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工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弈欽
 

工業(industry)主要是指原料採集與產品加工製造的產業或工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

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2014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生產國。

工業從手工業發展到機器大工業,進而發展到以高、新技術為先導的現代化工業,經過了漫長的年代和劇烈的變革。每一次大的變革不但同技術的發展和變革密不可分,也同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革息息相關。

中文名稱: 工業

外文名稱 :industry

時間 :18世紀

形成條件:豐富的鐵資源等

工業部門 : 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

發展階段 : 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                                          

發展歷史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

較早階段的工業革命中,人們被迫適應新的生活情況,人們從農莊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廠工作。工業化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準。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

工業化也改變了政府。許多國家行使帝國主義以支配各種原料和市場支持工業的發展。工業工人(無產階級)學會了組織與談判的技術。因此,民主的過程加速,因為工人要求對於社會的管理,有更多的發言權。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由於19世紀70年代以後發電機電動機相繼發明,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出現,電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內燃機的出現及90年代以後的廣泛應用,為汽車飛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化學工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工業部門,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炭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塑料、絕緣物質、人造纖維、無煙火藥也相繼發明並投入了生產和使用。原有的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機器製造以及交通運輸、電訊等部門的技術革新加速進行。

3、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誌着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闢了信息時代。它也帶來了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發達程度的高低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成敗的關鍵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8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工作者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

4、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紀後期)依據曾邦哲的觀點,以系統科學的興起到系統生物科學的形成為標誌,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納米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技術整合,形成系統生物科學與技術體系,包括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系統遺傳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等學科體系,將導致的是轉化醫學、生物工業的產業革命。

發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務。從戰略的眼光來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可以推進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轉變,對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重點,能源工業未來的方向將是從能源資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國利用經濟低迷的時機,大力發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來的能源格局可能將被美國所主導。

以生物技術為重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經實現或者即將實現:塑料將不以石油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築材料將由洋麻等纖維類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為用秸稈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類的壽命有可能達到120歲;5億畝的不毛之地、鹽鹼地將會成為植物的生長樂園。[1]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有着愈來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業是製造現代勞動手段的唯一部門。它向國民經濟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資料,並不斷提供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裝備,生產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各類消費品。

現代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它的發展推動着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決定了整個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現代化的水平和發展速度,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度化。但工業不能孤立地發展,它需要同國民經濟的其他部門協調發展,並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比如,工業的發展必然以農業為基礎,農業不但為工業提供原料,而且只有發達的農業才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交通運輸業是工業的動脈,必須暢通無阻;教育、科研部門則為工業提供新的人才和新的技術基礎,是提高工業素質的源泉。因此,工業一定要同其他部門協調發展。不僅在工業外部如此,在工業內部各工業之間也需要協調發展。如原材料工業同加工工業的協調,能源工業同製造工業的協調等。[2]

分類

按部門分

將工業劃分為許多工業部門是工業最基本的分類方法,我國一般將工業劃分為12個部門,即: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煤炭和煉焦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建築材料工業、森林工業、食品工業、紡織、縫紉、製革工業及其他工業。

按性質分

按照產品的性質我國一般將工業劃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

輕工業: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的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如食品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皮革製作、造紙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如文教體育用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等工業。

重工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採,如:石油開採、煤炭開採、礦產開採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如金屬及加工、煉焦及、化學、化工原料、、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如機械設備、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和農藥等工業。

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

按主導因素分

1、導向型工業: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加工後體積重量大大減少而價格又低廉的工業。例如製糖工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罐頭加工業等。

2、導向型工業:指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或加工後成品體積增大又不便運輸的工業。例如啤酒、家具製造業等。

3、導向型工業:工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企業為降低成本,把工廠建在量大的地方。例如電解工業。

4、導向型工業:需要勞動力的數量多,但技術要求不高的工業。例如服裝工業、電子裝配工業。

5、導向型工業:對生產技術要求高,必須經過嚴格訓練,具有一定水平,並適合操作機器的工人才能上崗生產的企業。例如電子製造工業、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

按照工業投入分

據勞動力、資本和技術三種生產要素在各工業中的相對密集度,可以將工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工業。

1、勞動力密集型工業:指單位勞動占用資金少,技術裝備程度低,容納勞動力較多的工業部門。如紡織工業、服裝工業、家具工業、玩具工業、皮革工業等。

2、資金密集型工業:指單位勞動占用資金較多的工業部門。多為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如石油煤炭冶金、機械製造等。

3、技術密集型工業:依靠和運用先進複雜尖端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進行生產活動的工業部門,又稱知識技術密集型工業。如電子工業、電子計算機工業、飛機和宇航工業、原子能工業等。

4、資源密集型工業:在生產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較多的土地等自然資源才能進行生產的工業。土地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泛指各種自然資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種礦產資源。如採掘業。[3]

主要部門

工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中國的工業主要以有基礎工業部門為主。包括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

能源工業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三個部門。由於這三者的開發與生產條件、生產工藝和運輸條件均不同,故生產布局各具特點。煤炭資源的數量、質量、品種和開發條件、分布狀況,決定其開發規模和增長效益,制約着煤炭工業發展的可能性和在地區及全國的地位。一個煤田是否能開發或優先布局,除資派條件外,經濟地理位置也有重要影響。地理位置優越,如煤田靠近能源消費中心,擁有大規模建設的交通運輸條件,靠近能源產銷最佳區位和易於獲得必要的技術經濟支援,常得到優先開發。

石油工業主要包括採油、採氣和油氣煉製。石油與天然氣的開發與布局取決於油氣資源蘊藏量與賦存條件,油田的地理位置,對油氣田的開發先後有重要影響。若油氣田交通位置好,又靠近經濟發達地區,其開發價值更大。相反,開發那些邊遠地區、交通不便的油氣田,困難很大。煉油工業布局既受資源條件影響,又受市場吸引。因石油產品品種複雜,對運輸條件要求較高,運成品油不如運原油經濟。隨着煉油工業日益發展成為石油化工聯合企業,煉油工業多趨向於在消費區設廠。電力工業主要包括火電、水電和核電。火電廠布局首先要考慮燃料來源和負荷位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條件。水電站布局受水力資源制約,其建設與河流綜合開發利用密切相關。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數量很少,其布局不受資源條件限制,但受水源條件影響較大。宜布局在靠近充足水源、又遠離稠密居民點的消費地。

鋼鐵工業

鋼鐵工業亦稱黑色冶金工業。鋼鐵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工業部門,是發展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冶金工業的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的標誌。

鋼鐵工業是龐大的重工業部門。它的原料、燃料及輔助材料資源狀況,影響着鋼鐵工業規模、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布局方向。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鐵礦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地區。白雲鄂博,原名白雲保格德,蒙古語意是富饒的聖山。白雲鄂博是一座巨大的多金屬共生礦床。鐵礦石、稀土稀有金屬的儲量都極為豐富。鐵礦含鐵33%,同時伴生有稀土13%、釩0.2%、瑩石16.5%。其稀土礦的總儲量比世界上其它各國的總和還要多。

機械工業

機械工業素有"工業的心臟"之稱。它是其他經濟部門的生產手段,也可說是一切經濟部門發展的基礎。它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在舊中國,機械工業大部分是一些規模小、設備簡陋、生產能力低的機器裝配、修理與零件製造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的比例甚小,而且絕大部分又集中沿海地帶的大城市和內地的太原重慶武漢等少數幾個城市。民族地區則僅有一些簡陋的修理業。

建國後,隨着國家機械工業的迅速發展。機械工業也得到較快地發展。從製造一般機電產品到製造大型複雜地精密設備,甚至已達到生產電子產品,並在各省區已形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現代化機械工業系統。並出現了一批如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儀器儀表及計量器具製造等門類的機械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昆明貴陽南寧柳州梧州等市。

機械工業按其服務對象,可分為工業設備、農業機械、交通運輸等機械製造業。

高新工業

高新技術園區規劃,指的是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準,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從本世紀五十年代起步以來,對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培育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和企業家,孕育新的技術革命和新興產業,推進新經濟的發展進程發揮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發展的領域包括:

1.電子與信息技術

2.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

3.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4.先進制造技術

5.航空航天技術

6.海洋工程技術

7.核應用技術

8.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9.環境保護新技術

10.現代農業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改造中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工業三廢及處理方法

「工業三廢」是指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工業廢渣會破壞環境衛生,污染水和空氣等。同時「廢渣」是一種自然資源,要想方設法利用,以開闢新的原料來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工業三廢」中內含多種有毒、有害物質,若不經妥善處理,如未到達規定的排放標準而排放到環境(大氣、水域、土壤)中,超過環境自淨潛力的容許量,就對環境產生了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後就又產生了新的物質。好多都是對人的健康有危害的。這些物質透過不一樣的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人的體內,有的直接產生危害,有的還有蓄積作用,會更加嚴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一樣物質會有不一樣影響。

廢氣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氫、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氫、一氧化碳、硫酸(霧)鉛汞鈹化物煙塵及生產性粉塵,排入大氣,會污染空氣

廢水排入江河湖海,會導致水質敗壞,破壞水產資源和影響生活和生產用水。

固體廢棄物:工業排放的廢渣。[4]

處理方法

工業廢渣會破壞環境衛生,污染空氣等。同時「廢渣」是一種自然資源,要想方設法利用,以開闢新的原料來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凡已有綜合利用經驗的「廢渣」,如:高爐礦渣、鋼渣、紛煤灰、硫鐵灰、電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錳渣、鉻渣等,務必納入工藝設計、基本建設與產品生產計劃,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不得任意丟棄。

「廢渣」堆放場所,要儘量少占農田,不占良田。要有防止揚散、流失等措施,以防止對大氣、水源和土壤的污染。[5]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1. 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個人圖書館網,2019-12-25
  2. 工業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查字典網,2016-11-18
  3. 工業的分類,搜狐網,2017-05-18
  4. 工業三廢是指什麼出道(附圖),快資訊浪網,2016-11-05
  5. 工業三廢是指什麼出道(附圖),快資訊浪網,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