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雜合體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目錄

名詞解釋

雜合體又稱異型合子或異質合子。是由兩個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結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種合子發育而成的生物個體。

雜合體的同源染色體,在其對應的一對或幾對基因座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Bb、AaBbCc等等,具有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這些成對的基因來說,都是雜合體。在它們的自交後代中,這幾對基因所控制的性狀會發生分離。雜合體個體(雜種)在生活力、產量和壽命方面常比純合體有優勢。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