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憶幼子》是一首詞,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本詩主要講述了遠在異鄉的杜甫觸景生情感慨孤獨、思念兒子的情感。

《憶幼子》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

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憶幼子[2]

作者;杜甫[3]

時代;唐代

類型;詞

作品原文

驥子春猶隔,鶯歌暖正繁。

別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

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

注釋譯文

【鶴注】此至德二載春,公在長安作。公幼子宗武,小名驥子。

驥子春猶隔①,鶯歌暖正繁②。別離驚節換③,聰慧與誰論④。

澗水空山道⑤,柴門老樹村⑥。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⑦。

(此章,情景間敘。鶯歌節換,言景。子隔誰論,言情。澗水柴門,家在鄜州之景。愁睡晴軒,長安思子之情。春猶隔,自去夏離家,至春猶隔也。【趙汸注】本是聽鶯歌而憶幼子,起用倒敘法,即所云"恨別鳥驚心"也。)

①《北史》:裴宣明二子景鸞、景鴻,並有逸才,河東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

②【黃生注】鶯歌,暗比學語之兒。樂府古詞:"花笑鶯歌詠。"盧照鄰詩:"鶯啼知歲隔。"

③蘇武詩:"良友遠別離。"鮑照詩:"何言淹留節回換。"

④諸葛武侯《與兄瑾書》:"瞻今八歲,聰慧可愛。"

⑤《尚書》孔安國傳:通道所經,有澗水壞道。魏徵詩:"空山啼夜猿。"

⑥曹植詩:"柴門何蕭條。"《抱朴子》:"午日稱仙人者,老樹也。"

⑦樁康《與山濤書》:"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生注】俯字善畫炙背之態。何遜詩:"晴軒連瑞氣。"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5]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