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岱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岱沙 (1919年02月 ) 是新中國第一代女外交官,住羅馬尼亞大使館政務參贊、黨委委員,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1]

丈夫;陳叔亮,陳叔亮(1901—1991.7),名壽頤,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浙江黃岩人。 三十年代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曾任中、小學教員 。「七·七」事變後,帶領一些愛國青年赴延安。 1938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 ,曾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 1946年任山東《海濱畫報》社長,1951年任華東文化部藝術處副處長,文化部藝術局美術處處長,藝術教育司副司長,1958年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 。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 。1981年5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擅長中國畫、版畫、書法 。[2]

康岱沙
出生 1919年02月
職業 外交官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 百歲之齡,心繫祖國
  • 寄語青年,砥礪前行
  • 101歲的康岱沙奶奶
  • 勉勵年輕人
  • 在艱苦中磨練 [3]
  • 這樣子成長起來才經得起各種艱難困苦。

基本信息

中文名;康岱沙[4]

國籍;中國 北京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19年02月(2020年101歲)

職業;外交官

畢業院校;燕京大學

性別;女[5]

人物生平

1919年2月出生於北京

1933年至1938年先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附中,上海中西女中,借讀重慶女二師

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延安女大學習。

1940年隨周恩來同志去四川工作。

1941年至1944年先後就讀於四川成都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經濟系。

1945年延安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

1946年3月調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新聞處任《情況簡報》編輯。

1946年10月中央社會部一室做調研工作。

1948年,石家莊市公安局社情調研。

1949年1月天津市公安局局長秘書。經濟保衛處一科代科長、天津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

1950年3月調外交部,駐聯合國代表團二等秘書(因抗美援朝未能成行)。

1951年4月外交部西歐非洲司英國科科長。

1953年1月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二等秘書。

1955年4月亞非會議前後負責使館調研室工作。

1957年國際關係研究所南亞組代組長。

1962年至1967年駐柬埔寨大使館調研室主任、一等秘書、黨委委員。

1967年文革調回國。

1969年3月至1972年外交部江西幹校勞動。

1972年至1978年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秘書長。

1979年1月至1982年12月住羅馬尼亞大使館政務參贊、黨委委員。

1978年至1993年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

1983年至1987年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

人物軼事

康岱沙是民族資本家、金融巨子康心之的女兒,抗戰期間在重慶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家庭決裂後前往延安。康心之於是找到周恩來"要人"。為把康心之等社會名流及民主人士團結到抗日統一戰線,周恩來兩送"康二小姐"回家,使她成為了連接共產黨和民主人士的"紅色大使"。

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於北京,燕京女子大學畢業。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延安女大學習。1940年隨周恩來去四川工作。1945年回到延安,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6年起先後到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央社會部、石家莊市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等處任職。1950年3月調外交部,是新中國第一代女外交官。歷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秘書長,駐柬埔寨大使館調研室主任,駐羅馬尼亞大使館政務參贊、黨委委員,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等職。

「康家二小姐出走了」

「太太,太太,二小姐不在了。」一聲女人的驚叫劃破了重慶領事巷康公館靜謐的夏夜。

不久,在重慶、成都的深宅大院、豪門華庭,飛起一股流言:康家二小姐出走了,奔共產黨去了……

1939年初秋,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靜靜地流過延安城北門的一排新開的窯洞,一縷金色的陽光靜靜地照進窯洞,窯洞裡端坐着的一排排青春煥發的青年學生,沐浴着太陽的光輝,散發出青春的芬芳。突然,一個男青年跨進了窯洞門:「康岱沙同志,有一位首長要見你。」他招呼着一位年約20歲的姑娘。姑娘吃驚地揚起俊俏的臉:「首長?在延安我一個首長都不認識啊?」當這個名叫康岱沙的姑娘隨來人來到延河邊時,那裡早有一位端莊的中年婦女等候着。一見面,男青年介紹說:「這是鄧穎超鄧大姐,這是中國女子大學的康岱沙同志。」鄧穎超笑眯眯地看着有些緊張的康岱沙,和藹地說:「康岱沙同志,我們散散步吧。」二人沿着延河,慢慢地走着,康岱沙眼睛盯着腳尖,拘謹地移動着腳步。鄧穎超先打破沉默:「你改了名字,我和恩來通過中央組織部到處打聽康青彡……」

康岱沙聽到這個稱呼,一種熟悉又厭惡的情緒猛地沖開她記憶的閘門。

1919年2月,北平名門大戶康家老三康心之添了一個女兒,取名為康青彡,這個女嬰就是康岱沙。「青彡」是古文「彩」字,父母希望女兒長大後富有而彬彬有禮。就在同年,家裡的頂樑柱康家大少爺康心孚病逝,二少爺康心如只好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1921年10月,康心如赴四川美豐銀行謀職,康家舉家遷到重慶。康心如住柴家巷公館,三少爺康心之住領事巷公館,四少爺康心遠住冉家巷公館。

領事巷位於重慶通遠門內右上側,東接金湯街、火藥局街,南連山城巷,北靠鼓樓街,這是一條長約0.2公里,寬約8米的小巷。20世紀二三十年代,康心之買下了領事巷10-12號的院子。院子靠外緊鄰教堂,靠里是美國領事館。整個院子背山面水,院中花木蔥蘢,涼台亭榭,造型別致的盆景點綴其間。屋內裝修皆為西式風格,壁爐、大吊燈、抽水馬桶、淋浴等一應俱全。

康岱沙從小家境優裕,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北平小學畢業後,到上海念中學。未曾想盧溝橋的槍聲,打破康家子女的求學夢。康心之擔心在上海念書的幾個孩子,趕緊將他們接回重慶,將康岱沙送到重慶二女師借讀。二女師是個比較進步的學校,師生的抗日情緒高漲,康岱沙受到同班同學的影響,逐步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積極參加學校的救亡宣傳活動,不辭辛苦地到街道和集鎮去演講,喚醒民眾的抗日愛國激情。她的出色表現,引起學校中共秘密組織的注意,黨組織更加積極地引導和培養她。1938年6月1號,經李佩柔介紹,康岱沙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的康岱沙,更為積極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她所在黨小組有三四個黨員,每兩周在康家過一次組織生活。看見康家奢侈的生活,同志們希望她能到艱苦的環境中鍛煉。康岱沙自己也希望能在革命實踐中得到進步成長,尤其是在看了話劇《水上人家》後,劇中窮人悲慘的生活給她留下強烈的印象。在得知很多同學都去了延安時,康岱沙再也坐不住了,也向組織提出了去延安的申請,她迫切希望用延安風沙洗滌自己身上的非無產階級的思想。1938年6月,她高中畢業,黨組織同意了她去延安的申請。得到通知的當晚,她便找到父親攤牌。

「爸爸,我要去延安了!」康岱沙鄭重地說。

「什麼,去延安?!你想都別想。延安條件那麼艱苦,你能吃得下那個苦?……」康岱沙一開口,一向開明的康心之立即暴跳如雷,嚴厲斥責康岱沙。

「其他同學都能去,我為什麼不能去!我早就想離開這個紙醉金迷腐朽的家,你看看,日本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前方將士成天流血流汗,你們在後方呢,成天醉生夢死。我要離開這個家,我要去抗日,就是去當個護士,為抗日將士包紮傷口也願意……」

父親的反對更加強烈地刺激了康岱沙,她愈說愈激動,她列數重慶上層社會的墮落和窮人的疾苦、國土淪喪和失去家園的痛苦。父女倆不斷地爭吵着,誰也說服不了誰。

臨了,康心之痛苦地說:「女兒,如果你不聽我的話,固執己見,我就在《國民公報》上聲明和你脫離父女關係,你自己看着辦。」說完,他便氣呼呼地回到樓上自己的臥室。

「脫離父女關係!」一向慈祥的父親,如今卻說出這樣絕情的話來,痛苦的淚水盈滿康岱沙的雙眼。父親康心之性情溫和,喜好結交朋友,疏財仗義,被譽為「近代孟嘗君」。他從小受大哥康心孚、二哥康心如愛國思想的影響,16歲時便跟着著名報人張季鸞辦報。後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9年,學習經濟。從日本回國後,在北京大學教書,經李大釗推薦,參加國民黨,出席國民黨一屆黨代會。與張申府、劉清揚夫婦關係密切。李大釗被害後,他曾幫助劉清揚避難天津。在河南做財政廳長時曾下獄,幸虧世交于右任與河南督軍有交情,才予釋放。二三十年代在重慶時,重慶的雜牌軍無軍餉,師長找到康心之要錢,康也慷慨解囊。1937年底,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康心之在後花園造屋築牆,延請國民黨元老、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居住,國民黨宣傳部部長邵力子、國民黨中央日報社社長陳昌波也住康家。平日裡來康家吃飯的人也不少,每頓幾乎都有七八十人吃飯。為了照顧來家的客人,康心之僱請了兩個專職管事、20多個男女傭人。

幾天後,康心之叫住女兒,說要和她再談談。康心之平靜地對康岱沙說:「你現在高中畢業了,就與哥哥一塊去美國上大學。明天去體檢。」

「全國都在抗日,我哪有心思讀書。」康岱沙說。

「邵老伯要去蘇聯任大使,我們請邵老伯送你到蘇聯去,蘇聯不也是共產黨的天下嘛。你怎麼就老想着延安共產黨呢?」康心之耐心地開導。

「我去延安,是不願意做亡國奴,是到前方去打仗。」康岱沙爭辯道。

「不管怎麼說,不許你去延安,否則,像你姐姐一樣當個太太。」康心之失去了最後的耐心,武斷地下了命令。

「像姐姐?!」姐姐康彰1913年在日本出生。康心之雖留過學,仍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抗戰初期,康彰喜歡話劇,與演員白楊關係極好,也上台去演戲,扮演《雷雨》中的繁漪。這事被父親知道後,將康彰一頓大罵。後來,康彰就嫁給國民政府行政院發言人張平群。婚後的康彰成天與重慶所謂的名媛淑女混在一起,不是開舞會,就是圍方城。康岱沙對這樣的生活深惡痛絕。如今,父親讓她去過自己厭惡的生活,她是決不會答應的。康岱沙下決心離家出走。

7月的一天,康岱沙收到一張紙條,這是黨組織給她去延安的介紹信。然後,她就悄悄地離開了重慶,乘汽車到了成都,住到開中藥房的同班同學家里。在成都,康岱沙輾轉找到了黨組織,組織通知她到邵城公園接頭。那天,康岱沙一個人到了邵城公園,果然看見一個穿黑色長衫、梳着背頭的中年男人。康岱沙走上前去用暗語和他接上頭,那人詢問了康岱沙家庭情況和離家後的情況,接着交給康岱沙一個很小的紙卷,說:「這是你的黨組織關係,要放在貼身內衣裡帶到延安,然後交給黨組織。」康岱沙接過紙卷,小心地放好。看康岱沙收好紙卷,那人說: 「有一位黨員同志的妹妹也要去延安,你們可以假扮表姊妹一起去,她比你大,你就叫她表姐吧。」

7月的驕陽炙烤着大地,天氣異常乾燥和炎熱。康岱沙與「表姐」一路顛簸,終於找到了西安七賢莊八路軍辦事處。兩人各自填表,等待分配。康岱沙被分配到延安,與她同去的有12個青年學生,被分成4個小隊,康岱沙是隊中唯一的女性。西安到延安號稱800里秦川,由於沒有汽車,他們只好頭頂着烈日,腳踏着黃沙,一路跋涉,終於步行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到延安後,康岱沙考上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報到時,她將名字改為康岱沙。

1938年12月,日軍加快侵略步伐,前方戰事吃緊。抗日軍政大學的一部分學員去衛生學校,一部分去機要學校,一部分去中央黨校。康岱沙被分配到中央黨校。1939年夏天,康岱沙轉到中國女子大學。這所大學在延河邊新開鑿的窯洞裡,校長是王林。經過筆試和面試,康岱沙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學校高級班學習。而今鄧穎超找到了自己,康岱沙一時猜不出是什麼事。

周恩來:「康先生,你托我幫你找的女兒,今天給你送回來了」

鄧穎超說:「康岱沙同志,自你離家出走後,你的母親病了,因為想你,你的祖母也去世了,現在,你的家人要你回去。」

「我才來延安不久,要我回去那是不可能,再說我跟家裡已經鬧翻了,我跟父親已經談崩了,我不能回去!」康岱沙堅定地回答。

「你父親在四川很有影響,黨組織希望你回去做你父親的統戰工作,統戰工作很重要。恩來同志和董老在重慶不是也是做這些工作嗎?」鄧穎超繼續開導康岱沙。

「我不願意回到那個腐朽的家,我要在延安抗日。」

「抗日需要全中國的人民都能夠動員起來,這個抗日才有勝利的希望,我們延安有多少人?解放區那是很小了。」

「延安小,我們不是還有八路軍嗎?」

「全中國是幾億人口,現在我們才有多少人?做統戰工作就是要做人的工作,要讓各界人士都要參加到抗日的隊伍中來,我們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

康岱沙見說不過鄧穎超,便閉口不言語。鄧穎超臨走時,仔細地端詳着康岱沙,微笑着說:「岱沙,你去城裡照個相,要穿襯衫,不要穿軍服,也不要戴帽子,給你母親寄去。你要與家人通信,談談你學習情況和身體情況。你要做好回家的思想準備啊。」

康岱沙儘管不想回家,但還是聽話地去照了相,並與家裡通信。

1940年春天的一天,康岱沙接到通知說要她到楊家嶺去看一個中央首長。她趕到楊家嶺,一進窯洞就看見了周恩來,不由大吃一驚。寒暄一會兒,周恩來就問起康岱沙家裡的情況,康岱沙就一五一十地將最近與家裡通信了解的情況作了匯報。

5月29日,康岱沙按照周恩來的指示,隨着大隊人馬回到重慶。到重慶後,她住在紅岩村。鄧穎超等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忙着給康岱沙準備旗袍等上流社會淑女的服飾,周恩來則再次找康岱沙談話。

「周副主席,我不願意回家。我是跟父親談崩了才不辭而別的。而且,我不喜歡資本家的家,那散發着腐朽沒落氣息的家跟抗戰救亡的氣氛、跟人民悲慘的生活不一樣,我不能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康岱沙一見周恩來就說。

「你談的是關於應該怎麼看民族資本家的問題。資本家肯定有剝削,但是,在中日民族矛盾很尖銳的時候,總得都要服從抗日這個大道理,你要能夠把這些人都動員起來抗日,能夠讓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那不是就把抗日取得勝利的因素又增強了嗎?資本家的生活有腐朽的一面,還有愛國抗日的一面,我們就要爭取他們,爭取他們為抗戰能夠多做一些貢獻。這就是我在重慶的工作。康岱沙同志,你的家庭社會關係很複雜,南京的一些高官顯貴,包括一些高級民主人士都到了四川,而你父親在四川又很有名,你只要做好你父親、你二伯、你四叔的工作,就影響了他們周圍的人。而且還有于右任、邵力子、陳昌波他們長期住在你家,還有你的姐夫張平群,他是行政院的發言人,雖然經常跟我們的新聞發言人王炳南唱對台戲,但是,他們多少還有點愛國心,不願意當亡國奴吧!他們有愛國的一面,也有能夠接受我們黨的政策的那一部分,某些政策,比如說不願意國共分裂,願意國共合作來共同抗日,這樣,他們就接受了我們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你看,就拿邵力子這個人來說,他是主張中蘇合作的,中蘇要搞合作的話,對於我們抗日是有利的。」周恩來循循啟發道。

「好吧,為了抗日統一戰線,我願意回家。」聽了周恩來的話,康岱沙豁然開朗,終於答應了。

「你還記得家裡的電話號碼吧,提前給你父母打個電話,讓他們有個思想準備。康岱沙同志,你回家如同你離家一樣,影響都很大,國民黨特務也會知道的,因此,你回家後,決不能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要爭取上學,平時儘量把自己搞得灰色一些,有情況就到曾家岩50號找我。」

第四天上午,康岱沙穿上鄧穎超給她準備的旗袍,新燙了發,乘周恩來的黑色小汽車回家了。當小車一進院子,家裡一大群人都迎了出來,康心之和他的太太走在最前面。

「康先生,你托我幫你找的女兒,今天給你送回來了,你看你的姑娘回來了。」周恩來一下車,見到康心之夫婦,就指着站在鄧穎超旁邊的康岱沙說。鄧穎超就拉着康岱沙走到康心之夫婦面前。康岱沙一見自己的雙親,激動地叫了聲:「爸、媽!」康太太一聽,眼圈立即就紅起來了。一個60來歲的老太太,一看見康岱沙,立即拉着她的手,高興地說:「哎呀,二姑娘,你回來了,這個共產黨好,真好!」「奶奶,共產黨沒有把我弄得青面獠牙的吧。」康岱沙調皮地開起玩笑。一家人圍着康岱沙問長問短起來。周恩來見狀,也高興地笑着對康心之說:「康先生,我們現在還有事情,就不打擾了,改日再來府上拜訪。」說完,他便與鄧穎超離開了康家。

康心之:「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為當年總理給康家派了一個共產黨女大使」

康岱沙回家後,她的母親在周圍親友圈裡高興得逢人便說:「人家從延安把我女兒親自送回家了。共產黨講情義,說到做到,真了不起!」康岱沙回家的消息便如長了翅膀,很快就傳到成都、昆明,親友們都來信向康家表示祝賀,康家着實忙碌了一陣子。

轉眼快到秋季開學的時節了。一天晚飯後,康心之對女兒說:「你回家後,有何打算?」康岱沙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說想去國外留學。

「留學?1938年讓你跟哥哥一起去美國留學,那時不去,現在為何要去?你哥復旦大學畢業就結婚了,他對出國已經沒興趣了。你一個人出國,我不放心。」父親一口拒絕了。

第二天,康岱沙到曾家岩50號,向周恩來匯報了與父親的談話。周恩來沉吟了一下,說:「不能出國,在四川、重慶上學也可以,總之,要爭取上學,這樣,把自己的面貌搞得灰色一些,這有助於你的工作。」

康家是四川的望族,與其他家族一樣,對於國共兩黨,堅持中間態度。1938年底,董必武和吳玉章隨八路軍辦事處遷移重慶,他們早年曾與康家長兄康心孚有過交往。這時便每周去康心之家一次,送一些材料給他,向他宣傳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康心之接過材料,放到一邊,然後,關心地問他們有無經濟困難,偶爾還主動給他們一些錢。當他們離開後,立刻就讓太太將那些材料燒掉。

自從康岱沙回家後,康家及親朋好友對中共的態度,漸漸地開始有了變化。

康心遠的夫人王棣華及胞妹王同華是鄧穎超的同窗好友。有一次,周恩來夫婦請他們吃飯敘舊,暢談政治形勢。回來後,他們感慨地說:沒想到共產黨的這些大人物沒有一點官架子,這樣通情達理,富有人情味!

1941年「皖南事變」後,康心之對康心如說:共產黨就是有着同一切主張抗戰的人合作的氣魄!

屈武是于右任的女婿,1938年回國後,也住在康心之家。正值抗日時期,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屈武卻不為蔣介石重用。 1941年夏天,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屈武王崑崙王炳南等積極籌建中國民主革命同盟(小民革)。康心之不但給予經濟援助,還同意在康家召開成立大會。

經過一年多複習,1941年,康岱沙考上了成都光華大學。這期間,她利用家庭和社會關係的有利條件,從正面或側面了解國民黨內有關情況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及矛盾,不定期向周恩來匯報。

1943年夏季的一天,康岱沙在放學的路上被捕。特務審問康岱沙是不是共產黨員,康岱沙一直牢記着周恩來的話,一口否認:「共產黨哪裡會要我這樣的資本家的小姐入黨,我在延安就吃不下那個苦,才跑回來的。」由於沒有證據,經時任四川省政府秘書長李伯申以「身家性命」擔保,康岱沙才被釋放出獄。但是,特務要求康岱沙定期匯報思想。康岱沙根本不予理睬。1944年夏,當她準備期末考試時,連續收到特務的兩封警告信,要求康岱沙去匯報,屆時如若不到場,一切後果自負。考試剛結束,康岱沙就趕緊回重慶,向周恩來匯報。王炳南領着康岱沙來到郭沫若家,見到了周恩來。聽了康岱沙的匯報,周恩來囑咐康岱沙暫時不要與組織聯繫,「安心」在家「養病」,以後會有人來找她。不久,康家二小姐果然「生病」了,在汪山別墅「養病」。

冬天來了,山上的梅花含笑怒放,來賞花的人也多起來。一天,有3個人來到康心之的別墅,說是來賞花的。康岱沙一見是張曉梅、徐冰他們,知道是周恩來派人來找她來了,急忙將他們讓進屋。他們給康岱沙帶來了整風文件,讓她好好學習,並告訴她,目前周恩來正與張治中、赫爾利進行馬拉松談判,不久就回延安。果然不久,周恩來通知康岱沙準備回延安。她回到領事巷,給父母留了一封信,說國民黨特務要抓她,她不得不回到延安。然後,她就去了曾家岩周公館,後又趁着朦朧夜色,乘周恩來的小車到紅岩。康岱沙正欲上車時,周恩來囑咐身邊的同志說:「你與康岱沙同志換一下大衣外套。」康岱沙猛地意識到自己的粗心,因為周公館隨時都有特務監視。

1945年2月,康岱沙隨同周恩來、陳家康王梓木龍飛虎乘美軍軍用運輸機返回延安。

在延安的日子充實而忙碌。1946年春,康岱沙的戀人隨李克農到北平「軍調處」工作,希望康岱沙去北平結婚。康岱沙立即將此事向周恩來匯報,周恩來說:「你倆年齡也不小了,結婚是人生的大事,該得到父母的祝福,內戰不會太長。」

3月,康岱沙隨王若飛鄧發等從延安飛抵重慶,準備先探望父母,然後再轉赴北平。可是,康岱沙該以何種方式回家更妥當呢?是由周恩來護送回家,還是她自己回家都不合適。最後,周恩來與鄧穎超決定:由他們出面宴請國民政府中一些天津南開學校的老同學,宴席結束後由康岱沙的姐姐康彰夫婦帶康岱沙回家,這樣最為穩妥。於是,他們邀請了重慶市市長吳國楨夫婦、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發言人張平群(康岱沙的姐夫)夫婦和國民政府駐意大利大使於俊吉等赴宴。吃飯那天,正值國共兩黨簽定停止軍事衝突協定後不久,政治空氣較好,席間氣氛非常融洽。宴會結束,大家離座紛紛告辭時,周恩來對康彰說:「張太太,我和小超都很忙,不能親自送令妹回家,請您帶她回去,交給康先生夫婦。」康彰很爽快地答應了,這樣,康岱沙便又很自然地回了家。

康岱沙回家後,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與父親徹夜長談,解開了父親思想上的疙瘩,為他指引了方向。

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脅迫康心之等其他工商界頭面人物去台灣,並派人「護送」到成都。汽車開到青木關時,康心之假稱拉肚子,借上廁所的機會,趕緊給在內江駐防的袍哥范紹增打電話,范紹增帶一個班的兵來,將康心之強行留下。康心之到北碚躲藏起來,直到重慶解放才回到重慶城。

後來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康心之常說:「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為當年總理給康家派了一個共黨女大使,那就是女兒康岱沙。[6]

參考資料

  1. 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精神|康岱沙:從豪門閨秀到延安青年 重慶日報,發布時間;2019-12-20 06:29:53
  2. 陳叔亮簡介
  3. [1] 搜狐視頻;
  4. 康岱沙:從豪門閨秀到延安青年 重慶日報,發布時間;2020-01-28 07:00:56
  5. 則承載百年歷史的「尋人啟事」 新華社,發布時間;2019-09-12 11:56
  6. 被周恩來兩次送回家的「康家二小姐」 人民網,發布時間;2018-10-15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