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探秘圓明園皇家護衛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明園

來自網絡的圖片

探秘圓明園皇家護衛營圓明園,當之無愧的萬園之園,不僅景色稱絕世界,更是清朝皇帝長年居住、辦公的地方,堪稱清朝的「神經中樞」。清朝皇帝會選派怎樣的精銳部隊來保衛這裡?又是如何嚴密布置層層設防?[1]

雍正二年(1724)欽定,圓明園專設八旗護軍守衛,選在京八旗官軍,前往駐紮,設營總8人,分別統領各方護軍。府三旗護軍營(雍正十年始設營總一人)與八旗護軍營合稱為「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簡稱為『圓明園護軍營』)」,簡選主公大臣統轄營務。皇帝駐園來往,自城至園沿途,派本園護軍保衛。

圓明園護軍營的組成,一部分是由京城八旗護軍抽調的,一部分是由八旗養育兵及閒散內挑補的。八旗護軍額為5700多人(包括護軍、馬甲及養育兵),內務府三旗護軍營(或稱「包衣營」)為300餘人,八旗營及包衣營共為6000餘

  圓明園護軍營的統領官,為掌印總統大臣1人(乾隆十六年定),總統大臣若干人(由王公大臣內兼充,無定員),下面八旗營設有營總8人,護軍參領8人,副護軍參領16人,署護軍參領32人,護軍校、署護軍校各128人(以上各職人數,都是八旗合起來的人數,各旗人數同)。另有筆帖式31人,隨八旗營總辦理文移事務。

  包衣營有營總1人,護軍參領、副護軍參領、署護軍參領各3人,護軍校8人,副護軍校3人(參領以下各級人數是三旗合起來的人數,三旗人數同)。並有筆帖式4人,隨本營營總辦理文移事務。

  圓明園護軍營的章奏、文移事務,由八旗營與包衣營簡選官員辦理。計總管2人,參領2人,護軍校4人,筆帖式8人。以上人員職銜之前都冠有「協旗事務」四字。

  圓明園護軍營在外三營中最大,保衛面積最廣,北達馬連窪、黑山扈,西至玉泉山靜明園,南達長河邊的東冉村、藍靛廠,東至中關村、五道口一線。八旗駐防區域分配的極為合理。北部側重設四旗駐防,西北部設兩旗,東南兩向因靠京城,僅各設一旗。

  左翼四旗:鑲黃旗營房在圓明園北,樹村村莊西,今存遺址。正白旗營房在北京體育大學西側,舊時營中寬街已通公共汽車。鑲白旗主營房在圓明園東北隅,今圓明園東路北部西側,鑲白旗設有小營房,今為清華附中。正藍旗營房在清華大學南側,今成府路東段即為昔日正藍旗營房南側頭條和虎皮牆。

  右翼四旗:正黃旗營房在圓明園西北肖家河處,今362路公共汽車穿營而過。隨着時代的延續,正黃旗又在清河南北兩側興建了正黃旗河南新營、河北新營。正紅旗在安河橋北,西臨今京密引水渠,北靠龍背村。鑲紅旗旗營在青龍橋西邊的下道府和功德寺之間,今有公共汽車從昔日營房十字街穿過。鑲藍旗營房在頤和園南的長河西畔,現遺址的地名稱為「老營房」。名稱是與後置的外火器營建置年代比較而言。鑲藍旗營房與外火器營的建置為藍靛廠的繁榮、興隆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圓明園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性,圓明園護軍營又設內務府三旗護軍營輔佐。內務府是清代掌管「宮禁」的事務機關,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包括起居、夜宿,都由內務府承辦,漢語「家」的意思在滿語中稱「包衣」,故內務府三旗護軍營又稱「包衣營」,其作用職責是掌守圓明園各宮門門禁。三旗為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包衣營有營總1名,每旗有護軍參領1名、副護軍參領1名、署護軍參領1名、護軍校3名、副護軍校3名,全營有筆帖式4名,隨本營營總辦理文移事務。包衣營共有兵丁300名,起着警衛宮苑的作用。

  圓明園護軍營曾稱「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護軍營」,兩營兵丁達6000餘人。試想,這麼多名兵丁每戶有3至4名家屬。那麼,圓明園護軍營將有3萬多人。

  圓明園護軍營為了培養後代,在所屬旗營內設學校,以教八旗子弟。由於北部四旗較為集中,正黃、鑲黃、正白、鑲白四旗合辦官學一所,而正紅、鑲紅兩旗合辦一所。正藍、鑲藍因地勢與其他營房相距甚遠,故每旗各設官學一所,每所均有旗營總管指定的教習掌教學生學習事務。共設教習6人。

  與圓明園護衛有關的還有一哨子營。哨子營屬正黃旗旗營管轄,哨子營全部由蒙古籍騎兵組成,晝夜巡視圓明園牆垣。其馬圈在今國際關係學院處。由於蒙古八旗的食宿、所居地域與當時的漢人有一定的差別,時居大有莊、坡上村的漢人習稱這些哨子營騎兵為「韃子」,所以此營漢人稱之為:「韃子營」。對於在昔日飛揚跋扈的朝廷兵丁,平民對其惡感仍不得發泄而稱之為「騷韃子」。今日仍有地圖、標誌牌及世間口語稱「哨子營」為「騷子營」或「韃子營」,在民族團結的今天,這都是不合適的。現藏於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清兵部左侍郎禧恩的奏摺,就說明了哨子營的性質和維持當地治安的作用。

  圓明園護軍營昔日遺存很多,給人們留下的資料和文物當屬昔日八國聯軍入侵京城焚燒圓明園時,護軍營的將士們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圓明園八旗印房,在北京大學西校門北,紅橋西側河的南岸,為一處三合院,其中正廳5間,坐北朝南,東西配房各3間,院前有屏風門一座。筆者認為這是圓明園八旗印房的一部分,僅存的後院而已。因為圓明園共有護軍房舍11808間,內務府包衣營96間,護軍參領廨舍520間,可見圓明園護軍營是一個龐大的軍政機構

  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建築在平原田野上,營內的建築大多相同,旗營房、關帝廟、檔子房、官道、寬街、院落均按清廷建制而設。正黃旗營房建在圓明園西北方向,扼守西北門戶,旗營兵丁是滿洲、蒙古兵組成。營區呈正方形,每面長均一里,營區有三合土夯實,外皮由磚砌的泥鰍背罩面和封頂的營牆,營牆外有排水壕溝,更顯得營牆的高大和營區的森嚴。營區內有「田」字形大道,正中的「十」字寬街通向東、西、南、北四向營門。寬街兩側種植高大國槐,每至春夏季,槐花泛香,葉茂如傘。大道主體上又分出多條東西向的小路,滿人習稱為「條」,多稱頭條、二條、三條…每條胡同寬約六尺,可容馬車通過。胡同北側即為旗營兵丁院落。

  旗營房屋、院落有一定的規制,不可超越、造次,否則將受到處罰。旗丁的院落由起脊道士帽門樓、彎影壁和正北歇山灰色合瓦的正房構成。正房多少按旗丁等級來分配。營中最高領導為參領,住房為13間,配有馬廄,標準的四合院,以下副參領、署參領,護軍校為8至4間不等,旗丁則為2至3間。跨入旗家小院,迎面有磚砌影壁,右側不通,只能從左側繞過。繞過影壁,小院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只是影壁右側不通的方向立有祭祖的索倫杆子一根,上置斗盒,內放食物,供天鳥來吃。

  營房內有檔子房、錢糧房,是存放營中公文、旗案和發放俸米、俸銀的辦公地點。錢糧房外的木架上懸掛有銅板一塊,形似滿洲婦女頭上戴的大拉翅(扁方),滿營稱之為,起到敲鐘的作用。每逢營中有事需要召集旗丁開會時,藍翎長便敲相呼,不一會兒,全營的老小都會集中到營中的十字街口上來。八旗旗營均有教場,以供旗丁練習騎馬、射箭、馬步之用。

  1983年,在清華大學南部出土一塊墓誌碑,墓主為「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諱亮字明亭任公」。碑銘全文如後: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明亭公在出入賢良門內,遇敵人接仗,殉難身故。技勇三學,公中之人念其平生飛直,當差謹慎,一遇此大節,實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記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

勇哉明亭,遇難不恐。

    念食厚祿,必要作忠。

    奮力直前,寡弗敵眾。

    殉難身故,忠勇可風。

  咸豐辛酉四月河間王雲翔撰並書技勇三學。

  碑主屬圓明園護軍營中的內務府包衣營中的善撲戶。清政府時,朝中專設有承應皇帝漁獵與演藝的尚虞備用處和虎槍營及善撲營。

  善撲營主要演習摔跤、射箭、騎馬、較弓力、移石等項,遇筵宴蒙古王公,善撲營的兵丁的藝丁都要預備表演技藝,遇皇帝出巡,則與護軍營一體,隨班護衛。所以,任亮能夠出入圓明園賢良門處。

任亮墓誌的出土,無疑證明了圓明園在被英法聯軍搶掠時,曾遭到八旗軍士的抵抗,軍士們忠勇為國,壯烈殉難,為中華民族譜寫了一曲反抗侵略、保衛祖國的壯歌。[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