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杭州春望》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1]

《杭州春望》
白居易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

此詩對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寫,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工麗雅致的畫圖,流溢着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全詩八句,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後兩句為一景。七處景色都靠「望」字把它們聯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2]

白居易自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至長慶四年(824)春任杭州刺史,此詩當作於長慶三年(823)或四年(824)春。

目錄

作品原文

《杭州春望》[3]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白話譯文

望海樓沐浴着明麗的朝霞,晴日下護江堤閃爍着白沙。

海濤聲聲深夜傳入伍員廟,楊柳青青春意藏在蘇小家。

巧手織出柿蒂花紋的綾布,買來佳釀趁着早春的梨花。

誰築起西南通向湖寺的路?綠草一帶似美人裙腰橫斜。

詞句注釋

⑴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

⑵堤:即白沙堤。

⑶伍員:即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後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後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

⑷蘇小:即蘇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

⑸紅袖:指織綾女。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卷一八說:「杭土產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⑹青旗:指酒鋪門前的酒旗。沽酒:買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案此二句寫杭州的風俗特產:誇耀杭州產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⑺裙腰:比喻狹長的小路。

作品鑑賞

首句寫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有籠住全篇之勢。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太平寰宇記》中望海樓作望潮樓,高十丈。次句護江堤指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築以防備海潮的長堤。清晨登望海樓,極目遠眺,旭日東升,霞光萬道,錢塘江水,奔流入海,護江長堤,閃着銀光。此聯把城外東南的景色,寫得極其雄偉壯麗。

次聯詩人把目光轉到城內。杭州城內吳山(又稱胥山)上有「伍員廟」。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殺害,輾轉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先後打敗了楚國、越國,後因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而見疏,終被殺害。所民間傳說:他因怨恨吳王,死後驅水為濤,故錢塘江潮又稱「子胥濤」。此詩通首所寫均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詞,是說看見眼前的錢塘江和伍員廟,想到夜裡萬籟俱寂之時,濤聲傳入廟中,特別清晰。「蘇小」,即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樓楚館。這句正寫題面的「春」字,點明季節,並以歌樓舞榭,寫出杭州的繁華景象。應當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門前屋後之柳,而是極目遠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詩醇》評這兩句說:「『入』字、『藏』字極寫望中之景。」兩句均引用典故寫景,不但展現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聯想到伍員的壯烈,昔日杭州的繁華,上句氣象雄渾,下句旖旎動人,富有詩情畫意。

上兩聯主要是寫自然景色,下一聯則把重點移在風物人情上。「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語意雙關。作者原註:「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趁梨花」是說正好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此聯一句寫遊人沽飲,一句寫婦女織綾。梨花飄舞,酒旗相招;紅袖翻飛,綾紋綺麗。詩意之濃,色彩之美,讀之令人心醉。

末聯又把目光移到遠處,寫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結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即白沙堤,簡稱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不僅寫出了春日白堤煙柳蔥茜,露草芊綿的迷人景色,而且把從遠處俯瞰西湖的景象寫得非常逼真生動,同時,寫裙腰,自然使人聯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飄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聯想到嫵媚秀麗的西湖,豈非美麗少女的化身?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雖不能肯定它就是從白居易這兩句詩衍化而來,但二者的構思,卻是一致的。

這首詩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着濃郁的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寫到城內,然後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時,又將寫景同詠古,攝自然之景同記風物人情結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富有詩味,洋溢着詩人抑止不住的讚美之情。

名家點評

《升庵詩話》:「無端春色上蘇台,鬱郁芊芊草不開。無風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拂過來。」此初唐人詩也。白樂天詩「草綠裙腰一道斜」,祖其意也。

唐詩評選》:韻度自非老嫗能省,世人莫浪雲「元輕白俗」。

《西河詩話》:杭州錢塘湖中,有一堤穿於湖心。作志者初稱白堤,後稱白公堤,謂白樂天為刺史時所築。及讀樂天《杭州春望》詩有云:「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則並非白築。未有己所開堤,而反曰「誰開」者。且詩下自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是必前有此堤,而故注以證己詩,其非初開可知也。

唐詩箋注》:濤聲夜入,何等悲壯!柳色春藏,何等嫵媚!有此嫵媚,不可無此悲壯;有此悲壯,不可無此嫵媚。若一味悲壯,或一味嫵媚,吾不欲觀之矣。

《唐詩成法》:八句皆寫春望,不用承接照應、一直排去,此一法也。「夜」字不妥,易「曉」字方與首句相應(「濤聲夜入」句下)。寫時間不浮,況又雅甚。末亦常語,意成故事。

唐賢小三昧集》:竟體綿麗。

唐宋詩醇》:「入」字、「藏」字,極寫望中之景。落句結足春意。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春望結。紀昀:「濤聲夜入」、「紅袖織綾」,雖俱是杭州事,然皆非春望之景,此亦口頌而不覺其非者。六句自然,五句終是湊泊。無名氏(甲):樂天詩自得春氣,然根源故不及柳州之深。

北江詩話》:唐白傅「草綠裙腰一道斜」,纖巧而俗。

《蓉塘詩話》:白樂天《杭州春望》詩,有「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所謂「柿蒂」,指綾之紋也。《夢粱錄》載杭土產綾曰「柿蒂」、「狗腳」,皆指其紋而言,後人不知,改為「柿業」,妄矣。

《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具有遠致,自然冶麗,自爾不俗。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4]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5]

視頻

百家講壇.白居易

中華詩詞鑑賞:白居易 杭州春望

參考資料

  1. 杭州春望 經典古詩
  2. 葛曉音老師:春日江南中的詩情畫意 搜狐網 ,發布時間; 2019-04-11
  3. 描寫西湖的詩句——《杭州春望》 第一範文網 ,發布時間; 2016-10-01
  4.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5.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