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家畈鎮,直屬麻城市轄鎮。地處大別山南麓,鎮政府駐張家畈,人口53353人(2017年),面積213平方千米(2017年)。1958年設張家畈公社,1987年設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距麻城市鎮府47公里。麻(城)羅(田)公路穿過鎮境。鄉鎮企業以農機修配、生產工藝製品和磚瓦為主。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花生、芝麻、板栗、油桐為主。[1]

中文名: 湖北省麻城市張家畈鎮

外文名: Hubei City Zhangjiashan farm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地處大別山南麓

面 積: 213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張家畈、觀音閣、黃柏山、余家河等村

政府駐地: 張家畈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32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335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黃市龍潭,龜峰山

車牌代碼: 鄂J

目錄

鄉鎮介紹

麻城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面積213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3353人(2017年)。轄5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張家畈。

歷史沿革

1958年設張家畈公社,1987年設張家畈鎮、蔡店河鄉。1996年,張家畈鎮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項家畈、觀音閣、黃柏山、白水畈、張門口、丁南沖、李家沖、余家垸、張家畈、盡石山、門前垸、黃石坳、屈家畈、李家鋪、張家邊、林峰、余家河、鮑家沖、王家邊、方姑洞、李家山、白石山、袁家沖、沈家河、樓棟樹、沈家垸、高廟、牌樓河、余家沖、台子畈、夏家坳、夏家畈、申家沖、譚家沖、佛塔山、塗家坳36個行政村;蔡店河鄉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大楓樹、茅鋪、楊家河、木馬岩、李南沖、傅家坳、牌坊崗、獅子岩、蔡店河、朝陽河、二里河、鄧家山、吳家山13個行政村。

?年,撤銷蔡店河鄉,併入張家畈鎮。2004年,鎮政府駐張家畈,人口59728人,面積201.9平方千米,轄項家畈、觀音閣、黃柏山、白水畈、張門口、丁家南沖、李家沖、余家垸、張家畈、盡石山、門前垸、黃市坳、屈家畈、李家鋪、張家邊、林峰、余家河、鮑家沖、王家邊、方姑洞、李家山、白石山、袁家沖、沈家河、櫨棟樹、沈家垸、塗家坳、高廟、牌樓河、余家沖、台子畈、夏家坳、夏家畈、申家沖、潭家沖、佛塔山、大楓樹、茅鋪、楊家河、木馬岩、李南沖、傅家坳、牌坊崗、獅子岩、蔡店河、朝陽河、二里河、鄧家山、吳家山、東南溝50個行政村。

2016年,根據麻城市行政村區劃調整推進會會議要求和《麻城市行政村區劃調整工作方案》(麻辦發51號)文件精神,張家畈鎮開展行政村區劃調整,現轄白水畈村、觀音閣村、張門口村、鮑家沖村、王家邊村、門前垸村、黃市坳村、屈家畈村、李家鋪村、張家邊村、朝陽河村、富家坳村、佛塔山村、申家沖村(申家沖村、潭家沖村合併)、李南沖村(李南沖村、木馬岩村合併)、李家沖村(李家沖村、余家垸村合併)、白石山村(社區)(白石山村、牌樓河村、高廟村合併)、沈家河村(社區)(沈家河村、袁家沖村、樓棟樹村合併)、余家沖村(社區)(余家沖村、沈家垸村、塗家坳村合併)、木樨河村(社區)(夏家畈村、台子畈村合併)、梅花園村(社區)(大楓樹村、茅鋪村、楊家河村合併)、余家河村(社區)(余家河村、李家山村、方姑洞村合併)、項家畈村(社區)(項家畈村、丁南沖村、黃柏山村、近石山村合併)、蔡店河村(社區)(蔡店河村、牌坊崗村、獅子岩村、吳家山村合併)、二里河村(社區)(二里河村、夏家坳村、鄧家山村合併)、張家畈街道社區(張家畈村)等26個村(社區)

地理

張家畈地處大別山南麓,鎮政府駐張家畈,人口53353人(2017年),面積213平方千米(2017年)。轄26個村(居)委會白水畈村、觀音閣村、張門口村、鮑家沖村、王家邊村、門前垸村、黃市坳村、屈家畈村、李家鋪村、張家邊村、朝陽河村、富家坳村、佛塔山村、申家沖村、李南沖村、李家沖村、白石山村(社區)、沈家河村(社區)、余家沖村(社區)、木樨河村(社區)、梅花園村(社區)、余家河村(社區)、項家畈村(社區)、蔡店河村(社區)、二里河村(社區)、張家畈街道社區(張家畈村)。

張家畈鎮地處麻東山區,是全市森林資源較為豐富的大鎮之一,地勢複雜,針葉樹種較多。近幾年來,由於林政管理逐步加強,同時農村用電、用煤替代了燒柴,森林覆蓋率持續上升,樹下枯枝落葉相繼增多,給森林防火帶來嚴峻挑戰,每年火災次數不斷上升。針對這一形勢,張家畈鎮委,市政府召開森林防火大會後,在各交通要道,進山路口書寫森林防火標語,張貼森林防火戒嚴令,鎮政府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揮部,落實了過硬的森林防火措施,與各村簽訂了護林防火責任狀,責任狀要求各村必須書寫50條以上護林防火標語;監護好痴、呆、傻及小孩等對森林火災可能有危害的人員;如果發生一起火災,將扣除轉移支付資金300—500元,火災兩起以上的村支部書記實行誡勉。會議還要求各機關單位掛點重點火災村,全鎮共22個單位,每個單位最低掛點2個村,火災發生時,掛點單位必須同鎮政府、林業站一同前往救火,對沒有到達的單位,鎮進行通報批評與扣款處理。

特產主要有蠶繭、肉糕(即魚肉年糕)、老米酒、板栗、野生茶油、野生葛粉及野菜。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張家畈地處大別山南麓,山勢崇隆,蜿蜒伸展、山形奧折起伏無端;層巒復澗,秀谷相迭;林木蓊翳,物產豐阜。這裡盛夏季節日平均氣溫保持在30℃左右,年氣溫平均在20℃ 左右。

山上有各種野菜約30多種,野生動物150多種及珍稀植物350多種。山上有很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如野生蘭花、野百合、刺玫、杜鵑,香樹、檀樹,紫竹野生,茶樹、野生蕨菜、苦菜等。藥材不下幾十種:菖蒲、草烏、蒼朮、天冬、天麻、桔梗、丹參、苦參、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蕎麥、薏米等等。還有很多種野果:野生板栗、山楂、李子、楊桃(其實是野獼猴桃)、野柿子、。還有幾十種好吃野生蘑菇,如雞爪菇、松樹菇等。珍稀動物有北豹、梅、野豬、水獺、草狐、娃娃魚、斷板龜、銀環蛇等。植物千餘種,大宗特產有桑蠶、板栗、菊花、柿子、銀杏等。還有大量珍貴中藥材如蔓荊子、天麻、杜仲等等。

水資源

水資源分為境內河流水源、過境河流水源、蓄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境內河流湔江——小石河、土溪河等年均流量達32.21立方米/秒,徑流量為10.16億立方米,年均有效降水3.8億立方米;過境河流人民渠、東風渠、蒲陽河-青白江,每年可補充張家畈鎮供水2.6億立方米,全張家畈鎮可利用河流水資源達到16.56億立方米;水庫蓄水0.25億立方米,地下貯水3.97億立方米,常年可利用儲、蓄水存量達4.22億立方米。

張家畈鎮水資源總量大,供水水質好,常年可穩定提供工業用水的餘量大。張家畈鎮工業用水保證體系採用四級保障措施(境內河流、過境河流、蓄水水源、地下水水源)的措施非常有效,從近20年歷史情況來看,從未出現過供水障礙。

水資源及污水處理:張家畈鎮北部為丘陵山區,屬於龍門山脈中段;南部屬湔江河流沖積扇平原,是組成川西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江河縱橫,降雨充沛,年均降水量達到924.7毫米,水能蘊藏豐富。全張家畈鎮現有污水處理廠2座,日處理污水能力2.3萬米3。現正積極籌建一座日處理能力2萬米3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和一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十一五」期間,擬擴建第二水廠至18萬噸或新建1座10萬噸的自來水廠,同時加強蒙陽等重點城鎮的自來水供水能力建設及配套管網建設,並做好張家畈鎮關口大型水庫建設前期工作。

旅遊資源

什子寨

什子寨又名「什子山寨」、「石頭寨」、「石馬寨」。其形狀酷似筆架,又得名「筆架山」。當地人習慣於稱此山寨作「石頭寨」。明代邑人避戰亂,在此結寨而居。寨在主峰,用石頭建造,名曰「什子山寨」。明清之季著名的「蘄黃四十八寨」之一。位於張家畈李家山村、林峰、門前垸村之間。地理方位:東經115°16′,北緯31°5'。主峰海拔1038米,西、北兩方山勢壁削,東、南兩方各有一條石徑可供攀登。傳說若干年前劉閣老朝庭被貶後,在此立寨為王,在這石崖之上用石頭築起石城故曰「石頭寨」,石城石牆石門和炮眼至今保存完好。民間傳說劉閣老很富有,有金犁金耙金牛,寨下的金牛坪就是當年金牛放牧的地方,至今住有兩戶村民和一座小廟。

于成龍石刻

"于成龍題字刻石"位於張家畈什子寨山腳下的屈家畈村新橋垸後的一處竹林內,有一塊高過一丈,闊逾八尺的大石上,記載有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武昌知府于成龍在石頭寨剿匪留下的石刻,上面刻有「龜山以平,龍潭以清,既耕既織,東方永寧」十六個大字,落款是「黃州太守于成龍」,(有年號但看不清楚),是否于成龍親筆所寫還有待考證。

龍潭

在仙女岩正下方的群山中有一個深水潭,從什子寨腳下的屈家畈村盤山而上,三公里處靠右手沿河而下500m就是龍潭,急流潺水之聲,響徹河谷,使人震耳欲聾。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山洪暴發,有條巨龍沿河而下,到此處時,神龍黃尾一擺,金光沖天,之後便成此潭,故曰龍潭。據研究發現,此潭的形成可能是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多米高山中十幾條大小河流、數萬畝徑流常年累月經急水沖洗,經億萬年衝撞而形成。歷史上把這方圓數十里幾條沖叫做龍潭沖。龍潭下面河二岸的村莊就是初卡河灣和柏樹咀灣,河裡是光唇魚、斷板龜、娃娃魚等的生活聖地。

其潭口寬約5米,悠悠綠水其深莫測,傳說用三兩蠶絲單接起來還無法探底。聽古人傳說龍潭深通海底,足見龍潭深度了得(據勘測隊告知,當年並未測出實際深度),為了印證這一神話,當地(柏樹咀灣)村民各自帶來了家裡很多麻繩系住秤砣測量,最終也沒有弄出個深度,可想而知,這深水潭有多深,曾有屈原後裔屈氏至此詩云《龍潭情》這樣寫道:「龍潭潭水深千尺?萬兩黃絲不知深,敢問奇觀何處有?天下順數是麻城」。這個神秘的深水潭還有很多奇聞,有待進一步去探索發現。

這裡山水相間、森林茂密、溪泉潺漾、山花爛漫、民風淳樸、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徜徉在麻城市張家畈鎮黃市鄉屈家畈村的西北部大山中,層巒疊嶂,綠漪漣漣,蒼松翠柏,古木參天,蔚藍的天際里,朵朵白雲悠然自得,到此便是世外桃源。而龍潭大峽谷和雄奇秀美的仙女岩就藏在這個神秘的聖地,附近懸崖峭壁在龍泉中相互輝映,龍潭和仙女岩相處在同一群山之中,離龜峰山風景區只有5公里,這裡的山巒跌宕起伏,河水清澈碧透,峽谷風景優美,是麻城三台八景龍潭春色景點觀賞地之一。龍潭之處的鄉野不僅風景秀美,而且水資源豐富,天然無污染,盛產珍稀動植物。

追溯歷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二十五軍經常在龍潭一帶活動。白天,將士們出去打土豪分田地,晚上,就進山安頓休整,軍隊利用這裡獨特的地形,打了不少勝仗,還聽說當年紅軍經過此地攻打南京,中國現代史上已有記載。

仙女岩神話

仙女岩位於龜峰山以南,素曰:東有「龜峰山旭日,南有「七仙女下凡」一說,仙女岩卻更富傳奇色彩,傳說七仙女在此下凡,在山岩上可見到仙女足印,還有一箭痕,據說八仙張果老坐在蛤蟆石上乘旭日連神功,巧遇對面下凡仙女梳洗,故連放三箭,以挑逗仙女(在懸崖上一面能見到一箭尾之痕,懸崖另一面有箭頭之痕,另還有一完整箭痕),憤怒的仙女,情急之下,以手中木梳為器棄置於蛤蟆石上的張果老,由於仙女心急,並未擊中張果老,故蛤蟆石上有完整的梳痕,在仙女岩腳下的獅子出來至長潭喝龍泉,見到絕美憤怒中的仙女時笑了,忍不住口中流涎,所以當地村民有「張果老放箭,七仙女下凡,七仙女置梳,獅子流涎」一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深不可測的龍潭,神秘的仙女岩、救兒潭、長潭、獅子岩、什子寨、虎形地、蛇口、蛤蟆石、大林樹、棺材潭、野豬潭、墊子潭等等,天地靈性,水秀山清,不愧天下一絕。

1990年7月1日仙女岩山體發生地殼運動,仙女岩岩頂出現一股巨大洪流,山洪瀉閘般一涌而下,山腳下的初卡河灣村民連夜聚集至柏樹咀灣和泡桐崗灣,據說有人見到一金色黃龍再次騰空躍起,瞬間消失於雲霧之間,確切事實無法考證。國家地震局派地質學家來此勘探,考慮仙女岩一帶有地下河,初卡河二岸懸崖峭壁,可能發生巨大泥石流,山體滑坡而導致村莊埋沒,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當地村民們通過艱辛的努力,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龍潭沖家鄉,美麗的龍潭沖哺育了這一帶的村民,他們民鄉純樸,一家有難,大家幫忙;雋秀的仙女峰讓這裡盛產帥哥美女,水秀山青造就了這裡處處都是一幅「一水一山一世界」的畫面。

杜鵑花溪漂流

龜峰山杜鵑花溪漂流位於國家AAAA景區龜峰山,漂流處於一個天然的峽谷之中,怪石林立,風光旖旎。杜鵑花溪漂流全程漂5.7公里,沿途有39潭、8瀑、26灘,還有金龍潭借水、銀子石還情、相見灣遺恨、二里河甲長、茶麻古道、八爹山萬畝竹海、影子石消魂、娘娘墳祭母等豐富的民間傳說,有敦煌莫高窟的發現者王圓祿的出生地及其足跡、鳳凰寨的天下第一門和天下第一鎖、什子寨及宋末麻城縣衙遺址,有唐朝李世民、程咬金等歷史人物足跡等深厚文化、有朝陽觀、鳳凰寺張天師等濃厚的道家文化。

王家邊水庫與王圓籙故居

龜峰山分水嶺的那一邊,有個叫王家邊的地方,高高的山頂上有一座天池一般美麗的水庫,碧水常年不涸,溪水流過的溪澗蜿蜒洄環,短短數千米的河道,卻有上百米的天然落差,故而一路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處自然天成的瀑布。

那水庫的源頭,很久以前有一個香火旺盛的廟觀—朝陽觀。曾幾何時,一個當地少年因為家境貧寒而出家當了一名道士。後來,由於兵荒馬亂,廟觀毀了,小道士不得不背井離鄉,最終流落到了大漠敦煌,他,就是當下遭到許多人唾罵的敦煌道士—麻城王家邊的王圓籙!眾所周知,王圓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者。在中國近代史研究者眼中,王圓籙被認定為造成敦煌文物大量流失的罪魁禍首。如今,在水庫邊上有所房子,牌匾上寫着「王圓籙故居」。

娘娘墳

位於張家畈東南溝,龜頭東南約三里處。墓碑上刻有「聖后娘娘之墓」字樣,字跡清楚。娘娘墳現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娘娘系化主夫人,當年化主爺到能仁寺出家,不能返俗回家,其結髮妻念夫心切,前來探望。受佛門清規戒律,化主避而不見,只叫人贈娘娘500兩白銀。娘娘很氣惱,便扔掉銀子,返途之中鬱悶而死。有好善施主將其屍體埋于山中,修建此墓。傳說化主夫人還是三從四得的典範和忠孝節義的巾幗英雄,她一貫主張化干戈為玉帛,不贊成與土主鬥法。後人為紀念她又修了一間屋,四時供奉娘娘。

張家畈境內還有很多景點,如朱咀岩、銅鑼岩、獅子岩、萬姑洞、方姑洞,等等。

視頻

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張家畈鎮蔡店河宋水明打人案件派出所說沒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