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杜甫《新婚別》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杜甫

新婚別》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三月,唐軍敗於鄴城,形勢危急,因此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徵兵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別」六首詩作,這是「三別」的第一篇。這次戰爭與天寶(742-756年)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批判兵役的黑暗,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1]

這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結合的作品。詩中精心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採用了獨白的形式,全篇先後用了七個「君」字,都是新娘對新郎傾吐的肺腑之言,表達了劇烈而痛苦的內心鬥爭,讀來深切感人。

目錄

原文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注釋

兔絲:即菟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比喻女子嫁給征夫,相處難久。

結髮:這裡作結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無乃:豈不是。

「妾身」二句:身:身份,指在夫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才算成婚。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

「生女」二句: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

將:帶領,相隨。這兩句即俗語所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蒼黃:同「倉皇」,匆促、慌張。這裡意思是多有所不便,更麻煩。

事戎行:從軍打仗。

戎行:軍隊。

久致:許久才製成。

襦:短衣。裳:下衣。

錯迕:錯雜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譯文

菟絲草喜歡依附着生長,因與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糾纏在一起,故而它的蔓兒是怎麼長也長不長。要是把女兒嫁給了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先一步就把她丟棄在大路的兩旁。

我和你拜堂成了結髮夫妻,和你同床共枕,然而連床蓆還沒等睡暖就要離分。昨天晚上我們剛剛成親,可你今天早晨便匆匆辭別就要奔赴戰場,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匆忙。

你這一走雖然去的地方離家不算遠,可那畢竟是應徵到河陽去作戰。想一想,我們成婚以後,還沒有按習俗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呢,叫我怎麼好去拜見公公和婆婆?

我在父母身邊還沒出嫁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父母只讓我藏居在閨房,從不讓我隨便見外人。爹娘生養女兒,盼的就是長大後能有個好歸宿,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又是落得個何等地步?

如今你在婚後第二天就要匆匆奔赴冒死之地,你可知道,這種沉沉的痛苦直煎熬我的內心,痛斷我的肝腸。我們曾發誓不離不棄,現在多想跟你一起去從軍,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我去了反而更麻煩。如今你在戰場之上,不用為新婚離別而難過,你此番從軍打仗,一定要在疆場之上奮勇殺敵,立下戰功。

如何思念你我也不能隨你而去,因為婦人跟着在軍營,恐怕會影響士氣不能高昂。哎!嘆一聲好可憐啊,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很久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羅裙衣裳。可如今,這身嫁衣已經不能再穿着了,只能把它脫掉放置好,再當着郎君的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凱旋歸鄉。

你抬頭看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都是成對成雙。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怎麼這樣多啊,但願你我兩地同心,永遠不相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