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崇高龍一般指激龍,是一種恐龍。(學名Angaturama)是棘龍亞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巴西。它的模式標本是於巴西東北部的桑塔納地層中的石灰岩被發現,當中的是一個不完整的頭顱骨內部。激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它們頭頂長有一個形狀獨特的頭冠,但是其作用至今不明。激龍的鼻部既扁又長,顎部和牙齒與現今鱷魚的類似,鼻孔在頭骨的後方,這種構造有利於它們把頭伸入水中捕食魚類 。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目錄

形態特徵

激龍正模身長估計約有7.5。激龍的顎部與牙齒型態類似現代鱷魚,頭頂則有個形狀獨特的頭冠。具有緻密的骨骼和減小的腓骨嵴,此前這些特徵僅出現在北非的棘龍身上。激龍是棘龍、似鱷龍的近親,這群恐龍可能以魚類為食。激龍的有五個化石被發現,正模是一個長80厘米的幾乎完整的頭顱骨,在巴西桑塔那組發現(缺少顎部前段,但後期找回後修補);第二個標本室三節薦椎與六節尾椎;第三個標本是一個幾乎完整的骨盆、一根大腿骨、一些背帆骨頭、一根肋骨。 ;第四個標本是一塊後肢(LPP-PV-0042),化石的切片顯示這隻恐龍仍然非常年輕,還在快速生長,當它完全成年後體長可能超過10米。另一具化石是崇高龍正模標本,1996年在桑塔那組還發現另一種棘龍科的化石,被命名為崇高龍,化石只有顎部前段。由於激龍與崇高龍的化石發現於同一年代的同一地層,而且都是同一亞科恐龍,有許多科學家認為崇高龍是激龍的異名;甚至有科學家提出,這兩個物種的化石,其實來自同一個體。2013年,經過更詳細的研究,崇高龍成為了激龍的異名。

生活習性

激龍的想像圖激龍屬於棘龍科,所有的棘龍科都具有狹窄的顎部、型態相近的尖牙。它們的牙齒長、略呈圓椎狀、沒有鋸齒狀邊緣,適合抓住、捉住易滑的獵物,例如類。棘龍科的牙齒與其他肉食性恐龍的牙齒不同,肉食性恐龍的牙齒呈刃狀、具有巨齒狀邊緣,適合用來撕裂、咬下獵物的肉塊。激龍的鼻孔位於頭骨後方,以及次生顎的存在,使它們可以將頭浸在水面下捕食類。

長吻鱷等鱷魚也具有類似型態的顎部與牙齒,這是棘龍科與鱷魚的平行演化結果。在過去,曾有棘龍科化石被誤認為是鱷魚化石。舉例而言,在葡萄牙發現的鱷龍,最初被歸類於鱷魚;在2007年,鱷龍的化石被歸類於棘龍科。

除了魚類,激龍也會捕食一些其他小動物,當地一個翼龍類化石的頸椎嵌入一顆牙齒,屬於棘龍科,很有可能是激龍的牙齒,顯示激龍在捕魚之外,也會捕食其他小型動物。在2004年,德恩·奈許(Darren Naish)提出生存于海岸區域的激龍,可能以水生與陸生動物為食,也可能會以屍體的腐肉為食。

視頻

崇高龍 相關視頻

恐龍是怎樣演化的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