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東嶽

來自 中醫中藥網 的圖片

張東嶽,男,漢族,1936年生,河南西華人。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1]教授博士生導師 [2]。1963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全國知名中醫藥專家[3],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全國中醫肛腸教育突出貢獻名專家,第三批國家名老中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之一,河南省中醫肛腸專業的奠基人。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名譽主任,河南中醫學院肛腸病研究所所長。

擅長各種肛腸疾病的診斷和內外科治療,尤其擅長複雜性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的治療。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河南西華

出生日期----1936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河南中醫學院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專 業 ---- 中醫

科 室 ---- 肛腸

執業地點----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教學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經歷

1963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

工作經歷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

出診時間

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研究方向

從事中醫肛腸外科工作40多年,以醫術嚴謹、精益求精、多有創新而聞名。擅長各種肛腸疾病的診斷及內外科治療,對多種常見大腸肛門疾病,如痔、肛瘺、肛裂、脫肛、潰瘍性結腸炎、直腸癌、肛門直腸性病、各種便秘等肛腸常見病、疑難病有豐富臨床經驗。尤其在複雜性肛瘺、肛裂、直腸脫垂的治療中,開創了"開窗留橋法"、"松解法"、"三聯法"等多種手術方式。

學術兼職

全國知名中醫藥專家,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全國中醫肛腸教育突出貢獻名專家,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第三、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國中醫藥學會肛腸學會常委,河南省肛腸學會主任委員,《中國肛腸病雜誌》編輯委員會副主任,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病診療中心主任,河南省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學術思想

重視調補脾胃

張東嶽教授十分注重溫養脾胃,時時顧護胃氣,《難經•第十四難》指出:"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十分重視脾胃後天之本的重要作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若脾胃發生病變,納運失常,則多以滯塞不通為病。尤其是肛腸疾病,脾虛失運,小腸不能分別清濁,大腸傳導無力,氣機郁滯,濕熱流注於下,陰火竄攻於上,則發為諸病,強調以通為要,切忌呆滯。

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相結合

特別強調整體觀念,"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主張在檢查時要全身檢查與局部檢查相結合,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相結合,治療時整體治療與局部治療相結合。局部辨證首先必須辨清楚陰證陽證,要從疾病的症狀、性質、發展作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擔綱攜領,明確診斷,以整體辨證來認識其發生、發展的過程,擬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辨病就是辨識具體的疾病,疾病診斷明確,就抓住了其發生髮展的規律,以及與相關疾病的鑑別。但以往中醫文獻中中醫診斷過於籠統,不能明確的表達部位、性質,轉歸、預後也多有不同,故導師主張用西醫的辨病,中醫的辨證來診療,以更好的把握。

證則反映了疾病當前所處階段的主要矛盾,中醫外科疾病(包括肛腸疾病)的辨證不僅要辨全身症狀,也要辨局部症狀。導師認為,局部病變辨證可能為邪實,全身辨證也可能是正虛,宜分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這也是中醫的靈魂,是中醫的優勢所在。

擅長外治與手術

陳實功《外科正宗》:"癰疽雖屬外科,用藥即同內傷",創製了多種中藥外用方劑。手術有三個原則:痛苦小、花費少、功能好,在傳統術式的基礎上,又創立和改良了多種手術方法,如混合痔手術既要祛除痔核,以要注意保留皮瓣與粘膜橋,預防肛門直腸狹窄;複雜性肛瘺手術發明了"開窗留橋法";脫肛手術發明了"脫能康"注射法,提出了三聯手術法;損傷小:如肛周水腫較重者,以清熱燥濕消腫止痛湯劑外洗,以清泄內熱湯劑內服,待水腫緩解後再手術,以免過多損傷肛周皮膚。

科研成果

"'脫能康'注射治療直腸脫垂"科研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拓展了中醫肛腸外科的治療範圍。

獲獎情況

"'脫能康'注射治療直腸脫垂"科研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拓展了中醫肛腸外科的治療範圍。

主要論文

[1]張東嶽. 衛生間裡的煩惱--頑固性便秘的治療[J]. 人人健康,2001,07:32-33.

[2]張東嶽,劉佃溫,吳存亮,聶富平,張宇翔,張健,張曉霞. 脫能康注射治療Ⅱ度直腸脫垂的臨床研究[J]. 河南中醫藥學刊,1995,05:47-48.

[3]張東嶽,劉佃溫,吳存亮,聶富平,張宇翔,張健,張曉霞. 脫能康注射治療Ⅱ度直腸脫垂的臨床研究[J]. 河南中醫,1995,05:47-48.

[4]張東嶽,吳存亮. 一例73個外口高低位複雜性肛瘺診治體會[J]. 河南醫藥,1984,05:315-316.

出版著作

主編《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肛腸病影像真詮》等多部著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