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麗珠[1] 畢業院校,福建師範學院。廣東汕頭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教研室主任、大腫瘤科主任,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博士生導師。

林麗珠
出生 鼓浪嶼鹿耳礁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任醫師,教授
知名於 擅 長: 肺癌、肝癌、大腸癌,以及胃、鼻咽癌、惡性淋巴瘤和婦科惡性腫瘤等
知名作品歷代寓言選萃
老子注析
歷代寓言選萃

簡介

林麗珠,女,廣東汕頭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教研室主任、大腫瘤科主任,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博士生導師。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專家繼承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第四批培養對象,全國中醫腫瘤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腫瘤專業負責人。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執行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常委,廣州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等雜誌的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評審專家。[2]

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20餘年,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尤致力於中醫藥對肺癌、原發性肝癌、大腸癌等的治療研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主持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十一五」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有關肺癌的研究課題十餘項;開展原發性肝癌局部微創與全身中醫藥辨治結合治療的研究,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肝癌治療與評價研究;開展大腸癌外用與內服相結合的治療研究;重視癌症患者生存質量研究,提出將生存質量的研究引入到中醫腫瘤學的療效評價領域中,開展中醫腫瘤學的療效評價系統研究。相關研究已得到主管部門的獎勵, 2005年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04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特等獎,2006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已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多篇,主編或參編論著12部。

榮譽

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羊城好醫生」;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腫瘤專業負責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全國中醫腫瘤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兼任國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審專家,廣東省、廣州市幹部醫療保健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癌症姑息治療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腫瘤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康復、腫瘤化療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醫教研工作30年,經驗豐富,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長期致力於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主持各級科研課題4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十五」、「十一五」項目6項,省部級課題11項,相關研究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編寫論著18部,其中主編5部;培養博士後、博士16名,碩士53名。由於工作出色,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博鰲論壇「中國腫瘤防治領域傑出科技工作者」「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首屆「鄧鐵濤中醫醫學獎」、「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廣東省中醫藥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粵木棉」杯廣東省優秀女教職工2014年度風采人物、廣州市「科協系統先進個人」、廣州首屆「羊城好醫生」稱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十三屆「新南方教學獎勵基金」優秀教師、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及優秀女工等榮譽稱號。

十九大代表林麗珠:以專業精神為人民謀幸福

2017年11月8日,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十九大黨代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林麗珠就轉入「忙得停不下來」的日子。除了出診、查房、帶學生討論重大課題之外,她最「上心」的事,就是與同事們分享自己在十九大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

  回到廣州第二天,她為學生作了學習十九大報告的輔導報告。10月31日和11月3日,她又連續參加了醫院和學校的學習會,宣講十九大精神,並以身邊的案例,分享怎樣在崗位上踐行十九大報告精神的領悟。

  初心和使命貫穿十九大報告通篇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林麗珠向同事、學生介紹了大會的情況。她用十六字形容自己的感受:「氣氛熱烈、聚精會神、熱情高漲、掌聲不斷」。

  「報告提出,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一年接着一年干,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林麗珠說,這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決心,讓人倍感溫暖,倍感幸福。

  作為來自醫療衛生領域的黨代表,林麗珠說,這些年來,自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這五年來廣東中醫藥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振興。

  「今年,廣東又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基層醫療,不斷提高全省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其中,各級財政給中醫系統就投入了33億元,這都顯示了政府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的決心。」林麗珠說。

  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做好本職工作

  回到廣州後,林麗珠立即投身工作之中。她連續加診,短短几天,就接診了幾百個病人,加上開會、跟學生做重大課題討論,每天回到家都已經是半夜時分。

  「我們出於對專業的熱愛,每天都為病人而努力。我們的底氣就是基於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林麗珠表示,自己作為一名擁有30多年黨齡的腫瘤中心負責人,要自覺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團結帶領中心全體醫護人員,認真謀劃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在學習會上,林麗珠還向同事介紹了報告中關於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內容。她表示,得益於發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入選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之後,又進入了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如何將學科建設好,將學生培養好,是擺在自己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部署。林麗珠認為,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事業,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只要有條件,我就會為學生爭取更多學習深造的機會,為學生鋪墊成長之路。」

  ■黨代表寄語

  展望未來,中醫藥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中醫不僅在日常的治未病和養老方面能發揮作用,還可以滲透到方方面面,從疑難大病到基層醫療都可以作很多貢獻,幫助更多的人獲得健康。尤其是我們關注的養老事業,中醫藥在這方面可大有作為,實現醫養結合離不開中醫藥。

  所以,我相信到時候肯定是一派祥和的景象。人人享有健康,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

  ——林麗珠

視頻

胃癌——林麗珠

視頻

肺癌——林麗珠

目錄

視頻 =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麗珠主任專訪實錄

參考資料