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宿左省》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1]

《春宿左省》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這首作於乾元元年(758年)的五律,描寫作者上封事前在門下省值夜時的心情,表現了他居官勤勉,盡職盡忠,一心為國的精神。全詩八句,前四句寫宿省之景,後四句寫宿省之情,敘述詳明而富於變化,描寫真切而生動傳神,體現了杜甫律詩結構既嚴謹又靈動,詩意既明達又蘊藉的特點。

乾元元年(758年)的九月,唐軍收復了被安史叛軍所控制的京師長安;十月,肅宗自鳳翔還京,杜甫於是從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遺。唐時左拾遺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諍,小事上封事。

目錄

作品原文

《春宿左省》[2]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詞句注釋

⑴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遺所屬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同為掌機要的中央政府機構,因在殿廡之東,故稱「左省」。[3]

⑵掖垣:門下省和中書省位於宮牆的兩邊,像人的兩腋,故名。

⑶臨:居高臨下。

⑷九霄:在此指高聳入雲的宮殿。

⑸金鑰:即金鎖。指開宮門的鎖鑰聲。

⑹珂:馬鈴。

⑺封事: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白話譯文

左偏殿矮牆遮隱花叢,日已將暮,投宿的鳥兒,一群群鳴叫着飛過。

星臨宮中,千門萬戶似乎在閃爍,靠近天庭,所得的月光應該更多。

夜不敢寢,聽到宮門開啟的鑰鎖,晚風颯颯,想起上朝馬鈴的音波。

明晨上朝,還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裡不安,多次地探問夜漏幾何?

作品鑑賞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起首兩句描繪開始值夜時「左省」的景色。看起來好似信手拈來,即景而寫,實則章法謹嚴,很有講究。首先它寫了眼前景:在傍晚越來越暗下來的光線中,「左省」里開放的花朵隱約可見,天空中投林棲息的鳥兒飛鳴而過,描寫自然真切,歷歷如繪。其次它還襯了詩中題:寫花、寫鳥是點「春」;「花隱」的狀態和「棲鳥」的鳴聲是傍晚時的景致,是作者值宿開始時的所見所聞,和「宿」相關聯;兩句字字點題,一絲不漏,很能見出作者的匠心。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此聯由暮至夜,寫夜中之景。前句說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宮殿中的千門萬戶也似乎在閃動;後句說宮殿高入雲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別多。這兩句是寫得很精彩的警句,對仗工整妥帖,描繪生動傳神,不僅把星月映照下宮殿巍峨清麗的夜景活畫出來了,並且寓含着帝居高遠的頌聖味道,虛實結合,形神兼備,語意含蓄雙關。其中「動」字和「多」字用得極好,被前人稱為「句眼」,此聯因之境界全出。這兩句既寫景,又含情,在結構上是由寫景到寫情的過渡。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這聯描寫夜中值宿時的情況。兩句是說他值夜時睡不着覺,仿佛聽到了有人開宮門的鎖鑰聲;風吹檐間鈴鐸,好像聽到了百官騎馬上朝的馬鈴響。這些都是想象之辭,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勤於國事,唯恐次晨耽誤上朝的心情。在寫法上不僅刻畫心情很細緻,而且構思新巧。此聯本來是進一步貼詩題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寢」兩字,描寫他宿省時睡不着覺時的心理活動,另闢蹊徑,獨出機杼,顯得詞意深蘊,筆法空靈。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最後兩句交待「不寢」的原因,繼續寫詩人宿省時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緒不寧,所以好幾次訊問宵夜到了什麼時辰。「數問」二字,則更加重了詩人寢臥不安的程度。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種悠悠不盡的韻味。結尾二句由題後繞出,從宿省申發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語句矯健有力,詞意含蓄雋永,忠愛之情充溢於字裡行間。

這首詩多少帶有某些應制詩的色彩,寫得平正妥貼,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詩八句,前四句寫宿省之景,後四句寫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將曉,自將曉至明朝,敘述詳明而富於變化,描寫真切而生動傳神,體現了杜甫律詩結構既嚴謹又靈動,詩意既明達又蘊藉的特點。

名家點評

《韻語陽秋》:「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蓋憂君諫政之心切,則通夕為之不寐。想其犯顏逆耳,必不為身謀也。

《唐詩廣選》:趙子常曰:凡為五言,工在一字。謂之句眼。如此詩三、四「動」字、「多」字……之類是也。山谷云:「拾遺句中有眼」,推此可見。劉會孟曰:「星臨」句與「風連西極動」相近,「星臨」較奇。

《詩藪》:「九衢寒霧斂,萬井曙鍾多」,右丞壯語也,杜「里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精彩過之。

杜詩說》:五、六是腹中有事、憂上猜疑,寫得逼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正大冠冕,近臣規度。趙雲龍曰:情思宛然,故自可想。

《唐詩評選》:前四句皆不寢之景,一字不妄。杜陵早歲詩,固有典型。

《唐詩摘鈔》:「宮雲去殿低」、「月傍九霄多」,皆形容宮殿之高耳。五恐宮門已開,六恐朝上已集,及數問夜漏如何,極盡胸中有事,競夜無眠光景。又云:五、六本一意,看他句法不合掌。不寢即不寐,用寐字便不老。

杜詩解》:此詩之妙,妙於將題劈頭寫盡,卻出已意,得大寬轉。

《唐詩歸折衷》:唐云:「花」見「春」,「暮」見「宿」,五字寫盡題目(「花隱」句下)。鍾云:「動」字之景,在「萬戶」上看出。敬夫云:「動」字有神氣(「星臨」句下)。敬夫云:山野之言易工,仁宦之詩每俗。如「避人焚諫草」、「明朝有封事」,仕宦事也。沉冠冕之中,風神掩映矣。二詩神韻悉敵,以法律論之,稍遜「盡刻傳呼」之作。

《瀛奎律髓匯評》:陸貽典:盡忠補過之意,溢於言表。查慎行:靈武即位以後,缺事多矣。岑嘉州云:「聖朝無缺事。」不如老杜「明朝有封事」為紀實也。何義門:「金鑰」自內出,「玉珂」從外入。紀昀:平正妥帖,但無深味。三、四賦現景,詩話穿鑿無理。結二句是五、六註解。無名氏(甲):因星月而撫民之愛,事主之忠,具見於此,所謂「文章有神」也。無名氏(乙):神采貫古,五、六展拓虛空。

《杜詩詳註》:趙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謂之「句眼」。如此詩,三、四「動」字,「多」字,乃「眼」之在句底者。山谷云:「拾遺句中有眼」,篇篇有之。

《原詩》:又《宿左省》作「月傍九霄多」句。從來言月者,只有言圓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則曰:「月傍九霄高」,以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試想當時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盡括此夜宮殿當前之景象。

《載酒園詩話又編》:老杜五言委,善寫幽細之景,余萬喜其正大者,如「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真堪羽翼《風》《雅》。

讀杜心解》:按三、四,只是寫景,而帝居高迥,全已畫出。後四,本貼「宿」字,反用「不寢」二字,翻出遠神,都無滯相。

《唐詩近體》:「動」字警,「多」字有義味,他人不敢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起有秀致,三、四雄亮名句,然一險一爽。在五、六自趨問結耳。

《峴傭說詩》:「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是華貴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4]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於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春宿左省

參考資料

  1. 春宿左省的解釋 古詩文網
  2. 《春宿左省》 古詩文網
  3. 古詩春宿左省杜甫帶拼音版 親親寶貝 ,發布時間; 2017年09月25日 11:53
  4.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