃公望的師承與交遊」四個單元。第二期從2011年8月2日到9月5日,分「明清時期黃公望的影響」及「黃公望傳稱作品」單元展出。

摹本

子明卷

乾隆皇帝在1745年讀到大臣沈德潛的文集,文中對「富春山居圖」大為稱讚,同年得到「子明卷」,「子明卷」名稱是因為題跋指是畫給「子明隱君」,但尚未考證出實際人員。直到國民政府點收北京故宮文物,故宮博物院發現黃公望曾在曹知白的《群峰雪霽》上題字,藉由該字跡輾轉證實「無用師卷」才是真跡,但由於子明卷是富春山居圖被燒前所仿摹,故成為了解富春山居圖原作之重要參考。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和「子明卷」今收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剩山圖」今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沈周仿本

沈周曾經收藏《富春山居圖》,因請人題識,被兒子據為己有,後來出售。沈周於1487年中秋,依記憶仿繪此卷。此卷是已知最早的臨仿本,起首佈局與「子明卷」相同,可推測原作被燒之前卷首的狀況。今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沈周仿《富春山居圖》

影視作品

電影

  • 天機:富春山居圖「是根據2011年該圖在台北合璧展覽的事實為基礎而虛構出來的[[動作片],2011年10月開拍,於2013年6月上映。

注釋

  1.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為:

參考書籍

  • 「隔江山色 - 元代繪畫」,高居翰(美國),三聯書店,2009年8月
  •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中國系列065集黃公望(總編號165),錦繡出版社,臺北,1995年11月25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