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康熙帝15位早殤皇子身葬何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熙帝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康熙帝15位早殤皇子身葬何處?康熙帝一生共有35個皇子,但其中的15位皇子在幼年夭亡,死亡率高達了43%。單說給康熙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容妃,五位皇子中就有四位皇子早殤。眾位皇子、皇孫、嬪妃在壽終正寢之後,都安葬到了陵園、妃園,那麼這些早殤的皇子又身葬何處?[1]

容妃的四位早殤皇子

清代后妃中有三位生育了6個子女,可謂生育數量最多的。而這三位后妃中的其中一位就是康熙帝的榮妃。容妃,這位給康熙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生育了五位皇子,一位皇女。

榮妃是最早被納入後宮的嬪御之一。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日早晨她生下了一個皇子。當時馬佳氏也不過十二三歲,為康熙帝侍寢時也不過十一二歲。這個皇子的降生,使當時年僅14歲的康熙帝第一次嘗到了當父親的滋味。所以康熙帝非常地高興。他認為皇子的誕生是上天給他降下祥瑞,是國家的吉祥的象徵,因此給這個皇子起名為「承瑞」。承瑞是康熙帝55個子女中第一個來到世上的,他是名副其實的皇長子。可能是母親年歲太小,還不到生育的成熟期的緣故吧,身為皇長子的承瑞在世上只活了兩年零8個月就夭亡了,所以康熙帝的皇子在大排行時,未將他排在內。康熙十年(167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夜間,馬佳氏又生皇子賽音察渾。未想到這個皇子還是享年不永,只活了兩年零3個月,就追隨他的哥哥去了。這個皇子如果大排行的話,應排行為皇四子,可大排行時也未將他排在其中。馬佳氏在康熙十三年(1684年)四月初六日又生皇子長華,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二十一日又生皇子長生。長華、長生也都早夭,在大排行時未排在內。榮妃的家庭既不是名門望族,也不是功臣之家,她一生能為皇帝生了5個皇子、1個皇女,表明她不僅長得很漂亮,善於逢迎,深得皇帝的寵愛,也表明的生育能力十分旺盛。她是清朝生育皇子最多的妃子,也是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

葬入妃園寢的惟一皇子允祄

誰也不會相信,堂堂的大清皇帝的皇子死後會葬入妃園寢。可事實還真的有這碼事。根據《陵寢易知》上的葬位圖和葬位歌訣明確告訴我們,康熙皇帝的皇十八阿哥葬在了景陵妃園寢內。48名妃嬪、1名皇子,再加上一個空地宮,這座園寢內應該有50個寶頂(墳頭)。可是實際一數,只有49座。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少了1個?真是太奇怪了。後來在一次植樹時,在景陵妃園寢後院東牆根下發現了一個小地宮,在水裡泡着一個小棺材,未敢動,馬上就埋上了。根據葬位圖和葬位歌知道,這個小地宮內的小棺材就是十八阿哥。十八阿哥為什麼不建墳頭?原來在清初,早殤的皇子死後,都使用紅色的小棺材,埋入地下後,在地面上不堆墳頭,不栽樹,不留任何痕跡。事實證明十八阿哥死後就是這樣辦的。這樣少一個墳頭的謎就解開了。可是為什麼要將十八阿哥葬入妃園寢呢?

十八阿哥就是皇十八子,叫允祄,生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月初八日,他的母親是順懿密妃。康熙帝對眾皇子教育很嚴。從幼年就對他們進行騎射、國語(滿語)等方面的教育。無論是行軍征討,還是圍獵出巡,都讓許多皇子陪駕隨行,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實踐經驗,鍛煉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小就接觸社會,了解民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到塞外巡。這次隨駕同行的共有7個皇子,最小的就是皇十八子允祄,當時只有8歲,按實足年齡算,只有6歲零9個月。這么小的孩子就要着騎馬,背着弓箭,跟隨皇父長途跋涉,到塞外打獵。那可是金枝玉葉的皇子啊!現在誰捨得讓6歲多的孩子受這些苦、這些累啊!這年的八月份,當他們行到永安拜昂阿這個地方時,允祄得了重病,不得不留在那裡醫治。雖經多方搶救,仍不見效,竟於九月初四日死在那裡。後來將他葬入了景陵妃園寢。其墓位於第三排東數第一座寶頂的東旁。

康熙皇帝有35位皇子,短命夭亡的有15位。其中有在允祄前死的,有在允祄後死的。有比允祄歲數大的,有比允祄歲數小的,那14位早殤皇子都未葬入妃園寢,為什麼偏偏把允祄葬入妃園寢呢?

有人說,允祄死的時候只有8歲,年齡太小,不值得為他單獨建園寢,所以就葬入了這座妃園寢,這樣既省事又省錢。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不對。在康熙帝的15個早殤的皇子中,有的活了幾歲,有的只活了幾天,允祄活了8歲,在15個早殤皇子中還是年齡較大的呢。那14個怎麼不葬入妃園寢呢?所以這個說法不成立。

還有人說,允祄的生母順懿密妃葬在這座妃園寢內。為了讓他母子二人在九泉之下也能在一起,長倚母親的膝下,所以才將十八阿哥允祄葬在這座妃園寢內。這種說法也不對。因為康熙帝的早殤皇子的生母大部分都葬在了這座妃園寢內。為什麼不將那些早殤皇子也葬在這座妃園寢內,與他們的母親在一起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成立。

還有人說,允祄最受康熙帝的喜愛,所以把他葬在妃園寢,讓他死後與父母長期在一起。這表面上看似乎也有道理,實際上也不對。要論15位早殤的皇子中,最受康熙帝喜愛的莫過於孝誠皇后所生的嫡子承祜了。承祜死時只有4歲,康熙帝正陪着他的祖母孝莊皇后在赤城溫泉病療疾。當他聽到承祜死的消息後,悲痛萬分。在行宮裡白天很少出來。只有給皇太后請安的時候,在皇太后面前故意裝成坦然自得,不讓皇太后看出來,以免皇太后傷心。可是給太皇太后行完禮之後,回到行宮依然是悶悶不樂。這足以說明承祜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也表明康熙帝是多麼喜歡承祜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把承祜葬入妃園寢呢?所以這個說法也講不通。

到底為什麼將允衸葬入妃園寢,至今也是一個謎。

景陵妃園寢內這塊長滿草的地下埋葬着十八阿哥,墓上無封土

另外14個早殤皇子葬到哪裡去了?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皇十八子允祄葬在了景陵妃園寢內。可那14名早殤的皇子葬到哪裡去了?

大清會典》記載:「康熙年間定,凡皇子初殤,皆備朱式小棺,祔葬於黃花山園寢,惟開墓穴平葬,不封不樹。」在康熙年間,黃花山下只有榮親王園寢、裕親王園寢和純親王園寢。是將這些早殤皇子葬在了這3座園寢之內,還是在這三座園寢之外?看來已成難解之謎。[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