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察冀邊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晉察冀邊區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山西(晉)、察哈爾河北(冀)接壤的地區建立的一個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導的政權。至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演變為晉察冀解放區

建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開始。在西安事變之後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的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在同年9月從其根據地陝北東渡黃河,開入山西、河北交界的五台山地區。9月25日,八路軍主力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1]陽明堡大捷。之後10月,八路軍總司令部離開五台山,一一五師副師長兼政治委員的聶榮臻奉命留下建立根據地,展開游擊戰。其麾下有楊成武的一個獨立團、一個騎兵營(連長蔡順禮、劉雲彪),另有兩個連及一批軍政幹部,約二千人。11月7日,成立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唐延傑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他們迅速占領了冀西北、察南、晉東北多個縣城。

同時,原東北軍的國民革命軍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在團長呂正操率領下趁國軍南撤脫離五十三軍,建立冀中根據地。

發展

晉察冀邊區地處同蒲線以東,正太線石德線以北,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一線以南,東臨渤海。行政上劃分(1942年時)為北嶽、冀中、冀察、冀熱遼四個區。區內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嶽地帶。總面積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五百萬。政府常駐阜平縣及其周邊地區,抗戰勝利後轉到張家口。

邊區成立後,1938年2月為了配合國軍正面作戰,對平漢路等交通幹線實施破襲戰。同年秋粉碎了日軍五萬人的25路大「掃蕩」。1939年11月在反「掃蕩」戰鬥中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這是抗戰中第一個擊斃的日軍中將。1940年,聶榮臻指揮晉察冀邊區46個團參加百團大戰

白求恩中國的主要時間1938年到1939年就是在晉察冀邊區工作[2],也犧牲在那裡。

1941年到1942年,日偽軍隊對晉察冀邊區發動「鐵壁合圍大掃蕩」、「五一大掃蕩」和大規模「肅正作戰」,修築大量道路、封鎖溝、據點。晉察冀邊區則派出「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作戰。晉察冀邊區的生產條件落後,又有日偽威脅,發展生產不易。邊區政府通過開展減租減息、建立互助組織、民主選舉等手段得以在艱苦戰爭環境下發展生產。1943年最後一次「掃蕩」之後,日軍無力再進行大規模掃蕩。

1945年大反攻作戰中晉察冀軍隊包圍北平天津,占領張家口、承德山海關等七十多座城市,正規軍發展到32萬餘人,民兵發展到90餘萬人。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爭結束。

視頻

晉察冀邊區 相關視頻

岡村寧次為消滅晉察冀軍區,集中七萬多日偽軍,採取鐵壁合圍
白求恩的最後時光,高燒40度依然爭分奪秒做手術

參考文獻

  1. 平型關大捷,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05-29
  2. 白求恩紀念館為什麼建立在石家莊?,搜狐,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