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肇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肇基:沂州衛(今山東臨沂)人。明朝末期軍事將領。 因功加官錦衣衛千戶,授五花封誥,左都督、大將軍、正一品。

楊肇基(1581-1631年),字太初,號開平,明朝沂州城南城子村(今臨沂市羅莊區付莊街道辦事處城子村)人,祖籍湖廣石門,因世襲得官。明朝末期軍事將領。

簡介

崇禎初年,因功加官錦衣衛千戶,授五花封誥,左都督、大將軍、正一品,軍中病故後追贈為太傅太師,諡號「武襄」,葬今臨沂市蘭山區廟上村東娘娘廟。

其世家從兵,後累任大同總兵。天啟二年,率眾鎮壓徐鴻儒等白蓮教起義,後升任都督僉事進右都督、左都督,錦衣衛千戶、加封太子太保

崇禎元年,鎮守薊鎮。次年,收復清軍攻占的三屯,加官錦衣衛千戶,授五花封誥,封太子太師,改蔭錦衣僉事。

次年死於任上。

有子楊御蕃[1]

履歷

天啟2年(1622年),山東巨野人徐鴻儒組織白蓮教聚眾造反,連克嶧縣滕縣鄒縣鄆城,兵圍曲阜兗州。官軍無計可施,連連潰敗,只有游擊將軍張榜身先士卒,所在部隊英勇殺敵,浴血奮戰,攻入鄒縣城內,和叛軍展開肉搏,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全軍覆沒。時任山東監軍徐從治深知楊肇基實為難得將才,急報撫院奏明皇帝,封楊肇基為山東總兵官,掛印征戰。經過十餘天的刻苦訓練,軍威大振。

楊肇基為防止敵兵攻沂州,派副總兵王秉衡守沂州西門,副將軍韋祚興守沂州北門,千總顏曾守沂州東門,百戶密訓守沂州南門,自己則帶着兒子御蔭、御蕃,以及副將周世錫(楊肇基的女婿)、虞有光等將領,與河南增援部隊徐定國部一千餘人,廣東都司何成龍部兩千餘人出城殺敵,結果大獲全勝,並驅兵收復了郯城、台兒莊、嶧縣、費縣、平邑等地。徐鴻儒非常害怕,退守鄒縣、滕縣、兗州一帶。

明朝官兵乘勝追擊,兵分二路,一路由山東巡撫趙彥、都司楊國棟、副將廖棟領兵佯攻鄒縣,另一路由山東總兵官楊肇基帶領御蔭、御蕃以及副將周世錫、虞有光等一舉攻克兗州、二轄店、紀王城,歷二十餘戰後,僅剩鄒縣這座孤城負隅頑抗,並發誓:官軍若攻城,則屠戮城中百姓。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楊肇基親臨前線了解當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對城中百姓和叛亂分子區別開來,進行宣傳,分兵瓦解,並對主動投降的叛亂分子免予處罰,這些積極政策的實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後徐鴻儒率眾投降。

戰功卓著

楊肇基因平叛有功晉都督僉事加右都督,接替沈有容,守登州萊州。月余,調任延綏(今榆林市)總兵,兼欽差大臣,備兵防倭征東總兵。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二十二日,因功加左都督宮保大將軍。

時年臘月,甘肅河套人旗牌台吉侵占蘭州,又派兵攻延綏。楊肇基和副總兵賀虎臣,設妙計,命士卒四門緊閉,堅守不出,旗牌台吉看到心中大為高興,大明官兵不過如此,驕兵之心油然而生,敵人經過幾天進攻,身心疲憊,時至元旦之夜,總兵楊肇基看到機會成熟,遂讓士卒打開城門,和副總兵賀虎臣兵分兩路,兩面夾擊,殺傷敵數千人,狠狠的打擊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虜酋方知明朝官兵的厲害,撤兵遠走,從此不敢南下騷擾邊境,蘭州城得以收復。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十日,因收復蘭州有功,加楊肇基太子太保銜,欽差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兼管糧餉。同年七月十四日,奉旨加太子少傅,欽差巡撫延綏等處,地方巡撫朱同蒙和陝西總督王之彩,把楊肇基的戰績上報朝廷,於七月二十六日加太子太師,巡撫陝西。監察御史莊謙勘查楊肇基歷年戰功,於十一月十二日上報朝廷,遂加封太子太保。

崇禎二年(1629年),奴酋皇太極領大兵打明朝京師,一路勢不可擋,崇禎皇帝大驚,下旨天下兵馬進京保衛,時楊基在家休養,信使來到沂州楊府說明情況,楊肇基大怒,即領平日訓練有素的家丁三百餘人日夜兼程,衣不卸甲,突出重圍,直抵京城,時四門戒嚴,無隙可入,對駐城官兵說明:我乃沂州人左都督太子太保楊肇基。這天守城的正是沂州人御史中丞宋鳴梧,聽到守城士兵的報告非常高興。

他素知楊肇基的忠勇和為人,欲開城門讓楊肇基入城,時有內閣大臣周延儒等人多疑心,宋鳴梧據理力爭,以身家性命做擔保,城上用竹籃把楊肇基吊入城中。崇禎帝連夜立即召見,君臣一夜無眠,談論了許多國家面臨的危機和解決方法,崇禎皇帝大為高興,對文武大臣說道:此乃真將軍也!遂賜宴承天門,並賜莽衣玉帶,黃金五百兩,晉爵太傅,上封祖四代右柱國、光祿大夫。

崇禎皇帝對楊肇基的封賜,引起內閣大臣周延儒心中強烈的不滿。同年十二月投靠奴酋皇太極的大漢奸范文程設計用崇禎之手殺死了愛國將領袁崇煥,其部將祖大壽領兵投降了清兵,皇太極看到時機成熟命代善濟爾哈朗攻德勝門。明大將侯世祿逃跑,武經略滿桂所率部隊傷亡慘重,崇禎皇帝即命楊肇基率部迎敵,城下官兵四面還擊。

兵法云:虛虛實實,強攻不如智取。況敵強我弱,遂擺八掛陣之一梅花陣,命令士兵聚兵一團,背靠背,面皆向外,並告誡廣大將士,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敵眾我寡,戰亦死不戰亦死,為了國家民族,全體將士群情激昂,以一當十,大獲全勝,皇太極大驚,遂退兵二十餘里。隨着支援部隊越來越多,形勢對皇太極愈加不利。楊肇基又派大兵在薊鎮永平一帶截擊,三面夾擊,清兵大敗而逃,歷經三個月的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2]

  崇禎三年(1630年),楊肇基兵守三營屯,時三營屯兵將傷亡過半,兵力不足,此時清兵又派進多奸細化妝成老百姓進行騷擾搗亂,情況非常危急,他到任後積極團結將士,和廣大老百姓同甘共苦,並逮捕處決了一批奸細和擾亂分子,城中軍民之心大振。同年三月清兵攻克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等地。五月二貝勒阿敏領兵出遵化攻鐵廠,欲掐斷內地與關外的糧道重鎮豐潤 。時孫承宗馬世龍據薊鎮觀望,情況非常危急,楊肇基遂派劉清澤支援,離鐵廠十五里處,遇清兵,大戰三個時辰,楊肇基帶兵來援,大獲全勝,遂收復遵化,並打敗二貝勒阿敏,收復永平,孫承宗,馬世龍收灤州、遷安。[3]

去世

楊肇基一生南征北戰三十餘年,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於崇禎四年二初九日於薊鎮軍中去世,享年51歲,報之朝廷,崇禎皇帝非常悲痛,哭到:蒼天啊!你為什麼不保佑朕啊,讓國家和朕失去這樣一位棟樑之才,嗚呼哀哉!之後,派內閣大臣錢位坤山頭設祭,親率文武大臣為他舉行追悼大會。[4]

所有封贈以寧遠伯李成梁為例,特晉上柱國,光祿大夫,恩贈太師,諡號武襄,欽賜御葬(國葬)於臨沂城西三十里處娘娘廟村東,崇祀鄉賢祠,名宦祠,五賢生祠,記功牌坊一座。他生有五子,子孫仕宦不絕。[5]

評書見:《樵史演義》、《玉蕭英雄榜》、《躍馬北望》、《太極英雄》等。[6]

資料

參考文獻

  1. 《明史》(卷270):「楊肇基,沂州衛人。起家世職,積官至大同總兵。天啟二年,妖賊徐鴻儒反山東,連陷鄆、巨野、鄒、滕、嶧,眾至數萬。巡撫趙彥任都司楊國棟廖棟檄所部練民兵,增諸要地守卒。時肇基方家居,彥因即家薦起之,為山東總兵官討賊。未至,棟及國棟等攻鄒,兵潰,游擊張榜戰死。彥方視師兗州,遇賊。肇基至,急迎戰,而令國棟及棟夾擊,大敗之橫河。時賊精銳聚鄒、滕中道,肇基令游兵綴賊鄒城,而以大軍擊賊黃陰、紀王城,大敗賊,蹙而殪之嶧山,遂圍鄒。國棟等亦先後收復鄆、巨野、嶧、滕諸縣,又大破之於沙河。乃築長圍攻鄒。圍三月,賊食盡,其黨出降,遂擒鴻儒。獻俘,磔於市,賊平。肇基由署都督僉事進右都督,蔭本衛世千戶。尋代沈有容鎮登、萊。改延綏,以擊套寇功,進左都督,蔭錦衣千戶,屢加太子太保。崇禎元年移薊鎮西協。二年冬,大清兵克三屯營。肇基乘間收復,困守數月,卒全孤城。蔭錦衣世千戶。已,錄恢復四城功,加太子太師,改蔭錦衣僉事。明年卒官。子御蕃,見《徐從治傳》。」
  2. 明朝將領_謎材網 2019年3月2日
  3. 張廷玉 著.《明史》:人民出版社 ,2006-10:卷270,列傳第158
  4. 楊氏家族(4)真將軍楊肇基_火腿楊_新浪博客 2018年7月20日
  5. 一代名門武將楊氏(楊肇基)(上):明朝起家魂駐沂州(2)—【理財圈】 2018年9月1日
  6. 明朝太傅楊肇基父子傳略-羅莊政協-羅莊政協-羅莊區政協-信息管理...201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