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押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

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

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1]、《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

押韻作用

人在記憶詩詞時,是以整塊進行記憶,比零碎記憶更容易記住。而押韻能夠精細地將每句詩句分塊記憶,這就是押韻的詩歌容易記牢的原因。

此外,大腦裡面有掌控節拍的器官,正因此押韻的詩歌能夠產生抑揚頓挫感。

分類

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

  • 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

  • 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原、昏在同一個韻部,普通話說不押韻是由於讀音變化所致)。

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

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韻。(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古絕,屬於古風詩範疇)

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註: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但絕不可以跨韻部通押,比如前面押「一東」韻,後面押「三江」韻,這就成了換韻或出韻。

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2]

避忌

1、忌重韻: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複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

視頻

押韻 相關視頻

詩詞押韻知識
詩詞押韻知識(下)

參考文獻

  1. 唐韻,詞典網,2019-11-12
  2. 押韻規則介紹,習古堂國學網,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