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字--李仲南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日期--1900年9月9日

出生地點--江蘇揚州

逝世日期--1945年

職 業--詩人

生平事跡

李仲南(寶琛),江蘇揚州人,生於1900年9月9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1925年考入復旦大學國文科,1928年獲復旦大學首屆中國文學科文學士學位。此後先後任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商學院、法政學院、聖約翰大學等院校教授,1924年由吳江陳去病介紹加入南社,成為南社後期成員,最後一位詩人。

  畢生培桃李,清芬雅韻傳後世,松壽越期頤,亮節高風冠群倫。紀念南社,緬懷先賢,讓我們更加懷念這位經歷了三個世紀,跨越了108個春秋的民革百歲老人,南社詩人李仲南。

  李仲南先生長期從事教育和社會事業,德高望重,學識淵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桃李遍布海內外各階層。李仲南先生善良、慈祥、寬厚待人,有着博大的胸懷和一顆包容的心,贏得了後人、晚輩和社會各界的尊重和崇敬。

主要成就

  南社一老今猶健門下三千俱思賢南社,1909年11月13日創建於蘇州,發起人是陳去病、高天梅、柳亞子等。她是辛亥革命前後我國著名的文學團體,作為革命文學團體的南社,她在辛亥革命前的唯一使命,就是提倡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南社成員多為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以同盟會為骨幹,多是知識界的革命激進分子,政界名人,文化精英達千人之多,其活動中心在上海。南社的成員多為文人,因而他們以文學創作為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鬥爭服務,他們以大量的詩、詞、曲、劇和政論文等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制度,鼓吹民主革命,倡導西方共和制度,宣揚民族氣節,振奮民族精神,以作品謳歌革命,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宗旨,同辛亥革命相呼應。有「文有南社,武有黃埔」之說。李仲老是南社後期社員,也是最長壽者,他在《參加南社的雪泥鴻爪》一文中寫道:1924年我就讀南雍時,與業師、南社創始人吳江陳去病(佩忍)和江南劉三(季平)過從甚密。去病師著有《浩歌堂詩抄》,從付印到發行,我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深得師座讚揚。我每寫成一首詩,都送他們斧正,耳提面命之餘,進步快、詩興濃。記得在一個暮春的天氣,正是後湖紅了櫻桃的時候,吳梅師從蘇州來寧,要我代邀陳去病、劉季平、胡小石三位老師小酌於府東街老萬全酒家,我亦參加酒會。酒至半酣,去病師言及南社發展後輩力量,年輕一輩,有文學素養和服膺-者均可介紹參加。言罷,陳師囑我明日抄寫一份三代歷史書面送審。月余後,陳師告我曰:汝今後就是南社一位年輕朋友了。從此,李仲老成為宣揚革命的一份子——南社成員,詩詞創作也更上一層樓。他晚年積極參加南社研究會的活動,為上海南社紀念館題詞:南社淵源溯勝川,清芬肯誦念先賢。騷壇祭酒誰為繼,雅韻綿綿五百年。

  李仲老一生追求進步,廣泛參加社會活動,早在三十年代就同宋慶齡、魯迅、郭沫若、茅盾、周揚、李濟琛、張學良等愛國進步人士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積極支持革命活動,掩護愛國進步學生。抗戰期間創辦揚州中學滬校,在上海解放前夕保護圖書、儀器,迎接上海解放,受到陳毅市長的嘉獎。五十年代,又把長子送到抗美援朝前線。

  李仲老夫人崔崇賢(南娟)出生在揚州的大戶人家,是清天津侯補道之女,揚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光榮軍屬、社會活動家。10歲時拜師於著名畫家史常標(史可法後代),擅長繪畫,尤以畫牡丹見長,民國揚州女畫家之一,也酷愛寫詩,曾在上海著名的尚公小學任教,於20世紀70年代去世。

  情系教育心繫母校李仲老在晚年以百歲高齡參加了復旦大學、揚州大學、揚州中學三所名校的百年華誕,見證了三所名校的發展歷程。李仲老畢業於復旦,又就職於復旦,對復旦大學有深厚的感情。60多年後,李仲老作絕句二首致同學好友夏征農,共同回憶當年在復旦的求學生涯:訪舊幾疑在隔世,春申浦上憶平生,德星未可尋常聚,庸碌自慚見錦鯨。拓落杏壇數十年,寡聞無狀惘惘然,芸窗學子多傷逝,剩有杜陵仰大賢。2005年復旦百年校慶前夕,李仲老慨然捐出了自己當年的畢業文憑,這份寶貴的文憑是現存最早的復旦大學學士畢業文憑,見證了復旦大學的發展歷史,且有極高的價值,現珍藏於復旦校史館,並揮毫題詩一首贈復旦領導:當窗紅襯一枝梅,四壁清光淨無埃,未識何人能侍座,此中定許育英才。並以「朝氣、正氣、才氣、志氣、骨氣」鼓勵復旦人奮發向上。在揚中的「樹人堂」前,李仲老展望百年名校,歷盡滄桑,弘歌不輟,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回憶起與朱自清、江樹峰、任孟閒、周厚樞、-、黃泰、黃應韶等人的交往與友情,感慨萬分:揚中百年韶光,春風化雨。「樹人堂」是百年樹人勝地,千秋而後該地景觀,正是繞堤春柳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更令人嘆為觀止矣。並賀詩三首祝青春揚中百年樹人:斗換星移一百秋,聲聲木鐸有追求。樹人理念唯才德,大廈風鈴永不休……「百歲年華如逝水,催人歲月不聾痴;神清體健讀書樂,執着詩文寄所思」。李仲老樂觀開朗、淡泊人生、遇事無爭、心胸開闊、奮發向上,具有高尚的風範,是一位慈祥、寬厚的長者。2000年百歲之時出版了由老朋友陳立夫題寫書名的詩集《隨學制齋吟集》。在詩集的自敘中李仲老寫道:……記起魯迅先生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不可妄自菲薄」,於是又在讀詩、寫詩消磨歲月的途徑上滑下去了。個人讀詩是有步驟地選擇那些題材上、語言上的各種風格,如凝重、委婉、嚴謹、輕靈、平易、濃艷的耐人尋味的古詩。要知道詩的效應,都是以真實為前提,而且充分表現了各自個性化。眾所周知,文學的生命在於誠摯,而不在於誇飾。根據這個信條,一個衰老病殘的人,能在水清風微的輕鬆情況下揮筆寫下能折射出一個人的真實情感和修養,用詩句坦蕩於讀者面前似乎可以差強人意吧。李仲老寫過一首《乙丑重陽日夕照喜晴》較能表達他老年意境:「淅瀝滿城茱萸節,霞光一抹樂如何。有情明月無情雨,偏是秋來領略多。」並做竹枝詞以遣興:清晨掃地迎雄風、淡食宜人要適中,老趣彌增多奉獻,看家本領在書叢。耳聰能辨無聲詞,目注蠅頭少質疑,灑脫心胸求寄託,人生九十不稀奇。

  見證歷史致力祖國統一工作作為一名民革老人,李仲老生前一直對黨派工作、對-工作盡心盡職,任勞任怨,特别致力於祖國統一工作。李仲老在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中見證了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建立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親密關係,積極參政議政,為祖國經濟建設獻計獻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曾在紀念國慶·政協四十周年頌歌中寫道:四十春秋歲月催,九州同舉賞功杯。五星閃閃普天照,雲集萬商接踵來。十月星辰隨日流,國思政績兩凝庥。當會俊彥扣民瘼,春水孔長事事幽。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時,李仲老曾有感二絕:城關光復勁清秋,七十年來似水流。笑日常開論國事,江山如畫日當頭。春草萋妻春水綠,神州爭唱太平曲。旌旗風展雲飄揚,壯士拋頭引漢玉。   南社作為辛亥革命時期的一個革命的文學團體,我們紀念南社、研究南社,紀念先人、緬懷先人,就是把南社精神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南社詩歌,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李仲老作詩云:虛谷襟懷忌短長,貫通真理太匆忙。若能百歲獻餘熱,鼓腹高歌走四方。

  這正是李仲南(寶琛)先生人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