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紱(fú)(1675—1750年),字巨來,號穆堂,江西撫州市臨川區榮山鎮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詩文家。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遷內閣學士、左副都御史。
  • 雍正帝繼位,歷任吏兵二部侍郎、廣西巡撫、直隸總督,受到彈劾,下獄免官。
  • 乾隆帝繼位後,授戶部侍郎、補太子詹事,歷任光祿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 治理陸王(陸九淵王守仁),被梁啓超譽為「陸王派之最後一人」。
  • 著有《穆堂類稿》《陸子學譜》《朱子晚年全論》《陽明學錄》《八旗志書》。

基本信息

姓名    李紱  
字號    字巨來,號穆堂     
民族    漢族      
職業    政治家、理學家、詩文家  
官職    光祿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出生地   臨川榮山人
出生時間  1675年   
去世時間   1750年 
所處時代   清代  
主要成就   《穆堂類稿》 、《陸子學譜》    
主要成就   助力雍正改革   

人物生平

李紱少時孤貧,好學,自幼聰穎,讀書經目成誦,有神童之稱,十歲能詩,十二歲即與里中諸先生結詩社。家貧甚,曾大風雪中手拿三百錢獨身尋兄於漢陽,匝月,走三千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舉江西鄉試第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侍講學士、日講起居注,武科會試正、副主考官,雲南、浙江鄉試正考官等職。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升內閣學士,不久兼任左副都御史。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奉召回京,特命復職,任吏部侍郎。因不肯為大將軍年羹堯之子年富等人捐造營房給予從優,為年羹堯所嫉,改充經筵日講官。六月,赴山東負責督促漕運。七月,任兵部侍郎。時值各地運往京城的漕糧屢遭搶劫,奉命將湖南等地的漕糧押運至天津收貯。因擔心貯米壞損,按旨將貯糧估價出售,將盈餘銀五千兩交守道桑成鼎貯庫,並將此事告知直隸巡撫李維鈞,李維鈞卻匿而不報,而桑成鼎待李紱赴廣西任時,又將原銀解交廣西。直到年羹堯進京,上疏李紱巧取此項銀兩,應予查懲。雍正經過調查,得知事情原委,親書「奉國罄心」四字,予以獎勵。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任廣西巡撫。到任後,懲貪肅暴,勤政愛民。時境內苗民受土司挑撥引起械鬥,生產遭到破壞,他深入調查研究。從教育、誘導入手,平息了廣西、廣東兩省礦產之爭,並嚴禁漢官、土司欺壓苗民,只要發現督、府、司、道擅立名目,勒索財物,即嚴加懲處。南寧知府接受土司賄賂,被他革職,並通飭九府府丞。另有土龍州貪暴不悛者,也被革除職務。在此期間,還查核了康熙年間廣西巡撫陳元龍等貪污捐納銀款824700餘兩之積案。自此,吏風一新,土苗畏威感德,競相釋怨言和,廣西邊地得以安定,受到雍正嘉獎。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被任為直隸總督。赴京途中,得知田文鏡任河南總督時,待吏苛刻,以嚴厲刻深的風格治理當地。李紱斥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兩人因此而結怨。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李紱到京就任,適逢大水,民多死亡。根據州、縣要求,果斷下令各地開倉救災,然後上書朝廷,為自己擅自開倉出谷請罪,雍正認為他做得對,免予處分。後在朝廷中,多次上疏彈劾田文鏡橫行鄉里,貪贓枉法,禍害百姓等,田文鏡則反告李紱結黨營私,後改調工部侍郎。

雍正五年(1727年),被誣為庇護私黨受劾,議罪21款,被革職交刑部審訊。身系獄中,日讀書飽啖熟睡,同獄的甘肅巡撫稱他「真鐵漢也」。兩次決囚,雍正命縛至西市,以刀置頸,問:「此時知田文鏡好否?」對曰:「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刑部查抄他的家產,發現室內簡陋,別無長物,甚至夫人的首飾,都是銅製品,根本不像達官顯宦的家屬。雍正這才相信他的清廉,將其赦免。出獄後,奉敕主修《八旗通志》《廣西通志》《畿輔通志》等。閉門謝客,專心著述,歷時八年。 乾隆帝繼位,授李紱侍郎銜,管戶部三庫。十月,補戶部侍郎。

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因薦人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受朝廷斥責,降兩級調用。後補太子詹事,充三禮館副總裁。

乾隆二年(1737年),以母憂歸。乾隆四年(1739年),守母喪時與縣令李廷友同捐資創辦「青雲書院」,並親自主持教席,一時名士雲集,「才鄉」教育雄風得以重振。

乾隆六年(1741年),充「明史綱目館」副總裁、補光祿卿、江南鄉試主考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李紱進言「朱子(朱熹)道問學,陸九淵尊德性」,不可偏廢,乾隆帝聞而遵從。

乾隆八年(1743),因病告老回鄉,入辭,乾隆帝問:「有欲所陳否?」李紱以慎終如始對答,乾隆帝賜詩獎勵他。居撫州城內上橋寺石芝園(今文昌橋上沿河路),擔任興魯書院山長,並親自講學。

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時年七十五歲。

人物評價

  • 李紱一生勤政愛民,打擊腐敗,是清一代少有的硬漢,因彈劾田文鏡三次入獄,兩次赴刑場問斬,卻沒有半點怯懦。李紱一生清白,效國為民,禍福不動心,生死置度外。家鄉人民為紀念他,將撫州的一條繁華街道取名為「穆堂路」。

人物專題

史料記載

  • 《清史列傳·李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